1
2
3
4
5
6
7
8
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联合考试二模
语文参考答案
1.C(“传统用笔理论也是科学的理论”理解有误,根据第四段相关信息可知,不是所有的
传统用笔理论都科学,且本段主要论及毛笔及传统用笔理论的“传承”,未谈及“创新”)
2.B(A.选项内容以偏概全,由第一段“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不可能决然对立。书法艺术
同样如此”以及王羲之、米芾两人的例子可知,两个例子是用来论证“书法艺术同样如此”,
即个人风格不仅是“取诸长处”的继承,还有创新。C.选项内容分析有误,由原文第二段“其
实,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个人的艺术风格”、第五段“当代
书法的创新将仍然表现于个人风格的追求。但追求个人风格的要求有三”等内容可推知,文
章论述的是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由此提及个人的艺术风格,选项颠倒了论述的主次;
且材料论述的是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问题,选项“论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扩大范围。
D.文中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3.A(“不能排斥对其传统有益成分的继承”说法有误,由原文第一段“但并不完全排斥对
母体有益成分的继承”可知,“并不完全排斥”不是说“不能排斥”。)
4.A (B.第2 段的表述为“但是正式撰文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是弗里德曼的学生乔治伽
莫夫。1948 年他和同事们提出了标准的热大爆炸宇宙模型”。C.第3 段中“1964 年美国贝尔
实验室的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
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可知,贝尔实验室的发现是偶然的,并非专门进行探索,也不
存在“专门发射卫星进行探测”一说。D.第4 段是说“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当前解释宇宙起源
最成功的理论”,第3 段中的相关科学探索也只是“给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更有力的证
明”,并不代表该理论能够完美地解释宇宙起源的过程。)
5.D (“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分析有误。文中没有使用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6.敢于创新。科学家在求解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时发现宇宙是膨胀的,提出宇宙膨胀论,
打破了之前的宇宙静态说。实事求是。宇宙膨胀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后,并未被世人
接受,在经历科学实验和卫星观测的证实后才逐渐被认可。批判质疑。在伽莫夫提出大爆
炸理论时,一些天文学家对此持批判质疑态度,这反而促进了科学家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
勇于探索。为找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美国航天局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给宇宙大爆炸
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坚持不懈。中国在研究受限后,坚持研发自己的计算程序,催生
出使用非广延分布来解决锂丰度难题。(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既要概括精神品质,也
要结合文本加以阐释。)
7. B(解析:“降低了可信度”说法有误,有限视角,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可信度。)
8. 通过动作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如“探头看了看”“过了好久,我就贴在已关好的门
扇上”“我抱紧胸膛,把头也挂到胸口”等,写出了“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偷,但想到
偷的羞耻又不敢偷的矛盾心理。通过细节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如“耳朵也热了一阵”
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羞耻和无奈,“肚子立刻响起来,肠子不住地呼叫”写出了主人公内心
的痛苦与共鸣。通过语言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如“这回又饿不着了,又够吃些日子”,
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强烈的饥饿感对人的身心摧残,也表现了对无情剥夺人性尊严
的社会的控诉。以环境描写烘托“我”的心理。如文章开头“睡朦朦的气息充塞在过道”,
郎华“睡得很恬静”,“过道尚没有一点声息”等写出了环境的死寂,烘托出她自己内心的郁
闷、痛苦和不安,在折磨中闪出了“偷”的念头。通过次要人物烘托“我”的心理。十五
岁小姑娘的天真朝气和讨钱妇人的卑微困窘,形成了对照反差,使“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和现在,让“我”丢弃青春的幻想,开始面对冷酷的现实。(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
9. “饥饿相”:萧红通过描写“我”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饥饿难耐、内心不安、精
神空虚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她穷困潦倒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求乞相”:
妇人为了获得食物而在街上行乞,但她的行为并没有让她获得同情与援助。这个形象的“求
乞相”,代表了为“生”而挣扎、为“生”而行乞的底层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们的
困境和挣扎。“看客相”:过路人等“看客”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这
些看客的冷漠、麻木和自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青春相”:小姑娘天真、
单纯和对生活懵懂无知,这个形象展示了当时单纯懵懂、充满幻想的青春之相,衬托了成人
世界的残酷、复杂以及对生活的辛酸体验。(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
也可酌情给分)
10.BDF
11.A “领”表示兼任。汉代以后,以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谓之“领”。
12.B (“孙权本以为陆逊会挟嫌报复”于文无据。从原文“式表卿,卿何称善”中,只可看
出孙权对陆逊称赞淳于式颇感意外,未必“以为陆逊会挟嫌报复”。)
13. (1)淳于式意在养育百姓,因此控告我,我若再诽谤他,这就扰乱了(陛下)圣明的听
闻。(白、毁、是,此三处,每译对一处1 分,大意2分)
(2)陆逊接连三四次上书,吴帝发怒,因为(他是)重臣才未加惩罚,只派人去责备他,
陆逊非常愤怒,就此去世了。(责、恚、薨,此三处,每译对一处1 分,大意2 分,主语要
补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陆逊字伯言,是吴地人。原名陆议,世代都是江东大族,妻子是桓王孙策之女。陆逊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