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02·6页·1.3 M

大理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 8 月开学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

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龙最容易

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

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

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

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则为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

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

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

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已,而已即蛇,可见龙的基

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

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

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不错,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

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

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云《峒溪纤

志》说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

样性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用。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

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

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

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

本图腾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风俗。

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欺

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

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害说”。

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决不以像爬虫为

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当然有个先决条

件。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它。如果有方法使自

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模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

(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武神兽为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国龙为例。

B.化合式图腾的形成,往往是实力较强的团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团族的结果。

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

D.图腾是部落子孙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如果是毒虫或猛兽,其护卫功能更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又说“画龙不成反类狗”,可见在龙的形象中糅合了马和狗的特征。

B.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这个仪式有它的实际作用,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

C.一旦断发文身,模拟成龙,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拥有神的无边法力,这便是巫术的如意算盘。

D.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但融合众家而成的龙图腾成了华夏文化的基石,中国人至今被称为龙的传人。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避害说”的一项是(3 分)

A.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B.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

C.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

D.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4.作者强调,无法也不必分清古代传说中的龙蛇,理由何在?(4 分)

5.大禹是古史记载中的圣王,而《说文解字》中说“禹,虫也”,请依据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解释。(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家国图

聂鑫森

今夜,秋风飒飒,月亮很圆,月光好像是被风吹进窗口的,照出一地凉凉的银白。

满头华发的刘岳江和两鬓微霜的妻子张晓岚并排坐在床头,痴痴地望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家

国图》。

他们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回老家去了。

老家在湘西吉首乡下的天风镇。

他们在这工业重镇株洲,一待就是十五年。

老家的房子由一个远房侄儿看管,他经常会去打扫、通风,房子随时等待主人归来。儿子儿媳为他们置办了崭新的被子、床单、毯子和四季衣物,

都已快递到家。随身带的行李也早料理清楚。到明天上午出发前,再把这幅《家国图》取下来,折叠好,放进行李箱就诸事齐备了。妻子忍不住说:

“《家国图》一眨眼挂了十五年。我们来时,孙子正好三岁,要上幼儿园了。”

刘岳江点点头,说:“那年,你五十五岁,我六十岁,正好退休。儿媳来电话,说她辞退了保姆,麻烦我们去帮忙一阵,我们就来了。”

“在天风镇的天风中学,你教地理,我教数学,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一阵’,就是十五年。”

“我教了一辈子地理,哪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山形水势、物产气候我不烂熟于心?但去过的地方少,大多是从书本和图册中读来的。读万卷书我做

到了,行万里路却差之甚远,没时间也没有经济实力。我们一直教的是高三毕业班的课,连寒假、暑假都要为学生补课。”说罢,刘岳江叹了一口气。

张晓岚也跟着叹了一口气,说:“儿子出生后,你从古诗‘行行重行行’中顿出两个字,叫他刘行行。想不到他倒是出行不止,大学毕业被招聘到

株洲的光明数控机床厂,搞的是售前调试和售后服务,隔三岔五地出差。我们来了,才体会到年轻人的不容易。”

“儿媳也是,在旅游部做事,经常要去探访、考察国内的各条旅游线路,留下我们陪伴孙子。孙子上幼儿园时,常常做梦都哭喊要爸爸妈妈。其实

我们也挂念儿子儿媳,古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也是。”

“于是,你买来二米乘二米的高档牛皮纸,用毛笔蘸红颜料画出一幅中国地图的外轮廓,再用浅灰线勾勒出各省的位置。然后,在湖南省的西端用

绿色笔写下‘吉首’二字。再用蓝色笔在湖南省东部写出‘株洲’二字。你说我是教数学的,画线画圆都可以不用尺和圆规,先让我画一条从吉首到株

洲的紫线条,表示我们从老家来到了新家。”

“乡愁是同等的,你不能缺席。”

“以后呢,待孙子睡了,往往是十点后我们就‘上班’了。出差了的儿子或儿媳,有时他们双双在外,这时候会有电话来,说他们到什么地方了,

我们就用红铅笔画线标出儿子从株洲到了某地,然后又去了某地,儿媳则用绿线。”

“如果他们时间充裕,我就在电话里介绍这个地方有什么奇山异水、名胜古迹、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得闲时可以去看一看。”

“你说,这可以让人生发一种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所以这个地图叫《家国图》,当然,也寄托了我们对后辈的关爱与牵挂,还让我们沉浸在本职

工作的氛围里,快活得很哩。”

“对,记得吗?孙子读初中时,有一夜,他在梦中醒来,蹑手蹑脚来到门外,听我给他妈妈讲新疆的葡萄沟、魔鬼城、火焰山、坎儿井。谁知第二

天上午的地理考试竟有相关的题目,他全答对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回事,是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孙子说的。”

两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是拼命压住声音地笑,很开心。

“《家国图》是第几张了,晓岚?”

