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
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
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
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
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
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
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
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
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
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
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
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
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了。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页(共 8 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
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
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
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
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
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
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
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
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
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
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
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
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
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
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
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
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
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
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
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
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
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
“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
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高三语文试卷 第 2页(共 8 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
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
论,而非凭空想象。
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
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
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3 分)
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C.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
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
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湘行记 ——张八寨二十分钟
沈从文
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才渡河完毕。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
围群山约束成个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正当深冬水落时,边沿许多部分都
露出一堆堆石头,被阳光雨露漂得白白的,中心满潭绿水,清莹澄澈,反映着一碧群峰倒
影,还是异常美丽。特别是山上的松杉竹木,挺秀争绿,在冬日淡淡阳光下,更加形成一
种不易形容的清寂。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
显然是后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有只老式
小渡船,由一个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的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这种摆渡画面,保
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如照风景画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
高三语文试卷 第 3页(共 8 页)
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因为不知多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
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已经过去了。大渡
口终日不断有满载各种物资吼着叫着的各式货车,开上方舟过渡。此外还有载客的班车,
车上坐着新闻记者,电影摄影师,音乐、歌舞、文物调查工作者,画师,医生……以及近
乎挑牙虫卖膏药飘乡赶场的人物,陆续来去。近来因开放农村副业物资交流,附近二十里
乡村赴乡场和到州上做小买卖的人,也日益增多。这个觉醒是全面的。
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
到处点缀一簇簇枯树。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
崖下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渡船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南。渡头边
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初来到这个溪边的我,环境给我的印象和
引起的联想,不免感到十分惊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这实在和许多年前笔下涉及
的一个地方太相象了,可能对它仿佛相熟的不只我一个人。正犹如千年前唐代的诗人,宋
代的画家,彼此虽生不同时,却由于某一时偶然曾经置身到这么一个相似自然环境中,而
产生了些动人的诗歌或画幅。一首诗或者不过二十八个字,一幅画大不不过一方尺,留给
后人的印象,却永远是清新壮丽,增加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至于我呢,手中的笔
业已荒疏了多年,忽然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记忆习惯中的文字不免过于陈旧,触目景物
人事却十分新鲜。在这种情形下,只有承认手中这支拙劣笔,实在无可为力。
我随同那十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
是晃。
“慢慢的,慢慢的,站稳当点。你慌哪样!”
几个乡下人同声笑着说,“不要忙,不要忙,稳到点!”显然的事,我在船中未免有
点狼狈可笑,已经不像个“家边人”样子。
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作
事的弄船女孩子。
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除了胸前那个绣有“丹凤朝阳”的挑花围裙,其余装束神
气都和一般青年作家笔下描写到的相差不多。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
泛红的健康圆脸。一双辫子大而短,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两只手大大的,粗
粗的,在寒风中也冻得通红。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袄子,稍微大了一点。这正是中国许多地
方一种常见的新农民形象,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
待及成功信心。新的社会正在起着深刻变化,她也就在新的生活教育中逐渐发育成长。我
想起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她却笑了笑,告给我:“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
伯上州里去开会。我今天放假,赶场来往人多,帮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资分?”
“嗨,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过了头,面对汤汤流水和水
中白鸭,不再答理我。像是还有话待我自己去体会,意思是:“你们城里人会做生意,一
开口就是钱。什么都卖钱。一心只想赚钱,别的可通通不知道!”我不免有一点儿惭愧起
自心中深处。到乡下来,才明白还有许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帮助关系,既无从用工资
分计算,也不必如此计算。
一位向我提出了个问题,“同志,你是从省里来的,可见过武汉长江大铁桥?”
“看见过!那里有万千人笼夜赶工,电灯亮堂堂的,老远只听到机器哗喇哗喇的响,
忙得真热闹!”
高三语文试卷 第 4页(共 8 页)
“办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好大一条桥!”
