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如皋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20·13页·1.3 M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测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核人: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

技作为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科技伦

理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

健康发展。 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

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

爱”应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

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

会越发膨 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要注重“仁爱”的文化价值,

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

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主张一种“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

人对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

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

“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

天地 万物为一体”。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

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伦理精神,引领和规

范技术向善发展。

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种“成已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

种“内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

“无人在之处”“无人知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

慎独而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

自律 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

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

锁性、覆盖性。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

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

底 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

“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

这样,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保障科技应用“增进福祉、避免灾

殃”。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从中芯国际等企业受外国制裁

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而

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因此,要把“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直

面挑战,迎难而上。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

航 空航天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

点”,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确保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

的重要动力。要把创新的文化价值与科技伦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

创新教育,以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为楷模,培养科技人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

未悔”的创新决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思维和目光。

要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关键核心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做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让人类和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促进“大同”理想世界的构建。要

把“大同”的文化价值注入科技伦理之中,引导科技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

步的一边,站在世界发展的一边,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贡献力量。

(摘编自许志平《把握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在第段谈及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这里所说的“文化价值”,与前文的“科

学文化”一词含义不同。

B. 对于如今的科技人员来说,“克己复礼”指依照科技伦理的要求与规范,在工作中约束自

我的行为,尤其要做到“慎独”。

C. 面对科技危机,既要被动防御,又要主动出击,二者都能帮助应对危机,但其意义不如

人类自身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

D. 科技创新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为了追求创新,作者推崇“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牺牲精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段与第段所聚焦的对象不同。第段所谓“仁爱”,主要探讨的是人与人的关

系;而第段“天人合一”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 若要赞成文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主张,便应承认:科技发展是时间跨度较长的

活动,而它至今仍未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C. 对于科技事业,作者既强调要“自强不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又强调要致力于创建

“大同社会”,可见文章兼顾了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

D. 由第段可知,创新不是对其他国家先进产品的盲目模仿追随,而是人无我有、引领前

沿的突破与独创,因此“自主”是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填补了国内在该传感仪器领域

的空白。

B. 我国生物药“特瑞普利单抗”在美获批上市,找到了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之外对抗鼻咽癌

的新思路。

C.2023 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的科技研发投入高达 68 亿元人民币,占公司上半年营收总额的

6.8%。

D. 重庆企业智飞生物瞄准国内市场,赢得进口带状疱疹疫苗的独家经销权,在竞争中取得

主动。

4. 第段是如何论证“合”的文化在科技伦理中的重要性的?(4 分)

5. 《中学生科技导览》杂志准备刊载本文,小王作为编辑,基于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给本

文的两个板块补充了标题: 一为“向善”,二为“向上”。请你结合文本,解释这两个词语的

含义与关系。(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文本一:

我想我的马

鲍尔吉原野

大群牛羊拥挤在公路上,汽车鸣笛也不躲开。牛羊满山遍野,边走边找草吃。今年

旱,六月中旬了,草还没盖住地面,白音温都的牧民正赶着自家的牛羊转场去塔林

花草原夏营地。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下意识地想告诉老父亲。接着心里咯噔一下,父亲

已经去世了。

在镇政府,我看见一个两岁的女孩在大厅纳凉,她庄重地伸出手,跟往来办事的牧

民握手,好可爱。我想说给我父亲听。他一定是盘腿坐在床上,身体摇晃,露出微笑,

仿佛见到了小女孩。但是,父亲去世了。心又咯噔一下。

父亲去世四年了,我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这几年,我没去草原,去了会

想起父亲,仿佛他就在那里。草原上,干牛粪发出草药的气味,排队飞行的大雁,翅膀

反射着阳光。被晒得灰白的木轮车边上,牵牛花(蒙古语叫媳妇花)开放了,傍晚它们会

收拢花瓣,像一支支雨伞。我想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父亲,却无处说,我感觉自己孤孤单

单。

父亲性格刚直,说人论世,言语激昂。进入 80 岁,他变得柔软安静。到 90 岁,他

几乎不说话,趴窗台看绿地上的花朵和天上的白云。父亲度过 91 岁 生 日 后 , 开 始

说他的战马。马的名字叫沙日拉,意思是带点黑灰斑点的白马。

父亲说,辽沈战役打沈阳的时候,国民党的黑飞机飞得像树梢那么高,机枪连串扫

射。骑兵目标大,没地方躲,好多战友牺牲了。战马低头嗅主人身上的血,不离开主

人。他说:“战争啊,比电影看到的残酷。”炮弹爆炸,四处是残破的血肉。按理说动物应

该在炮火中逃散,但是马不离开自己的主人。我父亲说:“沙日拉是一匹多好的白马!”

