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三)-历史+答案

2024-05-27·22页·1.9 M

2024高考适应性考试(三)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

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

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

A. 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 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

C. 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 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2. 汉朝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

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社会治理上重视以法治民、以德化民。这表明汉朝统治者( )

A. 试图建立单一法治与吏治国家 B. 延续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C. 注重构建稳固的 乡里社会秩序 D. 重视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

3. 嘉峪关魏晋墓葬群3 号墓有表现汉人放牧的壁画;嘉峪关6 号墓的壁画中有描写羌人耱地、氐人耙地和

披发者耙地和汉人妇女狩猎的图;在酒泉丁家闸5 号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燕居行乐图,出现了属于龟兹

乐器的腰鼓。这些发现可用于佐证我国古代( )

A. 丝路沿线商业繁荣 B. 中原文化辐射力下降

C. 民族间的互动交融 D. 少数民族渐趋封建化

4. 以下是苏州明清市镇工业地域分布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清代以虎邱、甫里、枫桥、浒墅、月城等市镇为中

碾米业

心。

第1页/共7页

明代集中在横金镇。清代木渎镇取代横金成为更重

酿酒业

要的酿酒业中心。

榨油业 清代集中在 周庄、甫里、陈墓等市镇。

草编织 自明代中期起,逐渐集中在虎丘、浒墅、甫里、唯

业 亭、黄埭等市镇。

砖瓦石 明代起就集中在陆墓与徐庄二镇。陈墓在清代则成

灰业 为江南主要石灰业中心。

A. 产品加工成为农民主业 B. 新的经营方式逐渐产生

C.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D. 市镇的专业化程度明显

5. 19 世纪 60—70 年代,西人屡向清政府请设电报线,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蒋益沣认为“电报等西洋

器物,不过技艺之末,无关治道”,亦也反对中国自建。李鸿章则指出,洋人处心积虑要办,将来不知能

否永远禁阻,“自置铜线”当可收一石二鸟之功。这反映出( )

A. 士大夫的国家主权意识萌发 B. 趋新与守旧观念的分化

C. 洋务派主张与西方进行商战 D. 维新与近代化思潮合流

6. 1927年3 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

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

一认识( )

A. 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B.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 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 为新革命道路开辟提供支撑

7. 下图《土地所有权证》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B.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2页/共7页

C. 取消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

8. 与 1964 年相比,1979 年四川钢产量由占全国的 4.7%上升到占 8.5%,成品钢材量由 5.3%上升到 7.6%。

1980 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22 亿元,名列全国第一。四川工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 B. 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

C. 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9. 下表为青岛海信公司发展大事记,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 )

1979 青岛电视机总厂成立,并被国家确立为电视机定

年 点生产单位

1984 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下线,创造当年引进、当年投

年 产的高速度

1994

青岛电视机厂改制为青岛海信集团公司

1997

青岛海信电器股票上市

2006 海信进入欧洲市场,以高科技的平板电视打入欧

年 洲销售主渠道

2007

海信欧洲研发中心正式运转

A. 基础设施建设位于世界前列 B. 现代企业制度广泛确立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完善 D. 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

10. 2023年 10 月,150 多个国家、40 多个国际组织的上万名代表在北京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高峰论坛,其中包括 23 位外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各方一致认为,本届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

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

A. 大力推动并开展南南合作 B. 认真践行“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C. 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D. 推动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11. 公元前三千纪晚期,库提人(来自伊朗西北部,属于游牧部落)征服两河流域,统治当地近百年。然

而楔形文字记载的库提王朝的文献资料数量极为有限,只有少数王室铭文流传下来。以下对此现象比较合

理的解释是( )

第3页/共7页

A. 楔形文字承载的记录功能有限 B. 罗马的扩张中断了文化交流

C. 库提人未能有效融入当地文明 D. 波斯帝国兴起取代原有文化

12. 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报告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

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

有尽有。”这段报告展现了( )

A. 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 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C. 古代玛雅文明的繁荣 D. 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

13. 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拟定了将印第安人运送到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等地的计划,从此贩卖奴隶成为

西欧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15——19 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土地,使农民被迫沦为

农场或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这些活动( )

A. 反映出早期殖民扩张的罪恶 B. 推动了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C. 改变了欧美社会的族群结构 D. 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

