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广告语或生活认知无科学性错误的是()A.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大量元素B.来自深海生物的稀有核酸片剂,满足您对特殊核酸的需求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多多食用有益健康D.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Mo、B等。【详解】A、N、P是大量元素,Zn是微量元素,A错误;B、核酸片剂在人体的消化道被分解成核苷酸,不能满足人对特殊核酸的需求,B错误;C、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不宜过多摄入,过多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对健康不利,C错误;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储存及利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婴幼儿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D正确。故选D。2.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B.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C.细胞中的M3具有调节生命活动或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D.图中的M1、M2、M3、M4均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以判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M1是多糖;主要储能物质M2是脂肪;生命活动的承担者M3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M4是核酸。【详解】A、M1是多糖,M2是脂肪,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M2的耗氧量多,A错误;B、M3是蛋白质,m3是氨基酸;M4是核酸,m4是核苷酸,氨基酸不具有五碳糖和碱基,B错误;C、M3是蛋白质,细胞中的蛋白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或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C正确;D、M2是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C。3.甲流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其表面的血凝素(一种糖蛋白)能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甲流病毒种类差异可以测定其RNA的碱基排列顺序B.加热或75%酒精处理会杀死甲流病毒C.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甲流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故检测甲流病毒种类差异可以测定其RNA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B、高温或75%的酒精可以是蛋白质变性,甲流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加热或75%酒精处理会杀死甲流病毒,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这体现了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甲流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的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4.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D.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两者对比分析,能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正确;B、实验不能说明钙盐和钾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B错误;C、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但是本实验未体现,C错误;D、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故钙盐和钾盐不具有提供能量的作用,D错误。故选A。5.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有关“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与RNA合成有关的蛋白酶进入细胞核中与“膜流”有关B.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作为“膜流”的枢纽C.乙酰胆碱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膜流”现象D.硝化细菌也可通过“膜流”现象实现细胞膜成分的更新【答案】B【解析】【详解】A、RNA与合成有关的蛋白酶即RNA聚合酶,细胞质中的RNA聚合酶进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存在膜流现象,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存在“膜流”现象,而高尔基体作为“膜流”的枢纽,B正确;C、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由囊泡运输,囊泡的膜和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把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间隙,存在“膜流”现象,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不存在膜结构间的相互转移,不存在膜流现象,C错误;D、真核细胞中含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多种生物膜,普遍存“膜流”现象;而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不存在“膜流”现象,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题干中“细胞中膜性结构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解答。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点睛】6.细胞器结构、功能的稳定对于维持细胞的稳定十分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一组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只在有生物膜的细胞器中进行叶绿体基质只能合成有机物,线粒体基质只能分解有机物若溶酶体功能异常,细胞内可能积累异常线粒体植物细胞分裂中期观察不到线粒体与高尔基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A.B.C.D.【答案】D【解析】【分析】1、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之中。2、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3、绝大多数酶、全部的抗体、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减弱。由于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分布较多的高尔基体。【详解】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错误;叶绿体基质可分解ATP,合成糖类、蛋白质、DNA、RNA等有机物,线粒体基质可分解丙酮酸,可以合成蛋白质、DNA、RNA等有机物,故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能合成有机物和分解有机物,错误;溶酶体对于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至关重要,若溶酶体功能异常,细胞内可能积累异常线粒体,正确;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细胞分裂前期会破裂成较小的结构,分裂期需要线粒体持续供能,因此细胞分裂中期可能观察不到高尔基体,线粒体未被健那绿染液染色,应该观察不到,错误;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胞壁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此时高尔基体活动增强,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7.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有O2、CO2、温度、水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细胞呼吸。如一些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题意可推测氰化物通过减少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合成来降低K+的吸收速率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的跨膜运输方式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D.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无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细胞外K+浓度降低所导致,A错误;B、分析题图甲可知,加入氯化钾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根尖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Cl的跨膜运输方式,B正确;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但细胞还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吸收K+,C错误;D、叶肉细胞通过光反应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所以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有影响,D错误。故选B。8.