我怕父亲情绪激动,扶他到床上躺下,说:“你别想过去的事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吧。”

父亲说:“沙日拉爱用鼻子嗅我身上的味,我也喜欢马的汗味。我想我的马。”

2019 年 7 月,父亲的身体开始虚弱。 10 月 1 日上午,电视直播新中国成立

70 年 庆 典 。 我们早早把父亲扶到沙发上,他坐不住,身体两边放了两床棉被。十点

整,电视播放 1949 年开国大典纪录片。70 年前的这天,我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

式,他是内蒙古骑兵白马团的战士。我父亲目不转睛地看完电视画面,说:“我没找到我

的马。”

那天晚上,我们看完电视准备休息,父亲从卧室走到客厅,站着,像要宣布一件

事。他说: “我的马……”“马”字没说出来,眼泪已在他脸上流淌,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

身上,空空荡荡。我上前扶他,感觉他在颤抖。他说:“我的马在哪儿?”

母亲说:“快睡觉吧,你说你的马在抗美援朝时被送到朝鲜去了。”

父亲躺在床上说:“我想我的马,我感觉孤孤单单。”最近听了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

“说起唯一的故乡,眼泪落下来,自己都没察觉。说起唯一的马,眼泪落下来,自己竟不知

道。”好像在唱我父亲。父亲以前说起马兴高采烈,夸马的眼睛、马的鬃毛。现在提起马,他

的脸上挂着泪水也不擦,浑然无觉。

我父亲活了 91 岁,经历九死一生。走到生命的终点,他忘记了世间所有的荣辱,却忘不

了那匹战马。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

一个月后,2019 年 11 月 8 日,父亲溘然辞世。如果有天堂,他会在那里见到他的马。

在天堂的绿草地上,他和白马一同徜徉、云游。

文本二: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首部以马为题材的文学绘本《父亲的战马》,是一曲穿越硝烟的

草原英雄战歌。

生长于内蒙古广袤草原的鲍尔吉原野对家乡,以及家乡的马有独到的理解和深

厚的感情。《父亲的战马》正是取材于原野先生父亲那顺德力格尔与心爱的白马沙日

拉之间真实的情感经历。那顺德力格尔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8 岁离开家乡科尔沁左

翼后旗,加入解放军,作为内蒙古骑兵二师白马团的成员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大小战

役,战马沙日拉曾救过他的性命。在将战马送往朝鲜战场后,他一直念念不忘。胜

利的荣耀属于蒙古族战士,同样的军功章也属于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战马。

作家、评论家汪政先生在谈到鲍尔吉原野的草原儿童文学创作时说,原野的创

作是一种富有独特地方感的边地与特色文化的写作,草原的独特生命体验深入到他的

精神与骨髓里。在撤退的过程中,父亲爬山时从马上摔下来,腿摔伤站不起来,“白马围

着他打转”; 在与土匪的战斗中,巴图、却吉、杜楞扎那、东山四名蒙古族战士牺牲,战斗结

束后他们的战马找不到主人,“慌慌张张地在队伍里钻来钻去,见到人就闻腿闻胳膊,鬃

毛如乱发撒在脖子上”。人与马之间生死相依。

当父亲将战马送上抗美援朝战场时,当每一名蒙古族骑兵将自己心爱的马送上驶向朝鲜

前线的列车时,他们胸中激荡着保家卫国的战鼓,同时也激荡着古老草原上马的赞歌。

(摘编自《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读鲍尔吉原野<父亲的战马>有感》)

【注】本文为绘本《父亲的战马》后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 ,这里的“空空荡荡”既是写父亲身体

的瘦弱,更是写父亲内心的空空荡荡,强化对“马”的思念。

B.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 ,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

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不得不和战马分离并遗憾终身。

C. 文章引用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是为了表达父亲既思念战马,又思念草原故

乡,战马和草原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化了主题。

D. 文中巧妙运用父亲和母亲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父亲曾经参加解放战争、开国大

典、抗美援朝,向读者展示了历史的横截面和历史进程中革命者的风采,节省了笔

墨。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以点带面,通过展现人与马美好的情谊,让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深入

的领会。

B.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例如父亲的喃喃自语,马在主人身边流连,感人至深,让人

回味。

C. 文章通过父亲的回忆来写战争,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把读者带到遥远的战

争年代。

D. “我想我的马”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亦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情感

主线。

8.文章前三段多次提到“父亲去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

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

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

我待,稍纵即失。 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

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

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

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

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

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

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

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

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

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

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

“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

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

改)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吾闻先生 A明 B 于时C 交 D 察于道理 E 恐 动 F 而无功 G 故 H 问其道。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时不我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句式相同。