“数字我不会记错。基本上是两年一张,以前的七张你都寄回老家了,由侄儿代收再锁进你书房的一个箱子里。这是第八张,今年元旦启用的,儿

子的红线,儿媳的绿线,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条。儿子如今是总工程师,主要精力放在厂里,抓全面的技术工作;儿媳当上了工会主席,也不用经常出差

了。图上属于我们的紫线,依旧标着从吉首到株洲,只是又新添了一条从株洲回吉首的紫线。但孙子考上了北京的清华大学,你让我画了一条由株洲到

北京的金线。”

“孙子毕业后,会到哪里去打拼,那么这条金线就会延伸到哪里。可惜我们年纪大了……但我们可以珍惜有限的时日,‘行行重行行’,去好好地

看看祖国的锦绣河山,让那条紫线标示在图上。”

“我也是这么想的。知我者,岳江也。”

“睡吧,睡吧,早过子夜了。”

“……好的,好的……”

老两口回到了湘西吉首天风镇的老家。

走的时候,儿子儿媳恳请他们不要带走墙上的《家国图》。回到老家的他们,在探亲访友、畅叙别情之后,开始了有计划的旅游。

第一次出门远游,去的是云南昆明,登大观楼,访石林,去西山谒拜国歌作曲者聂耳之墓。晚上,在下榻的宾馆,刘岳江打电话向儿子报平安,还

说了许多感受。不一会儿,张晓岚的手机上出现了视频,是儿媳发来的:《家国图》上,她画了一条从吉首连向昆明的紫线!

“老头子,他们在牵挂我们哩!”

“他们要留下《家国图》时,我就知道了。紫线他们还会画下去的,我相信。”

(有删改)

文本二

作为散文体的小说,必有闲话的设置。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多侧面展示出

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境遇、性格特征、胸襟气度,而不像有的小说的写法——贴着故事和情节写,贴着人物写,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的从容而儒雅的格

局。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重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不注重用过多文字写环境(包括天气、地理、民俗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环

境也就是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写山神庙也是极简单的,却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独到的作用。到了《红楼梦》则有很大的改观,在闲话的设置上有许多

启迪读者的地方。

闲话尽管不直接描写故事和情节,但绝不是可以天南海北地乱扯胡说,或炫博学广闻,或只为增加文字的数量。小说的闲话,有一个大体的规范,

虽不直接写故事,但对故事行进有一种暗示的作用,对情节的铺排有一种渲染的效果。

我们在阅读一些闲话艺术运用得极好的经典小说之后会发现,闲话在小说各个部分的奇妙使用,使简单的故事变得异彩纷呈。一方面减缓了故事和

情节发展的速度,甚至使其暂时停顿,因而使故事的长度扩展了;另一方面营造了故事和情节的暗示意味,使其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上,凸显更多的

瑰丽风韵。

此外,闲笔的运用,因为它不是直接描述故事和情节,也就减少了故事和情节成为小说主体的常例,使小说的文体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或者说改变

了小说的文体性质,使之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使虚构的成分变得微不足道,因而更让人信服其真实性。

散文化小说,我以为最好的方法,是闲话艺术的纯熟运用。

(摘编自聂鑫森《小说创作的闲话艺术》)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国图》是一张手绘地图,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情节的展开、情感的表达都凝聚于图中。

B.刘岳江教了一辈子地理,却没机会去游览自己从课本上熟知的山形水势,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

C.小说虽然是用对话来推动情节,但情节的运行中不乏线索、伏笔、照应等结构技巧。

D.小说的语言隽雅平实,具有个性化色彩,如“历史沿革”“乡愁是同等的,你不能缺席”等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笔,因为这部分内容减缓了情节发展的速度,只是进一步凸显了贾府的社会地位。

B.文本一第 1 段的景物描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都是闲笔,其作用也完全相同。

C.文中孙子偷听爷爷讲新疆地理得高分的情节是闲笔,其作用是烘托人物形象,照应上文。

D.沈从文的《边城》中关于端午节捉鸭子习俗的描写是闲笔,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8.结合文本二,概括小说闲话艺术的作用。(4 分)

9.有人认为聂鑫森先生的小说表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家国图》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

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

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

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

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

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

《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

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

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

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

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长:读 chng。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3 分)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伦,类,与《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的“伦”词义相同。

