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与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存在失衡现
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数量经历了先减后增的过程,2002 年为 14518.2 万人,2017 年为 14688.1
万人。下图示意俄罗斯各联邦 2002和 2017 年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7 年,俄罗斯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B.向南C.向北D.向东
2.推测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数量下降B.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
C.自然环境快速恶化D.乌拉尔联邦区就业率高
3.俄罗斯人口分布格局会导致( )
东部城市发展减缓 人力资源不足 社会公共服务不均 人口老龄化严重
A.B.C.D.
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占地约 1000 亩(1 亩666.67m),过去该茶园发展与其他茶山无异,如
今通过生态茶园建设,该茶园成为“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燕
子窠生态茶园“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即山顶保留大片植被,山脚带状水流蜿蜒流动,山腰拥
有完整生态圈,茶园间种大豆、油菜等。完成下面小题。
4.燕子窠生态茶园成为“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茶叶品种独特B.生产规模庞大
C.产业绿色发展D.自然环境优美
5.燕子窠生态茶园“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B.便于茶园取水灌溉
C.方便茶叶采摘和运输D.扩大生态茶园范围
6.燕子窠生态茶园间种大豆、油菜主要是为了( )
A.增加茶园旅游资源B.促进土壤积蓄营养
C.调整茶园种植结构D.改善茶园作物熟制
“云中铁路”始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连接阿根廷萨尔塔(使用西三区区时)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
(使用西四区区时),目前运营旅游观光专列。观光专列全程运行时间约 10.5 小时,行车速度基本均匀。
某年 12月 22 日,小明同学乘观光专列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出发时火车站挂钟显示6:30,到达萨尔塔
后拍摄城市风光(萨尔塔该日昼长 13 小时 40 分)。下图示意“云中铁路”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小明同学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 )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8.到达萨尔塔后,小明同学赶在日落前进行城市风光摄影的时间还剩约( )
A.30 分钟B.1 小时C.2 小时D.4 小时
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
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
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
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 100200m 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
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春季(4-5 月) 夏季(6-8 月) 秋季(10—11 月) 冬季(12-2 月)
A.B.C.D.
10.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11.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其形成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
的抬升触发机制。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下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
截面图。完成下面 1213 小题。
12.关于此次雷暴来临前与来临时天气要素变化不正确的是( )
A.风力增大B.气压下降C.气温骤降D.晴天转雨
13.推测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多发季节及原因是( )
A.冬季、地形复杂,地表受热不均B.冬季、西南季风影响大,水汽多
C.夏季、冰川消融时产生大量水汽D.夏季、同高度大气受地面加热强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
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
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
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 80cm 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700mm B.550mm C.400mm D.900mm
15.当海拔大于 1200 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积雪厚度C.年降水量D.大气温度
16.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B.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
C.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D.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道题,共52分。
17.(1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
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晚更新世早
期,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和流水作用影响,古倒淌河流向改变,流域水系发生重组,形成现今的河流形
态。图示意青海湖倒淌河流域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1)指出影响古倒淌河演化为现今倒淌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 分)
(2)阐述现今倒淌河的形成过程。(6 分)
(3)推测现今倒淌河未来长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6 分)
18.(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TOD 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
规划设计方式,是推动站域经济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城市级地铁站域
是实施 TOD 模式的核心区域。春熙路是成都的著名商圈,每日人流量巨大。下图示意春熙路站城商业空间
的演变历程。
(1)分析春熙路站域商业空间的演变历程。(4 分)
(2)简述春熙路站域周边商家自发集聚的原因。(4 分)