B. “南”字的用法和《庖丁解牛》中的“良庖岁更刀”中的“岁”用法相同。

C. “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D. “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

兽和捉鸟。

B. 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

学自然之理。

C. 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

向计然求教。

D. 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

必然长久贫困。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3.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看法或

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秋浦柳少府

李白

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注],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注]树桃李:《韩诗外传》中简主说,栽种桃李可获果实,栽种蒺藜只得利刺,因此要慎选

培养对象。后世遂以“树桃李”比喻培养人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这首写给柳少府的赠诗,先突出其为官之才能,又进一步表现其文人的风度。

B. 诗人善于炼字,比如以“忽”字表现转变之迅速,以“摇”字表现运笔之流转。

C. “白云”“翠微”“山月”等景物,被诗人赋予特定内涵以衬托柳少府的形象。

D.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诗人不忍让柳少府为自己离开而伤心,足见彼此情感深厚。

15.诗人说“而我爱夫子”,柳少府有哪些值得诗人喜爱之处?请结合诗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 ”。

(2) 《鹊桥仙》一词中,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的两句是:“

, ”这两句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

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一句可以看出子路性

格直率,“ ”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曾皙回答老师问题时态度

恭敬。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能量摄

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造成超重或肥胖; A ,甚至体重过轻。

体重过重和过轻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高达 50.7%左

右。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也不断增长。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

重,还能增强体质,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助

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抑郁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 B 。建议大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成年人可以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至少 6000 步。鼓励大家适

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应主动起身动

一动。根据自身特点,保证基本能量摄入的同时,重视身体活动,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

之间的平衡,做一个多动“慧”吃的健康人。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字。(4 分)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

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

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

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

连 串 的 感 叹 : “ 高 矣 ! 极 矣 ! 大 矣 ! 特 矣 ! 壮 矣 ! 赫 矣 ! 惑 矣 ! ”完全没说出个

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 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

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

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

对 祖 国 山 河 的 无 比 的 忠 悃 。 相 比 之 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

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

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

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 玲 珑 小 巧 示 人 ”,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

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

泰山即不大适用。

19.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

(3 分)

20.“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3 分)

21.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 请陈述理由。(4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余华说:“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江苏省如皋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三年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D 【解析】D 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

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

2. B 【解析】B 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

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3. A 【解析】第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

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B 项重点强调创新思

维,C 项强调科 研投入,D 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 A 项切合段意。

4. 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入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对比论证】

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引用论证】

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4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

5.含义:

“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

“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关系:

“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目的、归宿。

(“含义”4 分,每点 2 分,“关系”2 分,共 6 分。 “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扣 1 分)

6.B 【解析】“遗憾终身错”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 ,对父亲

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

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7.D 【解析】D 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的线索是“我”对父亲的深情怀念。

8. 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以此告慰父亲,内

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

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每点 3 分, 满分 6 分)

【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段和第 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

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心绪皆是对父亲 的告慰与崇敬。答案第二条是针对第

段,从“回避”和“孤孤单单”中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 怀念。

9.D E G 【解析】文段大意: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的变化,明察事物的道理,怕劳而无功,

所以向先生求教。本段文字中,“时交”指时间的交替变化,而且后面的“察”是动词,所以在“ 时

交”后面要断开,即 D 处。“明于时交“”察于道理”两个结构相同,因此 E 处需断开。“故”为连词,构成因果

关联,其前需断开,即G 处。

10.D【解析】D 项,“神气十足”,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的趾高气扬的样子,“神气”指

自以为得意而傲慢的神情。

11.B 【解析】B 项,文中的“先”指计然的先祖。

12.(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在这(把握时机)方面疏忽大意而又想要达到想要的成效,那和爬到树上去捉鱼没什么两

样。

(疏,疏忽大意;无异,和……相比没有不同;缘,攀缘。每处 1 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它

所贪求的土地呢?

(封、肆、阙、焉各 1 分,共 4 分)

13.计然认为越王不可共荣乐,因此不在无患难 之时去辅佐越王。

计然认为荒年不可以兴兵 动师。

计然在越王信任他时,对越王传授具 体方法,作深入谋划。

(每点 1 分,共 3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D.

解析:D 最后一联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对柳少府十分敬仰爱慕,所以舍不得离开,一旦离开必

然留下遗憾。整首诗表达情感是单方面的。柳少府会为诗人离开伤心、“彼此感情深厚”,在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