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详解】A、应在充分反应后(葡萄糖消耗完),从甲瓶中取适量滤液,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因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发生反应,A错误;B、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B错误;C、用对比实验法(有氧和无氧条件)可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C正确;D、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一定,因此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错误。故选C。9.实验室对磷酸酯酶性质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其中OD420是指在波长420nm时被检测物吸收的光密度,通常OD值越大,酶活性越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只能通过测定反应底物的消耗速率得到B.探究温度对磷酸酯酶的酶活性影响时,pH应维持在4.5左右C.图2显示磷酸酯酶有两个不同的最适温度,保存该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D.将磷酸酯酶置于60条件时无催化作用,降至50后该酶可催化反应的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详解】A、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测定反应底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等均可判断酶活性,A错误;B、由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pH为4.5左右,探究温度对磷酸酯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属于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pH需维持在4.5左右,B正确;C、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酶通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C错误;D、由图2可知,该酶在60条件下失活,高温条件下酶的失活不可恢复,因此降低至50后该酶仍不能催化反应的进行,D错误。故选B。10.将小球藻培养在密封玻璃瓶内,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实验,第5分钟开始,持续给予充足恒定光照,第20分钟时补充NaHCO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05分钟,小球藻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B.10~15分钟,限制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20分钟后,小球藻暗反应速率增强,光反应速率也增强D.其他条件不变,实验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后,密封玻璃瓶内的O2含量可能不再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0-5分钟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5-20分钟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30分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在05分钟之间,小球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密封玻璃瓶内氧气含量减少速率不变,则小球藻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第5分钟开始,持续给予充足恒定光照,故1015分钟,限制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CO2浓度,B错误;C、20分钟后,加入的NaHCO3使玻璃瓶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小球藻暗反应速率增强,进而使光反应速率增强,最终提高光合速率,C正确;D、若实验再持续进行,则密封玻璃瓶内的NaHCO3不断被消耗,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至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密封玻璃瓶内的O2含量可能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11.科学研究需要恰当的科学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组织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B.孟德尔解释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C.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使用了差速离心法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都用到了模型构建【答案】D【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详解】A、通过观察部分生物组织建立细胞学说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分离定律,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C、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利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D、模型建构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故选D。12.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菌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多余或受损线粒体的自噬过程,在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和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自噬现象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B.植物和酵母菌细胞内的液泡中不存在水解酶C.真核细胞发生的自噬现象,离不开细胞膜的流动性D.同一物种的细胞内,相同细胞器的数量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详解】A、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等,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因此线粒体自噬现象不仅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也能发生在真菌中,A错误;B、细胞自噬时,一些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可以送入液泡(酵母菌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说明植物和酵母菌细胞内的液泡中存在水解酶,B错误;C、细胞自噬时,一些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可以送入溶酶体或者液泡,涉及膜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同一物种的细胞内,相同细胞器的数量并不相同,比如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心脏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更多,D错误。故选C。13.生物学家发现,人体细胞衰老后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破坏周围细胞,但某些器官如肺组织中若衰老细胞被药物消灭,其损伤后的愈合速度会明显变慢。研究者还发现,衰老细胞并不是老年个体的专属,在年轻个体中的占比远比过去认为的更多,在个体出生后不久肺部组织就已经存在许多衰老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较老细胞的代谢速率减慢,与其他细胞不再进行信息交流B.某些衰老细胞可能会恢复增殖、分化的能力,以修复机体组织C.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都是不同步的D.衰老细胞总是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健康【答案】B【解析】【分析】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是不同步的,但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详解】A、衰老细胞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破坏周围细胞,说明衰老细胞仍与其他细胞有信息交流,A错误;B、若肺组织中衰老细胞被药物消灭,损伤的肺组织愈合明显变慢,说明某些衰老细胞可能会恢复增殖、分化的能力以修复机体组织,B正确;C、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是不同步的,但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C错误;D、通过材料可知,衰老细胞对人体的稳态与健康既有利又有弊,D错误。故选B。14.科学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会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将F1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出现高茎:矮茎=1:1,属于假说内容B.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对分离现象的解释C.花粉鉴定法是通过植物形成的花粉粒形状、与特定试剂的颜色反应等特性,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将果蝇眼色的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联系,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将F1与矮茎豌豆杂交,结果出现高茎矮茎=11,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对解释的验证,不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B、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B正确;C、花粉鉴定法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直接方法,可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花粉粒的形状及其比例来验证分离定律,或者观察花粉粒的形态和用特定试剂使花粉粒显示不同颜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性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A。