B.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C.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字词义相同。

D.趣,通“促”,赶快,与《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的“殊”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3 分)

赵仓唐

魏文侯

太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把蔓州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这位亲成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社甫为此写诗劝阻。征求:指赋

税征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两联诗人自述从前对扑枣邻妇的态度和理由,为颈联对吴郎的进一步劝告作了情理两方面的准备和铺垫。

B.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如人的多心与敏感。

C.尾联诗人从高处落笔,揭示出她的贫穷的深刻原因,再次为老妇人扑枣行为开脱,其意仍是要感化吴郎。

D.本诗词淡语婉情深,在反复吟咏品味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炽热深沉厚重的感情,能窥见诗人那伟大的灵魂。

16.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之衷,往往溢于言表。“慈祥恺悌之衷”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八个字精练、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现了出来。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用比喻说明种树要保持树木天性的两句是“ , ”,这一比喻也适用于育人。

(3)唐宋诗中,有些诗句同时使用天、江、月三种意象,勾画出阔大的境界,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

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社会压力。老一辈人上班谨小慎微,

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努力维护和谐的气

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A 。

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

拼命赚钱、 B 相比,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

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

虽然“社恐”是一种个体的自由选择,但在各种社交网络和媒体都鼓励“关注自我”的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地融入社会,把自己从心灵“内

卷”当中拯救出来,体验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18.下列有关文中标点符号用法和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处冒号表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

B.处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

C.处引号表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言行。

D.处破折号表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

19.请在文中横线处按要求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 分)

A.补写一个成语: (1 分)

B.补写语句: (不超过 10 字)(2 分)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予以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风疾浪高,黄涛怒卷。此番到东营市,在黄河入海口东津渡,我看到了咆哮的黄河。

本来我们正行驶在一条前无车辆,后亦无车辆的公路上。公路崭新,光滑得如同一块蜿蜒的玻璃板,伸向无垠的天边。车窗外,右手边是低下去丈

高的绿野,茁壮着大片大片即将丰收的玉米,一眼望不到边;左手边低下处则是浓密得遮住了阳光的行道树,季节正好,每片叶子都绿得像一幅油画,

神采飞扬地展示着北国初秋那敞亮无邪的坦荡。

我随口夸了一句“这公路真漂亮啊”,马上即有人纠正说“这不是公路,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堤上呢”。愕然,还没回过神来,突然间,没一点

儿思想准备,咆哮的黄河就出现在眼前!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

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

21. 请比较文中加点字“呢”与《记念刘和珍君》中“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中“呢”的用法。(4 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密密匝匝,一排接一排,排排涌涌,一个挨一个”,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大理州民族中学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 8 月开学考试 出“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的。在作答时,需仔细品读文本,然后围绕“人文情

怀”和“文化品格”多角度提炼出答题要点。具体来分析,小说塑造了一对教师夫妻,他们有精

高三语文答案 湛的职业技术,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有高雅的志趣和追求,他们身上展现出“深切的人文情怀

1. C。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错误,原文为“图腾有动物,有植 和高雅的文化品格”;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充分利用闲话使简单的故事异

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 彩纷呈,故事的讲述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整篇文章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容

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 隽雅,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故选 C。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 B。B.“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这种风俗与现

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说“继承 10. CDF。句意: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

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故选 B。 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之国”作“封”的宾语,“封”带双宾语,中间不能

3. D。“避害说”指装扮得像图腾,提醒祖宗认同,既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也是给祖宗便 断开,“太子”作“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宾语“之国”后断句,即 C 处断句;

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A.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B.“以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 “君”作主语,“名”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 D 处断

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D.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 句;“也”句末语气词,所以 F 处断句。故选 CDF。

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故选 D。 11. C。A.正确。类。句意: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廉颇、赵奢这一类人统率军

4. 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 队。B.正确。匹敌,相提并论/嫁给。句意:诸侯不可有所匹敌/你有幸嫁给了我。

蛇。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一点 2 分) C.错误。打开/出。句意:打开箱子/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D.正确。通“促”,

5. 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而蛇正是爬虫一类。 赶快/通“取”。句意: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故选

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驱邪避害之用。 C。

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或以虫释其名),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 12. D。D.“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错误,小儿子挚

(第三点给 3 分,一、二点任答一点给 3 分) 分封中山国并没有获利。故选 D。

13. (1)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

6.答案:B (2)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 项,“所以他拒绝了学校的延聘,选择离乡带孙子”说 (1)“顾”,回头;“左右”,左右的人;“孰与”,和……相比谁更……。(一处 1 分,句

