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拆分——政治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宋代:二府三司制
空前加强
汉皇帝明朝:
朝中书门下()明太祖:废丞相,设殿
中政事堂1
解决皇权与外(行政权)阁大学士(顾问官职)
相权的矛盾
朝(2)明成祖:设内阁,有票
即加强君主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枢三拟权,无决策权;
度相
专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执行诏令密司清朝:
院权(
地方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财设置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
军权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权)峰;
评价:三省之间分工六部)
明确,提高办事效率,注:皇权的集中使宦官、权臣
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两汉衰败的共同原因:
西周且相互牵制;得以控制朝政,是皇权集中的
社会大变革时代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产物,并不是威胁皇权的表现
外戚宦官专权;
皇三郡
礼分宗帝公县
乐封法制九制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制制制度卿
匈奴问题
(1)分封制对象:商鞅变法(1)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
同姓宗族、功臣姻亲、前朝政治上,(2)三公职能分别为:唐末:藩镇割据
贵族(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元朝:行省制
解决中央与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功;理全国政务;意义:
地方的矛盾
承制(2)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汉初:郡国并行制在中央集权前提下的地方分
即加强中央五代十国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经济上,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权,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集权
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1)废除井田制制,承认土地三公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确;
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私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宋朝:加强中央集权
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郡县制注意区分行省制与一省制
在表现特点: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
垂直管理;武帝时期:加强
(4)礼乐制:是一种等级名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分早制期度中,国用政于治维特护点宗:法分封罢免宿将兵权;重用文官,大兴设转运司,将
制下的等级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局颁布推恩令;
(1)家国一体(血缘与政治设置禁军归三衙科举;地方财富运送
面。设置刺史监察
结合)统领;设置通判监察;至中央
地方
(2)神权与王权结合设枢密院,统兵在地方设四监
(3)地方独立性强权与调兵权分离司,分散事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三冗两积”的问题
王安石变法
富国: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从事商业经营;
强兵: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评价: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财政收
入;但是强兵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触及官僚集团的利益而被
废除
中国古代史拆分——政治史
补充:
唐朝开明的民族宋与辽、金、西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魏晋南北朝
政策的成功治理
华夏认同等专门机构胡人南迁,民族交融夏、元的对峙
改土归流的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各少数民主政权的
民族政策
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强化了清政府对西
化,推动民族交融辽:南北面官制度南地方各民族的管
理,推动当地经济
主要举措:迁都洛阳;讲金:猛安谋克制度
发展和社会进步
汉话;改汉姓;穿汉服;
与汉族通婚元:四等人制、回
族产生
朝代制度选官方式选官标准评价
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制依据血缘关系继承血缘关系
选官制度变化趋势特点:
地方评议后推荐至有利于规范社会风气;但容易造成任人由注重出身转变为注重才干;
汉朝察举制个人品行
中央唯亲,形成官僚集团
由地方推荐转变为中央选拔;
呈现制度化趋势,更加公平、公开、客
初期为社会提供了优秀人才;但后期成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评定品级家世门第观;
为了维护士族利益的工具,吏治腐败
积极: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统一考试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科举制成绩;才学
中央任命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消极:后期考试制度僵化,压抑人们的
思想
中国古代史拆分——经济史
1、农业工具改进:春秋战国时期产生铁犁牛耕
2、经营方式变化: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产生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3、土地制度转变:土地国有制(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商鞅变法)土地兼并抑制措施:均田制、租佃经营
注意:税制租庸调、两税法的含义影响
农业4、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及劳动力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过程:开端:魏晋时期南北持平:唐朝中叶完成:南宋南北差异拉大
(3)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1、棉纺织业的繁荣:宋末棉花传入内地;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的繁荣促使明中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炼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冶铁、钢技术;(1)实质:雇佣劳动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经北宋使用煤作为燃料,南宋使用焦炭;(2)阻碍其发展因素:
济手工业
史3、制瓷业的进步:北宋出现了五大名窑及瓷都景德镇;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元代进入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
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1、春秋战国: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
注:重农抑商的原因: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2、汉朝:盐铁官营,抑制私商的发展;推行均输平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隋唐: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坊市制度瓦解,兴起了草市夜市等交易场所;(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
商业4
货币经济兴起,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会子;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
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防范西方殖民者与倭寇势力;
5、明清:商帮出现(晋商徽商);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涌入刺激经济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根本原因)
(注:长途贸易带来了番薯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刺激了人口的增长)统治者盲目自大
中国古代史拆分——思想史
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明清
学(学焚佛唐
术奴在百家争鸣书汉朝初期教代宋明理学反传统的新儒学
文隶官坑道韩
原因:产生背景:原因:
化主府儒奉行黄老无为思想,休养教愈
)贵社会大变革时期,宗法分封制生息传掀出现三教合一的趋1社会动荡促进了思
入起
族
崩溃;目的:恢复经济发展冲了势;想界的活跃;
垄击儒
士阶层的兴起;北宋学者掀起儒学2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断结果:文景之治了学
各国统治者为统治需要礼贤儒复复兴运动;展;
下士;汉武帝时期学兴
地运代表:
1、重用董仲舒:
位动(1)李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春秋战国生反对孔孟学说的权威;
天人感应,神化皇权;儒
儒家:孔子思想内容儒家:理世界万物的本原导个性自由解放;
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人学
核心:仁者爱人,主张统治者孟子:提倡仁政;性善论;危存天理灭人欲(2)顾炎武:
伦道德;机
顺应民心爱惜民力;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性格物致知致良知、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礼:克己复礼追求西周等级名恶论明本心经世致用(倡导学术的实
君主专制
分秩序;客观唯心主观唯心用性)
道家:庄子3、历史影响:
德: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责主义主义(3)黄宗羲
逍遥的人生态度使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的道德感化治理国家评价:反对君主专制;
齐物思想(愚民政策)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积极:利于塑造民族气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法家:韩非子节,规范社会秩序
道家:老子思想内容
以法为工具主张建立中消极:压抑人性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带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墨家:墨子注:由于文学、艺术、科技内容简单,没有罗列,可以自行复习。但要明确其中的
兼爱非攻尚贤(代表平民规律: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利益)
中国近代史拆分——政治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二次革命
1840—18421851—1856—1860—18641894—189519001904191119131914191619171919
八清1袁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及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败义和团辛亥革命9
国末1世
4日凯为
、背景太平天国1、原因联新3、背景
1军政本称提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背景(1)根本:日本明治维新后侵(1)政治:清末新政失政帝升
国
野心膨胀,制定大陆政策;华败;府失
意图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激化阶级矛盾;递败际
中国:封建专制的腐朽;广西自然灾害频繁;(2)朝鲜东学党起义;(2)经济:民族工业的交后地
位
发展;《病
2、走私烟片的原因: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3)英法帝国主义的怂恿;1901《辛丑条约》二逝,五
四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2、过程:2、结局——《马关条约》标志清政府彻底沦(3)思想:三民主义的十,抑
一进制运
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异常困(1)1851年金田起义(1)内容(自己整理)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提出;条入日动
难()年定都天京()影响治工具;(4)组织:中国同盟会》北本(
218532见
1洋在
政治:掀起帝国主义瓜分标志中国彻底沦为的成立;9下
(3)1856年天京变乱1军华
、结果:《南京条约》5势张
3()年天京陷落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袁阀
41864混力)
(1)内容2、过程世
3、纲领文件:经济:经济侵略方式转变会。凯战,
()附件:时中
2为资本输出,阻碍民族工业(1)1911.10武昌首义称
(1)《天朝田亩制度》期国
片面最惠国待遇:即一体()中华民国帝
问题:带有绝对平均主义发展;《东南互保协议》的21912.1.1,参
均沾,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建立加
的落后色彩;社会: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实质:中央集权遭到护
国一
利益;(3)1912.2清帝退位,战
(2)《资政新篇》救亡图存的运动;破坏战
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争
积极:近代中国第一个由爆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中华民国
农民阶级提出的发展资本各封建地主阶级:编练新军41912.3发
4、鸦片战争影响阶临时约法》颁布
主义的方案;层
()政治:使中国沦为半主要原则:确立责任内