15.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B.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数量之比为1:1C.若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D.F1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3/4【答案】C【解析】【分析】由柱形图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亲本基因型是RrRr;子代黄色:绿色=1:1,相当于测交实验的结果,亲本基因型是Yyyy,考虑2对相对性状,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的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详解】A、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圆粒:皱粒=3: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RrRr,黄色:绿色=1: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yy,综上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A正确;B、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其比例为1:1,B正确;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YyRR和YyRr两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C错误;D、F1中纯合子占1/21/2=1/4,杂合子=1-1/4=3/4,D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生物体的相对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会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的遗传给后代,A正确;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而组合。二、非选择题17.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利用过氧化氢酶进行了下列三项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pH为7的条件下,取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分别保温在0、30、60、90的恒温水浴锅中,再滴加2滴对应温度的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获得正确结论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取等量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改变各试管pH分别为3、5、7、9,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能获得正确结论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新鲜的莴苣、菠菜、白菜叶片,进行如下实验:.取5g新鲜莴苣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向研磨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将酶提取液分别用pH为4、5、6、7、8、9、10的7种缓冲液稀释2倍,低温保存。.用注射器吸取5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5mL酶提取液,将针口处密封。.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另取新鲜的菠菜、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图: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该同学想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______叶片作为生物材料,并用p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缓冲液稀释酶提取液。据图分析,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能.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2).不能.控制pH之前过氧化氢已在酶的催化下分解(3).pH、植物种类.温度、过氧化氢的体积/浓度、稀释倍数、叶片的质量等.莴苣.7.pH在78设立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氧气的生成速率)【解析】【分析】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某种环境因素,因变量是酶活性(可以通过酶促反应速率的快慢来加以体现),而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血糖且适宜。【小问1详解】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由于高温下过氧化氢会大量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该实验不能获得正确结论。【小问2详解】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取等量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改变各试管pH分别为3、5、7、9,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由于在控制pH之前,过氧化氢已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被分解了,所以该实验不能获得正确结论。【小问3详解】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是探究pH对新鲜的莴苣、菠菜、白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植物种类,温度、过氧化氢的体积或浓度、稀释倍数、叶片的质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题图显示:与菠菜和白菜相比,在不同pH条件下,莴笋的氧气生成量最高,且pH为7时氧气生成量最大,说明pH为7时酶的活性最高。由此可见,若想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好选择莴苣叶片作为生物材料,并用pH为7的缓冲液稀释酶提取液。题图显示:菠菜叶片的氧气生成量的最大值,在pH为7和8时均为0.9mLmin1,说明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7和8之间,因此若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pH在78的范围内,设立较小等梯度的分组实验,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氧气的生成速率)。18.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某基因型为Aa的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分析并回答: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图1___________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2)从图3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_作用。(4)细胞内有一种粘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粘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和(2).雌性.由图乙可知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答出b细胞细胞质发生均等分裂即可)(3)..受精(4)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或答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后期,两者缺一不可)【解析】【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甲体、C是DNA。I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I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2: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分析图3: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分析图1,b在有的时期含有,有的时期不含有,表示染色单体,c可以是a的2倍,因此c可以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I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体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II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小问2详解】图3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据此可知,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小问3详解】图2中A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有丝分裂,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小问4详解】细胞内有一种粘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即着丝粒分裂,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后期,因此粘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后期。19.