(3)研究表明,早期地铁站周边多为建材商铺,后来被商业街所取代。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 分)
19.(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
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自然乡村格局。上个世纪 80 年代,碧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如今,当地 80%以上的常驻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包括竹凉席和各种竹
子衍生品,产业链分工日益完善,形成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下
图示意碧门村下辖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1)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4 分)
(2)分析碧门村“产居一体”的形成原因。(4 分)
(3)在“产居一体”模式下,请为推动碧门村的乡村振兴提出合理性建议。(6 分)
20.(1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 11 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
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
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
省计划建设都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
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都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 35%,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
省,但高产田仅占 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
水稻轮作的方式(“稻—草”、“稻—稻—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
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如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4 分)
(2)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4 分)
(3)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经济效益。(4 分)
邵阳市二中 2024 年高三(5 月)模拟考试
地理答案
1.A2.B3.C
【解析】1.读图可知,俄罗斯人口分布西多东少,人口重心偏西。2002-2017 年,除了中央联邦区人口增
加,其他联邦人口均有所下降,中央联邦区在俄罗斯西边,故人口重心进一步向西移动,A 正确,排除
BCD。故选A。
2.由已学可知,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位于欧洲,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环境条件好,人口总量大,
是俄罗斯人口密集区域之一,中央联邦区的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人口迁
移引力。读图可知,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与其相邻,2002-2017 年人口减少数量大,主要原因是人口向中
央联邦区迁移,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B 正确;人口出生数量下降有可能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人口减
少的原因之一,但影响并不会很大,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自然环境快速恶化,
排除C;读图可知,乌拉尔联邦区 2002-2017 年人口减少,说明其就业率不高,排除D。故选B。
3.读图联系已学可知,俄罗斯人口的分布格局是西多东少,欧洲部分多,亚洲部分少。东部地区人口稀
疏,城镇化水平低,加上人口净迁出,城镇化进程会减缓,对;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导致人口稀疏的西伯
利亚联邦区、远东联邦区经济发展缓慢,国土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基础建设滞后,各项公共服务不足,
对;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俄罗斯人口增长缓慢、生育率低造成的,不是分布不均导致的,
错。综上所述,C 正确,排除 ABD。故选C。
【答案】4.C5.A6.B
【解析】4.该茶园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向使其产业发展具有长足
动力,使其成为“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C 正确;武夷山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茶树,茶园
众多,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叶品种与其他茶山相比并不独特,排除A;生产规模大和自然环境优美是很多茶
园都具备的特点,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D。故选C。
5.由材料可知,“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指的是山顶保留植被,山脚为带状流水,山腰拥有完整
生态圈,可见其开发与保护并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保护茶园
的生物多样性,这与茶叶的采摘和运输无关,A 正确,C 错误;这种独特布局没有增加灌溉设施,不是为
了方便取水灌溉,也不能扩大生态茶园的范围,B、D 错误。故选A。
6.燕子窠生态茶园间种大豆、油菜,采取绿色栽培模式,可使土壤积蓄丰富的营养元素,如大豆可以聚
集氮等微量元素,使茶树可以吸收更多微量元素,提升茶叶品质,B 正确;大豆观赏性不高,因此其主要
目的不是增加旅游资源,排除A;茶园的主要功能是产茶,因此种植大豆和油菜并不是为了调整茶园种植
结构,排除C;作物熟制与热量有关,间作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茶园作物熟制,D 错误。故选B。
7.B8.C
【解析】7.根据图示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12月 22 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日出东南,挂钟显示西四
区区时为6点 30 分,安托法加斯塔经度约为 70W,地方时约为6点 50 分,此时太阳方位向东偏北方向
移动,据材料可知,列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前进,因此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右前方,B 正确,ACD错
误,故选B。
8.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4 区区时,出发时安托法加斯区时为6:30,运行 10.5 小时后,区时为 17 时,即
到达时西四区中央经线 60W 地方时为 17 时,萨塔尔经度约为 65W,此时地方时约为 16时 40 分;午
时 12 时为1 天昼长中点,萨尔塔该日昼长 13 小时 40 分,13 小时 40 分2=6 小时 50,日出时刻地方时为