14. 阅读下表“维也纳会议的部分内容”。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内容 概况

外交 制定《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确认了

制度 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

会议

如将讨论主权领土问题与功能合作领域的

分级

会议分开,此后国际上逐渐采用分委员会

召开

制、秘密会议和非正式磋商等形式开会

制度

A. 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B. 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 重建了欧洲的均势和和平 D. 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先例

15. 1899 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后,开始大举收购中美洲各国的土地,用以香蕉种植。此后,该公司不

断干涉中美洲事务。1954 年,为了维护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美国策划政变,推翻了危地马拉民选总统。

这说明( )

A. 美国开始推行门罗主义政策 B. 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了瓦解

C. 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D. 中美洲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6. 19 世纪中期,英国海滨休闲城市的大部分建设资金来自于临近工业区,如兰开夏工业区为布兰克浦的

第4页/共7页

两个观光码头的土地、建筑和旅馆提供了 3/4 以上的资金,曼彻斯特则承担了修建观光码头集会厅资金的

40%。这表明工业化( )

A. 推动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B. 为城镇休闲奠定物质基础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D. 改善了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52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没有政治特权,依然属于

“民”的范畴。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

途径致富者。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

体来担任,“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仓廪足而知礼节”,在财富上具有优势的富民阶层,

日益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他们通过鼓励弟子读书入仕、积极兴办乡村教育等行动,推动教育在乡村的发

展。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等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明清“市民社会”说,认为明清中国已经出现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或

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其实,从诸多证据看来,明清“富户”“士绅”并非

“市民”而是“富民”。明清时期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但是他们的经营活动总体上来看

仍然是传统型的,只能归结为对宋元商业的扩张型发展。在追求自身财富的过程中,富民阶层作为社会的

动力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富民将其财富资本有效地转化为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

本,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富民士绅化。统治阶层深刻地认识到士绅阶层在乡村社会的重要性,极力利用

富民来进行社会秩序控制,重构和强化了富民作为社会中间层所发挥的作用。乡约、社学是明中叶以后广

泛发展起来的基层教化组织,是乡绅施展其社会影响力的舞台,政府虽然不在场,但是国家的影子无处不

在,国家意志时时刻刻规范着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摘编自林文勋、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富民”阶层在乡村的社会角色,并分析其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社会仍然是“富民社会”的理由。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殖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殖民帝国对美国

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续。荷兰最先尝到了苦果,面对美国撤销马歇尔计划的威胁,荷兰不得不放

弃印度尼西亚。对苏联来说,对抗西方世界的最好工具就是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入手。对殖民地问题的

冲击,对美国不能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对西欧的殖民帝国却可能是致命的。殖民地地区竞相从两者的竞争

第5页/共7页

中获得支持和资助,正是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得以摆脱宗主国的控制。二战后短短三十年间,70 多个新

独立国家纷纷建立,这些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独立也成为二战后全球最重大转变之一,其所带来的

长期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帝国史——英帝国的终结》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殖民帝国崩溃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大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赢得独立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分期问题展开论辩,主要分

歧如下:

代表人

分期标准

胡绳、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历

戴逸 史现实决定的

孙守

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

任、范

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者,外国侵略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文澜

——摘编自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选择上述某一标准或者自拟一个标准,运用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对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分期并予以说明

。(要求:分期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初的中国世界史研究

1900 麦鼎华翻译《埃及近世史》希望以埃及亡国的历史作为一剂

年 良药,使中华民族警醒。

《译书汇编》译载日本著作,指出:西国学者,悯贫富之不

1901

等,而为佣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

者,谓之社会主义。

1902 《译书汇编》发表留日学生编译的《史学概论》,这是国内第

年 一部以“史学概论”命名的著作,该书中日本学者的史学思想都

第6页/共7页

来源于西方。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广长舌》,这是一部宣传

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读物。

1903 夏清馥编译《印度灭亡战史》;秦嗣宗译《希腊独立史》;张

年 仁普译《意大利独立史》;上海人演社出版《俄国革命战史》。

1905

梁启超编纂《越南亡国史》

1910

梁启超又撰《朝鲜灭亡之原因》

1911 商务印书馆《美国独立战史》重新修订再版,此后两年该书

年 先后出版了第三版和第四版。

——摘编自于沛《近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掀起向苏联学习的热潮,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中国学者看到,苏联世

界史和苏联中国史论在重新解读中国历史进程方面,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1978 年,中国学术研究步入