图甲表示O2浓度对某种蔬菜产生CO2的影响,图乙表示当其他条件均适宜时,该种蔬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点时,植物细胞产生的CO2场所是______;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2)为了有利于贮藏该种蔬菜,贮藏室内的O2浓度应该调节到图甲中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B点之后,CO2释放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3)图乙中,25条件下,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由图乙可以判断,在两条曲线的交点处,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15条件下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25条件下的量;若降低CO2浓度,则P点向_______(方向)移动。【答案】(1).细胞质基质.温度(2).B.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导致CO2释放量增加(3).线粒体和叶绿体.小于.左下方【解析】【分析】乙图纵坐标在横坐标为零时表示呼吸作用;纵坐标为零时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纵坐标小于零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纵坐标大于零时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小问1详解】图甲中A点时没有氧气,因此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影响A点位置高低即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小问2详解】贮藏室内的O2浓度应该调节到图甲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时,此时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最少,有机物消耗最少,最有利于贮藏该种蔬菜。B点之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受抑制程度越强,因此CO2释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氧呼吸速率增大,释放的CO2增加。【小问3详解】25条件下,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等于零,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图乙中在两条曲线的交点处,表示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25条件下呼吸速率大于15条件下,且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光合速率)15条件下小于25条件下的量;若降低CO2浓度,植物光合速率降低,可利用的最大光照强度减小,则P点向左下方移动。20.红绿色盲和白化病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下图为某家系中红绿色盲和白化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调查小组想调查这两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___(答出2点)。若调查发现红绿色盲在当地男性中的发病率为6%,理论上女性中发病率为___。(2)-4的红绿色盲和白化病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代的___、___。(3)若-1和-2均为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1、-2均无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可在怀孕期间通过___答出1种即可)等手段提前进行检测。【答案】(1).人群中随机调查、样本足够大.0.36%(2).I-1(或1).I-1或I-2(1或2)(3).1/37/16.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均正常。【小问1详解】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不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且样本要足够大,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调查发现红绿色盲在当地男性中的发病率为6%,理论上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为6%,女性中发病率为6%6%=0.36%。【小问2详解】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2无相关致病基因,-4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应来自I-1。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均为携带者,I-1或I-2至少应有一人为携带者,并将致病基因传给-3。【小问3详解】-1、-2为同卵双生,基因型相同且均不患病,若-1和-2均为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1、-2均无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3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b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3/43/4=9/16,患病的概率为7/16。在胎儿出生之前,可通过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手段提前进行检测。21.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二倍体,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N=16)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表明控制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了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多次重复实验均获得相同实验结果。利用品系甲和乙,他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是研究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原因之一是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2)分析实验_____(填“一”或“二”)可推知,控制豌豆素是否产生的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可知,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如果让实验二F2中的所有无豌豆素个体在自然适宜条件下随机繁殖,理论上其后代将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3)某同学想要验证上述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帮助该同学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一.AABB.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5.选用实验一的F1无豌豆素与品系乙杂交(或测交),统计子代性状及比例.子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F1的基因型为AaB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一:品系甲x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实验二:品系甲x野生型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实验一中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两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假设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则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所以有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详解】(1)豌豆是研究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原因之一是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2)根据题干中野生型豌豆能产生抵抗真菌侵染的豌豆素,野生型豌豆有豌豆素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无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有A_B_、aabb或aaB_,根据实验一品系甲和品系乙都是纯种无豌豆素,推知二者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和aaBB。因F1自交后代中有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所以品系甲只能是AABB或aabb。又由实验二可知,品系甲(AABB或aabb)x野生型纯种(只能是AAbb),F1均为无豌豆素且后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可判断品系甲基因型为AABB,品系乙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F2中的所有无豌豆素AAB_个体自然适宜条件下随机繁殖,包括1/3AABB、2/3AABb自交,可以得到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5。(3)验证控制上述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AaBb。可利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即选用的实验一的F1(AaBb)与品系乙(aabb)杂交,子代性状及比例应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遗传图解和题中信息准确推断甲和乙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 生物答案
2023-11-23·20页·653.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