12时-6 小时 50分=5时 10 分,日落时刻地方时为 12时+6 小时 50分=18时 50 分,最佳取值,还剩约2小
时,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9.D10.A11.C
【解析】9.据所学知识,图乙时,索马里洋流由南向北流动,此时阿拉伯海出现的季风洋流形成顺时针
流动的环流,可判断图乙为夏季,图丁中,索马里洋由北向南流动,和季风洋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应为为
冬季的季风环流。观察图示可知,图中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在甲和丙,乙丁中不存在怀特基急流,则可知
其不出现在冬夏季节,故赤道印度洋表层海流的典型特征是在季风转换期春季和秋季(4--5 月和 10--11
月)存在较强的海表面东向急流。综上可知错误、正确,故选D。
10.由材料可知,怀特基急流是流速较快的急流,则其发生时,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海流流速较大,由此引
发的大量水团能够将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暖海水向东输运,从而将赤道中、东印度洋的热量进行重新分配,
暖海水向东大量运动,西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东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增加,使得赤道东印度洋
海平面升高,西印度洋海平面降低,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西印度洋温跃层抬升;由于该海域盐度差异较
小,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则东印度洋温度上升,密度变小,西印度洋密度则变大。综上可知,A
对,BCD 错。故选A。
11.由材料可知,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气压下降,印度洋局部范围内气压
差减小,驱动赤道附近洋流自西向东运动的动力减小,会使怀特基急流减弱,AB 错误;怀特基急流位于赤
道附近,为暖流,其减弱会导致向东印度洋输送的高温、高盐的海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未蒸
发海水中含盐量越高,海水盐度越高)减少,D 错误,C 正确。故选C。
【答案】12.B13.D
【解析】12.由图中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可知,雷暴来临前风力会明显增大,A 对;高空空气以向下运动为
主,气压上升,B 错;高空中冷空气迅速下降到地面,导致地面气温骤降,C 对;积雨云范围比雷暴大,
会先覆盖雷暴即将到达的区域,晴天转雨,D 对。根据题意选不正确的,故选B。
13.由材料可知,雷暴发生的条件需要充沛的水汽和抬升条件,一般地面的温度需要较高,故应发生在夏
季,AB 错;夏季白天青藏高原温度较高,水汽含量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同高度大气受地面加热强形成水汽
和抬升动力,D 对;冰川消融的水汽会加剧雷暴产生,但青藏高原河湖众多,冰川水汽不是雷暴发生的必
要条件,C 错。故选D。
14.C15.B16.D
【解析】14.读图,先找到右边纵坐标 80cm 处,过该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确定其与土壤最大深度折线
的交点,过此交点作与纵轴的平行线交于年降水量折线确定第二处交点,过第二处交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
交于左边年降水量坐标,读值为 400mm 左右,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15.由图可知,海拔大于 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
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
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
D 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
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 正确。故选B。
16.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
BC 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
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 错误,D正
确。故选D。
17.(1)内力:山脉隆起抬升作用;外力:河流下切侵蚀作用。(2 分,内外力各答一点)
(2)倒淌河原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
流下切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
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
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6 分,任答一点得2 分)
(3)长度缩短。随着倒淌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
侧分别属于黄河和青海湖流域,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
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倒淌河长度缩短。(6 分,任答一点得2 分)
【详解】(1)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演化的主要内力作用使山脉隆起抬升
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
(2)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
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受区域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断裂带交汇处发生快速隆起,河流下切
侵蚀能力小于山脉隆升作用,古倒淌河被隆起的山脉阻断,失去出水口,不再流入古黄河;青藏高原目前
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山脉也继续隆起抬升,由于山脉继续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不断改造地形和流
域,山脉西侧流域发生水系重组;随着倒淌河东部地势抬升和西部青海湖盆地下降,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势
特征,重新汇聚形成一条方向反向、沿原有河道流淌的河流,即为现今倒淌河。
(3)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随着倒淌
河流域东侧山脉继续隆升,山体宽度增加导致流域西移;读图可知,倒淌河分水岭东西两侧分别属于黄河
和青海湖流域,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海拔低于青海湖,黄河位于分水岭东侧,因此分水岭东侧较西侧的
河流高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分水岭向西侧移动,位于分水岭西侧的倒淌河长度缩短。
18.(1)【答案】中低档零售商业首先聚集,商业街兴起;接着传统商业空间形成,在演化过程中逐渐稳
定;随着地铁站建设开通,加剧了商家对优势区位的新一轮竞争;站域商业空间呈现多中心集聚布局,新
的商业空间形成。(4 分,任答一点得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