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12-25·14页·1.4 M

焦作市博爱一中2023—2024 学年高三(上)12 月月考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的。

1.从公元 200 年到 500 年之间,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草原民族慢慢地向南移

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这一变化

( )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造成了政权的分裂更迭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速了人口的南北失衡

2.清雍正帝对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道:“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

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

汉官。张廷玉之所以获此殊荣的原因是( )

A.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

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与“海岛之

国”(真正的海外之国)。这种划分( )

A.反映转型期的时代特征B.源于近代地理学知识的缺乏

C.开始突破传统夷夏观念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4.20 世纪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

机关。这样,一批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

人士。阅读如下 1905—1911 年留学生获得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1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5.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草案就明确提出:“男女一律平权。”1922 年,中共二大则

进一步提出:“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

等权利。”这说明( )

A.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B.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

C.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D.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妇女解放

6.1938年 10 月,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战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扭转战局,蒋介石在南岳衡阳

举办了游击培训班,还专门邀请共产党方面的人去讲课,并说:“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主。”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战B.国共战略方针趋于一致

C.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抗战D.国共合作程度持续深化

7.2023年9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

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

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

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这说明新时代的东北( )

A.已经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的地区B.率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重重困难D.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要目标

8.十三世纪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著作中写道,欧洲房子与教堂的屋顶是用铅覆盖,而东方的皇宫

屋顶则是用纯金覆盖,“由是其价颇难估计。复次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

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这部著作的传播( )

A.使欧洲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

9.史学界对 1688 年光荣革命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评价。这反映出( )

代表 观点

辉格派史学家 “光荣”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

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的目的不是提高自由,而是提供正义;对

托利派史学家

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2

光荣革命仅仅是一场政变,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先前 17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暴力革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A.光荣革命的社会环境复杂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C.差异性是历史评价的原则D.多角度的解释历史更真实

10.19 世纪,很多英国旧的经济法规已经不再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例如曾经保护过本国航运业的

《航海条例》,在此时会导致垄断英国航运业的大商人、大船主任意提高进口原料的价格,牟取

暴利。上述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 )

A.需要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力度

B.面临着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

C.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

D.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步趋向于不可调和

11.下图是 1940-1944 年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日平均实物工资图。由此可以推知( )

A.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B.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

C.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12.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我国从 1953 年到 1991年,用 38 年时间

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这一时期(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13.有学者认为,传统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主要是一国政府拥有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

但是全球化进程对经济主权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方不得随意

制订关税政策,其结果必然导致由国家主权原则得出的国内独立权受到侵蚀。这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重构B.经济全球化存在主权让渡的博弈

C.现有国际规则面临着挑战D.全球化进程会导致民族国家消亡

1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体系,主要围绕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和基本主张展开,迅速组建中央人民

政府,并逐渐完善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军事管制委员会、大行政区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形

式,设置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同时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并初步形成了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该

政治体系( )

A.以三大改造取得基本的胜利为先导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成

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D.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

3

15.《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

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

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

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

A.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16.毛泽东在 1949年 11 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

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

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

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

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17.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8.1899 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

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

一现象反映了( )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19.16 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

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 18 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

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20.“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 55

英里以下,这不仅每天节省了 15 万桶左右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

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

反映( )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推动石油高效利用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21.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

4

中国经济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经济”。这可以用来说

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2.在南美,天主教会直接控制着殖民地的宗教事务,教会的建立和教士的移居都必须得到国王的

同意。在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事务基本不受干涉,由教徒们自由组织教会,形成了宗教上的多元

化局面。这种局面( )

A.源于宗主国国情的差异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宗教对立

C.促使北美宗教信仰淡化D.推动了南美民族国家的形成

23.公元 1—3 世纪埃及的秘书文献有一个特点,都运用了许多希腊字母和很多世俗语符号,这被

视为老科普特语。这种文字系统的改进非常普遍,以致早期的基督教作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文字体

系,他们把世俗语符号限定为7 个再加上 24 个希腊字母。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

A.亚历山大帝国对后世影响巨大B.文明一体化是早期文明的特征

C.文化符号的稀少推动文化交融D.埃及文明成为早期文明的中心

24.1919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

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

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道小题,共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战”与“和”

《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 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

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

1883 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 1884年1 月即刊发 16

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 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

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

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 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

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 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 月更

是近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 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

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 31 日刊发社论《闵江战

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

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

5

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

——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

(1)分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8 分)

(2)谈谈你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6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20 世纪 30 年代初,知识界发起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化思