“你们难道看见过大铁桥?”那中年妇人问。
……说下去,我才知道电影队来放映电影时,大家都从电影上看过大桥赶工情形。我
想起自治州百七十万人,共有三百四十万只勤快的手,为一个共同目的而进行生产劳动,
长年手足贴近土地,再累些也不以为意。
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
型,不易改变。这个时节,才明白意识到,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
老式样。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
太少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有删改)
[注]1934年,沈从文从北京返回湘西故里,写下《湘西散记》,抒发他“无言的哀戚”。1957年沈
从文再回湘西,写下此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详写了各式货车、各色人及人来人往等生活情形,极富生机活力,充满浓郁
的湘西风情,表现出了时代的觉醒。
B.作者登上小渡船后被同船的乡下人笑,这笑是对在船中的我略显狼狈的真实反映,
也饱含着他们对陌生人的善意。
C.在“多少工资分”的对话中,作者通过对女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弄
船女孩的单纯和当地民风的淳朴。
D.文章结尾作者说对“起始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表明了作者对新社会感到迷茫。
7.关于文中小船渡口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船渡口、青苍崖壁、赶乡场的男女农民、渡船女孩的描写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湘西美景。
B.作者感到惊奇和熟悉,是因为作者眼前所见到的与曾经笔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十分相似。
C.古人用诗和画将清新壮丽的美景再现给后人,而我因手中之笔荒疏多年且拙劣无法做到。
D.本段文字人景情融合,自然中透出情韵,平淡中见真诚,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8.本文的女孩和《边城》中的翠翠都生活在湘西,年龄相仿,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分
别谈谈作者笔下这两个形象的意义。(4 分)
9.如果要为文中划线语句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
高三语文试卷 第 5页(共 8 页)
除罪。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
爵,爵得至大庶长。汉将岁.以数万骑出击胡,及车骑将军卫青取匈奴河南地,筑朔方。当
是时,汉通西南夷道,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
都内。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
先。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而
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山东被.水灾,
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犹不足,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
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大农上盐铁丞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
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诸贾人末作
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
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童。”至今上即位数
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
库余货财。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班固曰:“孝文恭俭,景帝遵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窃以为不然。文
帝宽厚长者,以德化人,无事则谦抑如不能,有难则英气奋发。景帝刻薄任数,以诈力御
下,平居则诛赏肆行,缓.急.则惴惧失措,其大较悬绝如此。而又以无宠废正后,而夫妇之
义薄;无罪废太子,而父子之恩睽;过爱梁王,轻许传位,而兄弟之好不终;信谗用私,
诎申屠嘉,戮晁错,杀周亚夫,而君臣之道乖,其视乃考益相辽矣。独节俭不妄费、育民
以致丰富一事,为克遵前业耳,夫岂可与成、康同得美称哉?
(节选自宋胡寅《读史管见》)
【注】钧驷,四匹同颜色的马驾车。及徒复作,指的是汉代的一种刑罚制度,即免去徒刑而强
迫劳动的罪犯。一算,一百二十文。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徙贫民 A 于关以西 B 及充朔方 C 以南新秦中 D 七十 E 余万口 F 衣食 G 皆仰给县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岁,每年,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的“景”用法相同。
B.乃,就,与《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的“乃”用法不相同。
C.被,遭受,与《促织》中“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字意思相同。
D.缓急,偏在急,与《齐桓晋文之事》“今恩足以及禽兽”的“禽兽”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朝创建之初的困难局面和秦末的战乱相关,上至皇帝、将军宰相,下至普通百姓
都受到影响,但这不是胡寅赞美景帝节俭的原因。
B.出卖爵位的法令,增加了官府的收入,也缓解了边境囤积粮食不足的问题,出卖爵
位的弊端,也让胡寅认为景帝的见识和文帝相差极远。
C.继承文帝做法,景帝节俭、招揽贤才、赈济灾民、抑商重农等措施,对社会安定、
百姓富足的社会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班固的赞美。
D.胡寅读史有独到的见解,批评了景帝冷酷无情,使用权谋,杀戮赏赐随意,没有远
高三语文试卷 第 6页(共 8 页)
见,亲情淡薄,听信谗言,任用宠臣,贬退和杀戮有功大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
(2)文帝宽厚长者,以德化人,无事则谦抑如不能,有难则英气奋发。
14.胡寅肯定景帝“节俭不妄费、育民以致丰富一事”,材料一哪些事实可以支持此观点?