1消极:缺乏资金、技术等救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口号:扶清灭洋阁制
条件难以实现图
()经济:小农经济开始目的:为保护共和政体,
2、失败原因:存评价:积极:反映了朴素的
4运
解体;爱国主义情怀;限制袁世凯权力
(1)根本:农民阶级的历动
(3)文化:国人开始睁眼消极:盲目排外、封建迷信
史局限性;1、对辛亥革命评价:
看世界;
(2)统治阶级内部不团
资产阶级改良派:积极:
结;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康、梁)
(3)遭到中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绞杀资产阶级革命派:消极:
辛亥革命(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拆分——政治史(下)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191919211922192319241927192719311936193719451949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4.12/7.158.1后9.18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投降解放战争
反革命政变双十协定
、直接原因:巴黎标修
1改提解放战争
志出
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奋
斗了1、背景:
2、运动过程:国国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对峙)全面抗战时期
共目国民党撕毁重庆谈判时制
共、抗战阶段(注意蒋介石
(1)前期以学生为产标1、背景:1、八一南昌起义(意义)1
为合定的“双十协定”,违背了
主,中心在北京;党作()共产党:中共三大1、八七会议对日、共态度)
的反1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帝的内容:开展土地革命及武(1)1937—1941:战略防
(2)后期以工人为成方上提出了国共合作的方
立反2、过程
主,中心在上海;封针针;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御阶段
;(1)第一阶段:国民党的
、口号:但建()国民党:国民党一2、井冈山道路开辟蒋介石积极抗日、积极与
3反2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其()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共产党合作;
还我青岛;奋军大上提出了“三大政策”1
阀战役:孟良崮战役等
外争国权,内惩国斗及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战例:徐州会战(台儿庄)、
目;(2)第二阶段:人民解放
贼;等国共合作的形成;(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等
标军的反攻
不()共产国际:共产国路)(2)1941—1943战略相持
3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
评价:符
合际的从中协调配合。(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阶段
三大战役
(1)标志无产阶国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一次蒋介石坚持抗日、消极合
情(3)第三阶段:解放大陆
级登上历史舞台,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光辉典范作
阀;战役:渡江战役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3)问题:党中央依然存战例:长沙会战、皖南事
3、意义
的开端;2、结局:1925年孙中山在教条主义,照搬苏俄的变、百团大战等
(自己整理)
(2)促进了马克病逝,1927年国名党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原因:外部:英美对日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翼势力发动反革命政宣战,缓解了前线压力;
播。变,国民革命失败4、长征(1934—1936)内部:蒋介石企图抑制
3、失败原因:(1)原因:共产党抗日实力的增长;
(1)主观:陈独秀右倾根本:王明博古的“左”倾错(3)1943—1945战略反攻
投降主义;误;阶段
(2)客观:国民党反动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中共七大
派背叛革命(2)1935遵义会议(意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
(3)1936.10甘肃会宁胜利会思想;
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抗战胜利意义(自整)
中国近代史拆分——经济史
农业:小农经济解体
1、时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解体,但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意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及市场;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1895年(甲午战败)
中
国2、目的:富国强兵,实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
近3、内容:(1)60年代“强兵”:主要创办军事工业,性质为官办;(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
代
经(2)70年代“富国”:主要创办民用工业,性质为官督商办;(如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等)
济4、意义: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开端
结
构
变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
动
1、发展历程及进入各个阶段原因:
19世纪60年代1895年甲午战后1911年1918年1927年1937年1949年
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短暂倒退顶峰阶段全面萎缩
义原
原因:原因:原因:经因
济:
小农经济解体;甲午战后清政府放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侵一
洋务运动诱导;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东顾;略战
卷结
外国资本主义实业救国运动高涨;民国建立;土束
的刺激;收回利权运动;政策支持提倡国货;重,
来帝
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
主
国运动
2、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缺乏工业资金、技术支持;(2)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3)集中于东南沿海;
(由此影响建国后一五计划的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等)
3、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连年的战争使得社会动荡缺乏稳定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本国封建、军阀势力的压榨;官僚资本主义的控制
中国近代史拆分——文化史