法错误。由文本一中的“还有点儿名气,领导想延聘我们再干几年,可带孙子也是大事啊!这 意 1 分)

‘一阵’,就是十五年”可知,刘岳江拒绝延聘的原因是对后代的关爱,而不是外出游览。 (2)“远”,疏远;“非社稷之长策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长”,长治久

7.答案:C 安。(一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黛玉拜会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情节是闲 14. 想告诉魏文侯太子击思念他;

笔”说法错误。由文本二第 1 段中的“闲话是指不直接去描写和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字,但却能从 想了解太子击是否怨恨他;

不同角度去增加故事和情节的魅力……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化的从容而儒雅的格局”可知,这一情 解释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就是要召见他的意思。(每点 1 分)

节是为了突出小说《红楼梦》中的等级礼法观念,推动情节发展,不是闲话。B 项,“作用也完 [参考译文]

全相同”说法错误。“那雪正下得紧”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为人物活动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

暗示矛盾正在酝酿、情节渐趋高潮;而本文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宁静祥和的氛围,为 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您为

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所以两者的作用不同。D 项,“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故事的进度,使情节具有 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

浓厚的文化色彩”说法错误。《边城》中多次写到端午节捉鸭子的情节,每一个端午节都与翠翠 说:“我愿意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犬。”

的爱情有关,所以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侯。

8.答案:闲话环境,可以突出人物形象。闲话暗示故事行进,渲染情节的铺排。闲话既可 赵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见说:“庶子击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样朝见,请求在君侯退朝休

以调整小说叙述的速度,又可以改变小说的文体性质。 息时,让我捧上野鸭,敬献给君侯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文本二第 2 段中的“‘那雪正下得紧’, 说:“击敬爱我,知道我爱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欢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一向可

写山神庙也是极简单的,却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独到的作用”,说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一种闲 好?”仓唐说:“是的,是的!”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

笔,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文本二第 3 段中的“小说的闲话,有一个大体的规范,虽不直接 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

写故事,但对故事行进有一种暗示的作用,对情节的铺排有一种渲染的效果”,以及第 4 段中的 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吧?”赵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到堂上行礼才送出这封书

“另一方面营造了故事和情节的暗示意味,使其在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色上,凸显更多的瑰丽风 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仓唐回答说:

韵”,说明了闲笔在小说情节方面的作用。文本二第 5 段中的“因为它不是直接描述故事和情 “按照《周礼》,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诸侯不可有所匹敌,因此找不到比拟的对

节,也就减少了故事和情节成为小说主体的常例……使虚构的成分变得微不足道,因而更让人信 象。”魏文侯便说:“与我相比,他的个头怎样?”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府的皮衣,

服其真实性”,说明了闲笔对小说的叙述速度和文体性质的影响。(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 他都能穿;赏赐的大丝带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问:“你的君主学习什么?”仓唐说:“学习

可) 《诗经》。”文侯问:“在《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仓唐说:“喜欢《晨风》《泰离》。”

9.答案: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利用“闲话”的艺术,显现出“散文 魏文侯就自己通读《晨风》,文侯又问:“你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仓唐说:“不敢。只不

体小说”的艺术特色。讲究行文的从容、遣词造句的隽雅,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离》。文侯问:“你的君主怨恨我吗?”仓唐说“不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写作文学评论的能力。题目要求给小说《家国图》写小 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就让赵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赵仓

评论,评论的主题是“深切的人文情怀和高雅的文化品格”,换言之,即《家国图》是怎样表现 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

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太子说:“赶快 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太子说:

“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会受寒,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谋划,所以他吩咐 【解析】

你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 【21 题详解】

之。’”于是便往西前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 “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堤上呢”,此处作为句末语气词的“呢”,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表示

位。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 对行驶在黄河大堤上这一事实的确认;

唐做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击就成了孝子。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中的“呢”用在反问句末,是对反问语气的加强,更进一步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表达对青年学生之无辜死去的悲愤之情。

15.B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有误。“防”是“提防”“疑惧”一类意 【22 题详解】

思,所以“多心”不是委婉含蓄的。另“敏感”一词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老妇人见你插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篱便疑心不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刚到草堂住下就插上篱笆,却也很像是真的拒绝 从语意连贯角度看,前文说到“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此处进行阐释,“一排”紧承“成群

她呢。言外之意是你这位远客定有不体贴处,难怪她疑心你。 结队”;同时“一排”“一个”分别对应“排排涌涌,密密匝匝”的“排”和“密”,而“密密

16.诗人对穷困孤苦老妇人的无限哀怜。“无食无儿一妇人”中两个“无”字写出了这位 匝匝”对接后文的“脚尖踢着脚跟”,前后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宁有此”三字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是迫不得已,不由得使人心生 从句式角度看,“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局势相同,“排排涌涌”“密密匝匝”