请简要概括。(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许浑
知己萧条信陆沉,茂陵扶病卧西林。
芰荷风起客堂静,松桂月高僧定深。
清露下时伤旅鬓,白云归处寄乡心。
劳君诗句独相忆,题在空斋夜夜吟。
【注】精舍: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茂陵:汉司马相如病免后家居茂陵,后用以指代相如,
诗中是自指。西林:寺名,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泛指寺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题目交代了创作原因,诗人在开元精舍寄居时收到薛秀才赠诗,于是作此诗以
酬答。
B.首联先写自己知己不多,又写书信陆沉,再写卧病寺院,层层铺陈,深化了寂寞伤
感之情。
C.“芰荷风起”是动态景物,“松桂月高”是静态景物,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表现了环
境的幽寂。
D.清露落下时为羁旅中鬓发变白而伤心,白云飞归处聊以寄托思乡之心,愁绪中有几
分欣慰。
16.诗人是如何表达对薛秀才赠诗的感激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课上,老师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引
导学生要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
(2)在外旅游时,小刚在远处就听到了瀑布的巨大声响,就用《蜀道难》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这种情景。
(3)“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如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页(共 8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干眼症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眼部疾病,正悄然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仅
是一种简单的眼部不适,更是眼表健康受损的警示灯,其背后的复杂成因与多样化的治疗
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干眼症,医学上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
状。它与全身健康、生活习惯、环境等多个因素 A ,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健康
挑战。
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当今干眼症的常见诱因之一。通常情况下,人们每分钟眨眼 10
20 次,这一动作有助于将泪液均匀地涂布于角膜与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保护和滋润我
们的眼睛。但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由于人们 B 地盯着屏幕,眼睛眨动的次数减少,
这使得( 甲 ),眼球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逐渐发展成干眼症。
除上述原因外,造成干眼症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低湿度环境,空调、风扇等形成的
干燥的环境也会使眼睛失去水分,加剧干眼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泪液的
分泌减少,这也是引起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眼睛疾病和一些药物的不当使
用也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如何避免干眼症?首先,尽量控制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适当进行远眺
或做眼保健操;更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多眨眨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眼球表面
干燥;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
眼睛。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水分供给,保持眼球的湿润;还要
养成室内通风的好习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同时,( 乙 ),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
如葡萄、芒果、猕猴桃、胡萝卜等。
18.文中第一段用“警示灯”比喻“干眼症”,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生命”为本
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5 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要求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
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更多人有了发出声音、表达观点的可能,公众可以从更多视角
了解事态发展和各方观点。那么,我们是不是离真相越来越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高三语文试卷 第 8页(共 8 页)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唐山市 2024—2025 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的农民思想意识中”说法错误,原文为“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
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2.A(“必须要走出门”说法错误,原文说“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3.D(D 项为核心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与原文的群众路线不符)