正轨。在对世界历史新知的渴求和为经济建设出力的愿望的背景下,他们遇到了“全球史观”。“全球史

观”最能打动中国世界史学家之处,在于某些论点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相合。中国史学家认为“全

球史观”提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开拓意义,不管对全球史观作何评价,对其批判“西方中心论”的态

度,总是称许有加,这也是它在中国受到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初学界对世界史研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以来“全球史观””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现代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共同特点。

第7页/共7页

2024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三)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

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

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

A. 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 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

C. 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 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

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可

知,居住区每个单元的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而中心广场是举行集会和祭祀这

些公共活动的场所,反映重视集体生活,A 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处于黄河流域,

排除B 项;材料图中河流、围沟具有防御功能,但基于军事防御功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项;

布局中有窑场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生产,材料未反映与其他生产的地位比较,排除D 项。故选A 项。

2. 汉朝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

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社会治理上重视以法治民、以德化民。这表明汉朝统治者( )

A. 试图建立单一法治与吏治国家 B. 延续休养生息的 治国理念

C. 注重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 D. 重视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

第1页/共 15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

材料“汉朝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

意识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可知,汉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治理上,

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注重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C 项正确;汉朝统治者长期采取了“儒法结合,

兼采黄老”的统治政策,没有建立“单一法治”国家,排除A 项;汉朝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在汉武帝时期

得到转变,排除B 项;材料主旨“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而“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与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C 项。

3. 嘉峪关魏晋墓葬群3 号墓有表现汉人放牧的壁画;嘉峪关6 号墓的壁画中有描写羌人耱地、氐人耙地和

披发者耙地和汉人妇女狩猎的图;在酒泉丁家闸5 号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燕居行乐图,出现了属于龟兹

乐器的腰鼓。这些发现可用于佐证我国古代( )

A. 丝路沿线商业繁荣 B. 中原文化辐射力下降

C. 民族间的互动交融 D. 少数民族渐趋封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汉人放牧,羌人掌握汉族耕作技术,少数民族乐器传入中原,

这是都是民族交融的表现,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繁荣,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原文化辐射力下

降,材料强调的是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渐趋封建化,材料反映

了魏晋时期我国民族间交融的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以下是苏州明清市镇工业地域分布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清代以虎邱、甫里、枫桥、浒墅、月城等市镇为中

碾米业

心。

明代集中在横金镇。清代木渎镇取代横金成为更重

酿酒业

要的酿酒业中心。

榨油业 清代集中在周庄、甫里、陈墓等市镇。

草编织 自明代中期起,逐渐集中在虎丘、浒墅、甫里、唯

业 亭、黄埭等市镇。

第2页/共 15页

砖瓦石 明代起就集中在陆墓与徐庄二镇。陈墓在清代则成

灰业 为江南主要石灰业中心。

A. 产品加工成为农民主业 B. 新的经营方式逐渐产生

C.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D. 市镇的专业化程度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这些市

镇主要对某一经济行业进行专业化经营,说明苏州明清市镇的专业化程度明显,D 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农

民主业依然是种植业,不是产品加工,排除A 项;“新的经营方式”指的是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其突出

特点是雇佣关系,但是材料没有提及雇佣关系,排除B 项;材料主旨“市镇的专业化”,而“南北经济差

距继续扩大”与主旨不符,排除C 项。故选D 项。

5. 19 世纪 60—70 年代,西人屡向清政府请设电报线,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蒋益沣认为“电报等西洋

器物,不过技艺之末,无关治道”,亦也反对中国自建。李鸿章则指出,洋人处心积虑要办,将来不知能

否永远禁阻,“自置铜线”当可收一石二鸟之功。这反映出( )

A. 士大夫的国家主权意识萌发 B. 趋新与守旧观念的分化

C. 洋务派主张与西方进行商战 D. 维新与近代化思潮合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对于西人屡向清政府请设电报线的

事情,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巡抚蒋益沣认为没有必要且反对中国自建,李鸿章认为阻止不了西人建,不如

自建。由此可见,在该时期存在着趋新与守旧两种观念的分化,B 项正确;从架设电报线一事中不能反映

出士大夫的国家主权意识萌发,排除A 项;题干信息与商战无关,排除C 项;题干信息不涉及维新与近代

化思潮合流,排除D 项。故选B 项。

6. 1927年3 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

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这

一认识( )

A. 强调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B.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第3页/共 15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