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ABCCC 6-10BCCBB 11-13BDB
最佳选项题:14D 三分,BC 各 1 分,A
零分;15D 三分,BC 各 1 分,A 零分
16.【答案】(14 分)
(1)良渚遗址出现在距今 5300 年前后,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2 分)遗址的
遗存类型丰富、格局完整,体现出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良渚遗址有雄伟的宫殿、王陵和金
字塔高台,层级分明的等级墓地,代表权利与信仰的玉器和祭坛) (2 分);遗址有庞大的水
利系统,发达的稻作文明,是中华早期农耕文明的实证。(2 分)
(2)(8 分)
作答内容应包括两个角度
对施昕更的考古贡献和爱国精神作简要叙述。(6 分)结合对施昕更的评价谈谈自己的责任与
担当。(2 分)
17.【答案】(12 分)
(1)变化:明代是加派田赋和盐税;清代是依赖关税和新增税种厘金。(2 分)
原因:清代是镇压农民起义,又吸取明亡的教训,不敢加重田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盐税
征收;
晚清国内外贸易不断增长,为商业税(关税和厘金)提供了支持。(1 点 2 分,3 点 5 分)
(2)趋势: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2 分)
原因:列强侵华加剧(更多通商口岸和特权),进出口商品大量增加,关税收入增加;(2 分)
洋务运动期间,海关管理更加规范,关税收入增加;(2 分)国内战乱平息,商业贸易发展,
厘金增加。(2 分)
18.【答案】 (12 分) (1)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扩散,呈现多元化;
阅读内容:算学等科学技术为主的西方时务书籍为主;阅读背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
洋务运动的需要;
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知识变迁。(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2)变化原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战后民族工业
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宣
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性作用。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评价:为近代救亡图存提供力量;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新
变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有限。(每点 2 分,
任答 2 点得 4 分)
19.【答案】(12 分)答案示例:
历史趋势 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
(背景)随着新航路开辟,东西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殖民扩张。
(表现)17—18 世纪,西方列强大量来华贸易,中国的丝绸、茶叶大量出口西方,世界与中
国的联系不断加深。19 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
争,逼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此后中国开启
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走上了艰难的近代化转型之路。
历史趋势 2: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
(背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僵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中国封建
社会步入衰落期。
(表现)清朝建立后,建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统治空前强化;18 到 19 世纪人口急剧
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四川、湖北、陕西
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延续十年,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影响)在进入近代后,在西方侵略之下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