4.答: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的方式,
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
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
必由之路。(每点 2 分,共 4 分。如从感叹句、单独成段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5.答: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B(A“详写”错 C 无心理描写 D“迷茫”错)
7.C(“拙劣”非事实,是自谦之语)
8.作者借助翠翠主要是展现其作为个体的人性美,还象征了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剧。
作者借助女孩这个形象彰显了社会主义时期湘西人民质朴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
了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显示出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答案: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交错运用,生动再现了渡口之景。运用拟人修辞
手法。“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拟人手法写出了“万重群山”的寂静状态。
语言富有文采。“清莹澄澈”“挺秀争绿”“无事可为”,“镇日长闲”等四字书面语言简义
丰。
(每点 2 分。其他角度如词语角度,色彩词语“白白”“绿水”“清莹澄澈”“一碧”,数量
词语等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10.BDF
11. C(“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是“覆盖”)
12. B(文中未涉及卖爵位的弊端,也没有比较他们的“见识”)
13.(1)公孙弘凭着汉朝丞相的身份,盖的是粗布被子,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成为天下人
的榜样。
(布被;名词动用,盖粗布被子;重味:两道菜肴;先:榜样。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2)文帝是宽厚长者,以德化人,无大事就谦虚有礼像没有才能,有难就英气奋发。
(文帝宽厚长者:判断句;谦抑:谦虚有礼;能:才能。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14.景帝带头节俭,减轻朝廷负担;迁移灾民,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向商人征税,
高三语文试卷 第 9页(共 8 页)
不许侵害农民利益。(答出 1 点 2 分,2 点 4 分,3 点 5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朝创建之初,继承的是秦末战乱造成的衰弊的局面,就是皇帝都不能具备四匹同颜
色的马驾车,将军、宰相有的还要乘坐牛拉的车,老百姓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孝景皇帝在位期间,上郡以西的地区发生了旱灾,朝廷又重新修订了出卖爵位的法令,
降低爵位的价格用以吸引人们购买;免去徒刑而强迫劳动的罪犯,可以通过向官府交纳粮
食来免除惩处。匈奴屡次侵犯掠夺北部边境地区,汉朝在边境驻扎了很多戍边的士兵,而
边境囤积的粮食不足。于是,朝廷招募能给边境驻军捐献或运输粮食到边境的百姓,并授
予爵位,最高的能达到大庶长爵位。 汉朝将领每年率领数万名骑兵出关攻击匈奴,直到车
骑将军卫青时,才收复了被匈奴强占的黄河以南地区,建筑了朔方郡城。在这个时候,汉
朝正在开辟打通西南夷的道路,即使拿出全部巴蜀地区的租赋收入也不够用来支付这些费
用,于是不得不招集豪民来南夷屯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交给当地官府,而从内地的京都
内府领取粮款。朝廷招揽方正、贤良、文学等士人,有的被升任为公卿大夫。公孙弘凭着
汉朝丞相的身份,盖的是粗布被子,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天子为了讨
伐匈奴,大力提倡养马,在长安饲养的马就有几万匹,致使从关中地区抽调管理马匹的士
卒不足,就征调附近郡县的百姓。同时,归降的匈奴人都由朝廷供给衣食,朝廷无力负担,
天子就减少膳食费用,解下乘舆上的马匹,从私人内库中拿出钱财供养他们。崤山以东地
区遭受水灾,百姓大多陷于贫困、饥饿之中,于是天子派遣使者,将郡国的粮食储备全部
用来赈济百姓,还是不够用,于是将灾民迁移到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居住,或者充实到朔方
以南的新秦中地区,总计七十多万人口,他们的衣服食物都依靠朝廷供给。大农令上奏盐
铁丞的建议说:“山林海泽,是天地藏物的宝库,都应该属于少府管辖,因为皇上不占为
私有,把它归于大农作为税赋的补充。”商人趁着变更币制之机,囤积了许多货物用以追
逐暴利。于是公卿建议说:“凡是市内坐贾、往来贩运的行商、高利贷者、囤积各种货物
待时而卖者,即使没有在市场上登记入册,也必须估计各自所拥有的财物,向官府申报,
一律按两千缗钱征收一算(一百二十文)的比例交税;商人在市场登记注册的和他的家人
亲属,都不允许占有田产,以便有利于农民。有敢违反‘算缗令’的,就没收他的田产和
童仆。”到了当今皇上即位几年以后,在汉朝创建以来的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没有战事发
生,除非遇到水灾和旱灾,天下百姓家家丰衣足食,国都和边镇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少
府仓库里还有多余的大量货财。
材料二:
班固说:“孝文帝用谨慎俭朴的作风治理国家,孝景皇帝遵守大业成规而不改。周代
有成王和康王时期,汉代有文帝和景帝时期,真是好啊!”我以为不正确。文帝是宽厚长
者,以德化人,无大事就谦虚有礼像没有才能,有难就英气奋发。景帝冷酷无情、使用权
谋,用欺诈与暴力掌管臣下,平时杀戮赏赐随意,遇到急事就惊恐失去常态,他和文帝大
致相差极远。又因皇后不受宠爱而废掉,而夫妇情意淡薄;无罪废掉太子,父子感情不和;
过分宠爱梁王,轻易许诺传位,兄弟的情谊不能维持;听信谗言、任用受宠的人,贬退申
屠嘉,杀掉晁错、周亚夫,致使君臣之道背离,他的见识和他的父亲也相差很远。唯独节
俭不随意浪费、保育百姓让他们以富裕起来的事,是能够遵守大业成规而不改罢了,怎么
可以与周代成王和康王共同得到美称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D.(“愁绪中有几分欣慰”分析不当,“白云归处寄乡心”写只能望着远处白云飞归之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