两大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向西方学习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新旧三民主义
洋务思想: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915—1919
中体西用1898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9051924
1.含义:用西方先进科1.背景:1.背景:
学技术来维护中国封(1)《马关条约》签订后,民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人们加
建统治;族危机加深;强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驱除鞑虏恢复中除反对封建军阀
2.评价:(2)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民族华,反对满清封建外,增加了反对帝
进步性:引入了西方先拉开改革序幕;1、内容政府国主义内容
进科学技术,促使中国(1)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民主科
1.代表人物及思想保护一切反帝反
工业化近代化起步;学;创立民国,主张建
(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封建的团体及个
局限性:仅仅是在封建(2)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民权立资产阶级民主
子改制考》人的权利(增加保
专制制度上的修修补口号:打倒孔家店共和国
护无产阶级利益)
补,并未改变封建统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评价:一方面利于破除封建纲常
方式:
治,其失败是必然的礼教;但另一方面存在全盘否定平均地权;主张核
托古改制:依托儒家思想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
传统文化的倾向民生定地价,涨价归
社会制度,减小变法阻力;节制资本的措施
(3)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文公,缓解贫富差距
(2)严复《天演论》学革命)
用进化论来阐述变法合理性;评价:利于文化平民化,和先进为辛亥革命奠定
了思想理论基础,
思想的传播;为国共一次合作
3.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
奠定思想基础
改革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3.评价个资产阶级革命
成;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使国纲领
应依靠人民,符合人民群众的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根本利益;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了马克思主
义,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
定基础。
中国现代史拆分——经济史
三大改造
194919521953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61976197819821992
十济社十
一体
过人民公社化运会四
国届制主大
渡一五计划三年严重十年文革
民动大跃进三义提
经时经济困难中
期市出
济全场建
恢总1、三大改造(1953-1956)会改革开放
路1、人民公社化为缓解经经立
复(1)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
时线危害:挫伤农民生济困难,
期提变为公有制;
出产积极性,农业粮1960年冬(一)对内改革:(二)对外开放
:(2)改造对象:农业、手工业、
食产量大量减少;周恩来提、农村:家庭联承包责任改革、过程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21
化2、大跃进出八字方(1)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1)建立经济特区:深
三(3)意义:使中国初步建立了社
使国民经济、自然针,即“调将土地经营权交给农民;自产自销圳、珠海、厦门、汕头
改会主义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巩固充自负盈亏。(2)开放沿海城市
实提高”
2、一五计划(1953-1957)(2)过程:(3)设立上海浦东开发
(1)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安徽凤阳小岗村试点;安徽全省试区
时注意处理好农轻重比例关系;验;推广至全国;(4)由沿海开放推进至
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3)评价:内陆地区
(2)意义: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问题:时至今日,家庭联产承包责
独立的工业体系,与合理的工业改革开放的特点:
任制的分散化不利于当今现代农
布局先试点后推广;循
业发展要求的机械化与集约化;
序渐进;
3、中共八大(1956)
主要内容:正确指出了我国当前1、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1)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
系的矛盾)大国企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
(2)评价:
提升国有企业生产积极性与经济
效益
中国现代史拆分——外交史
50年代70年代90年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新高潮)(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背景:新中国成立;
1、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安
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1、建国初:外交三大政策原因: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1)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上
(2)另起炉灶(意味着帝国主升;
义在华特权的消失,平等外交
(2)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
关系形成)持;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苏
3(3)美国实力的衰落;
联)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3A、尼克松访华
对象:印度、缅甸代表团原因:
意义:自行整理
美国:(1)出现“滞胀”危机;
、年日内瓦会议解决
31954(2)深陷越战泥潭;
印度支那问题;
(3)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年万隆会议
41955(4)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1)出于解决台湾问题
5、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需要;
恶化
(2)中苏关系恶化
原因:苏联的霸权主义激化矛
(3)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盾
B、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建交1972年
日本受美国越顶外交的刺激,
主动与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