怜悯。诗人对扑枣老人亲善友好,任其扑枣。第四句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会担心遭到主人的斥 句式相同,相同句式相邻,音韵更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更富有律动感;“一排紧接着一排”“

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更要亲切和蔼让她安心。以委婉的方式劝说吴郎要有恻隐之心,语气缓 一个紧挨着一个”相对来说是长句,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节奏由缓至急,更能体现出排浪翻滚的

和,让对方易接受。颈联明明意在晓示吴郎,批评吴郎太不体贴人,却反过来先责邻妇多心,这 急促和气势,和当时场景更契合。

样措辞极其委婉,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诗人关注社会,忧国忧民,有悲天悯 从用词角度看,原句“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多了两个“紧”字。“紧”字强调

人的大爱情怀。尾联“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社会根源:征求不休,战乱不止。由 指出排浪很是密集,与后文的“密密匝匝”“急急忙忙”“抢”“冲”“抢占”等词语相呼应,

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诗人进而联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极不禁热泪滚滚,这 几组句子一气呵成,更富有生气和表现力

正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1 点 2 分,答满 3 点即可) 23.解析:这是一道非常简短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只有一句,但用“;”分隔出了两层。这两层有一个共同的语境,即“相处之道”,亦即引

17. (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导学生探究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以及何为最好的相处之道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写作的材料语境,

(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抛开“相处”这个语境空谈后边的“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者“守住自己的立场”都是不符合题意

(3)示例: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的。其中第一层,指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第二层则指出“相处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这两层内容里面也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即“立场”。“立场”是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处在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于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守住自己的立场”

构成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作文题目的引语中提到“请明确立场观点”,很显然是要考生选择

18. D。D 破折号此处表示解释说明。“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具体解释破折号前面的 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溯因分析,阐述自己的理由,完善自己的论证,而决不能模棱两可,“打太

词语“竞争性”。 极拳”。

19. A.独来独往/离群索居(1 分) B.为了家庭牺牲自己(2 分) 不过,在这道题目中也存在两点疑问,当然也可能成为这道作文题的突破口。

解析:此处进一步概括“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指与社交圈拉开距离,可填“独来独往 第一、材料语境的问题。

”“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离群索居:远离人 虽然在材料中看似明确了“相处之道”的语境,但忽视了前置主语的问题。前置主语不同,很有

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此处和“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为对比关系 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如果是爱人之间或是亲密的朋友之间的相处,那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结合“拼命赚钱”可知他们重视家庭,应填“为了家庭牺牲自己”。 问题则是产生共情的基础,也是考验情感程度的试金石。爱,本身就意味着付出与让渡,那么很

20.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提高),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或“ 显然,爱人之间或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应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如

人际”)亲密度下降。(每处 2 分) 果是一般的同事之间,那么守住自己的立场也许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材料

解析:第一处:“独立意识”与“增加”搭配不当,可把“增加”改为“增强”或“提高”;第 语境具体化,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选择。

二处:“人与人之间的”与“人际”语意重复,可去掉一个。 第二、材料逻辑的问题。

在这则材料两种观点之间,还有一个短句,即“也有人说”。其显示了后句与前句的关系,似乎

21. 原文中的“呢”表示对行驶在黄河大堤上这一事实的确认;《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呢”是 是在告诉我们“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是更为普遍的观点,而后一种“

对反问语气的加强。 (每点 2 分,共 4 分) 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是特例。但这并非这道题目的关键。前者和后者,并非一般性

22. (1)从语意连贯角度看,“一排”紧承“成群结队”,“一排”“一个”分别对应“排” 与特殊性的问题;后者的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对前者的思辨和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

和“密”,而“密密匝匝”对接后文的“脚尖踢着脚跟”,前后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认同阐释。因此,这道作文题目并不需要考生辨析一般性与特

(2)从句式角度看,相同句式相邻,音韵更和谐,更富有律动感;长句在前短句在后,节奏由 殊性的问题,而是要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看到

缓至急,更能体现出排浪翻滚的急促和气势。 问题的不同侧面。

(3)从用词角度看,“紧”字写出了排浪的密集程度,与文中的“密密匝匝”“急急忙忙”“ 这道题目明显具有“上海卷”的风格。因此,明确材料语境,注重逻辑思辨,或许应该成为我们

抢”“冲”“抢占”等词语相呼应,富有表现力。(每点 2 分,共 6 分) 破解这类作文题目的关键。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