潮,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刊载大量有关现代化问题的文章。

材料一:中国农业,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生产技术的落后,经营方式的退步,已在任

何独立国家之后;不,就是其它的殖民地国家,也比较中国要近代化得多了,我们知道其它各

国,已跟了工业技术的进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为化学肥料……别国已用了极大的电机设

备作灌溉之用,中国还是利用着人力和畜力,天天向自然作汗血的挣扎。这一切农业生产的现

状,正如以大刀抵抗飞机和坦壳(克)车一样,安得不落伍。

——吴觉民《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二:机械要制造,日用品也得制造;电站要建立,人民住宅也得建立;森林要开采,游

息的胜地也得修饰。现代化中国,一定不应当是为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整个的社

会而现代化。

——亦英《现代化的正路与歧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现代化大讨论”的历史背景。(6

分)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关于现代化的观点,并予以评析。(8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

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

6

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

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

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

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

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

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

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

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 1995 年的 30上升到 1996年 37,其中 48 个最不发达国

家在 1996 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 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

比重从 1980 年的 60上升到 1990 年的 73.3和 1994 年的 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

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

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 21 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

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

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

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

史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6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也不是静

态的、抽象的、呆滞的同一,而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具体的、流动的发展过程。作为历史范

畴的儒学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历史上的儒学思想,其中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也有消极的成分。因此,研究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是

7

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

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的。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00 年到 500 年是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由北方

流动到南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 项正确;政权的更替是人口南迁的因素之一,而不是人口

南迁造成了政权的分裂更迭,排除B 项;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 项;材料无法体

现加速了人口的南北失衡,排除D 项。故选A 项。

2.答案:C

解析:张廷玉是军机大臣,从材料“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结合军机处职能可判断C项

正确;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故A 项错误;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实权,故B 项错;军

机大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机构,没有监察职责,故D 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反映魏源对世界地理的认知具有进步性,但是在称

呼上依然以是否与中国相连作为划分标准,体现出天朝上国的传统思维,这种划分具有新旧交替

的时代特征,A 项正确;材料中心意思是魏源对于不同国家的称呼,体现出的是传统天下观的影

响,而非地理知识的缺乏,排除B 项;材料与突破夷夏观念无关,排除C 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做

学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D 项。故选A 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时间正是清末新政时期,这一时期政府推行改革,需要大量新型人才,而留学生适应了当

时形势的需要,D 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得出留学生在政府中的比例,因此不能得出留学生成为政府

的中坚力量,排除A项;材料只能证明当时留学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是不能不能认为清朝统治危

机得到缓解,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 项中的“彻底”表述绝对,排除C 项。故选D 项。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男女一律平权”“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说明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B项

正确;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不可能因为党的党章或者会议实现

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排除A 项;材料无关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 项;材料只涉及党章和中

共二大的内容,无法说明中国妇女解放的事实,排除D 项。故选B 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战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扭转战局,蒋

介石在南岳衡阳举办了游击培训班,还专门邀请共产党方面的人去讲课”可知,武汉失守后蒋介石

邀请共产党方面的人去讲授培训游击战争,且说“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主”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日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对敌后战场的重视,A 项正确;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

路线,国共战略方针并没有趋于一致,排除B项;国民党重视敌后战场并不代表放弃正面战场,排除

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共合作程度受到影响,排除D 项。故

选:A。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说明东北地区

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D 项正确;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说明其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引领全国科技创新有所夸大,排除A 项;材料未涉及东北

地区率先实现中国梦,排除B 项;2021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排除C 项。故选D

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3 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

中,将中国描述成黄金遍地的地方,极大的刺激了欧洲殖民者,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D项

正确;使欧洲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 项;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与材料描述信息无关,排除B 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

在 19 世纪末,排除C 项。故选D 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荣革命。表格中三个不同学派对光荣革命进行了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时代和

立场的不同,导致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出现不同的评价,故B 项正确;材料中对光荣革命的不同评

价源于其角度不同,不能说明光荣革命的社会环境复杂,故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历史评价的原

则,故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历史真实性,故D 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19 世纪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重商主义背景下制定的《航海条例》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

发展,这说明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给英国现有的经济法规带来了新的挑战,B 项正确;

这一时期的英国并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排除A 项;早期殖民扩张已经结束,排除C 项;D 项与材

料主旨无关,排除D 项。故选B 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农业发展的影响。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

苏联集体农庄的农民日平均实物工资一直在下降,这与二战爆发、国家集中力量反击法西斯的社

会环境密切相关,故A 项正确。

12.答案: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