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7)-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02·12页·533.4 K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7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本大题 11 小题,共 36 分。(110 题每题 3 分,11 题 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

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

人竟然能够在 10 年、20 年、30 年、40 年之中一而再( )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

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

狂成为疯子。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奇 B.犄

C.琦 D.绮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 ——

C.、 , D., ,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z yn B.c dn

C.c yn D.z dn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

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

减。

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

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

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D.为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

报电话。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

D.秋有秋的冷瑟,春有春的澎湃。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

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 1 页

中,它也是_______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8.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

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

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

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

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9.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

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

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

明形态。

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

A. B. C. D.

10.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墙头马上》——白朴——裴少俊

B.《聊斋志异》——蒲松龄——王文举

C.《窦娥冤》——关汉卿——蔡婆婆

D.《西厢记》——王实甫——张生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记分)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

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白

居易《琵琶行》)

二、本大题 5 小题,共 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9 分)

李善长,字百室。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

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

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饱,甚见亲

信。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太祖为吴王,拜

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

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

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

第 2 页

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予铁券,免二死。时封公者六

人,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何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

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寒,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

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

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治栎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

缺。汉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知猎狗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

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

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B.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

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C.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

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D.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

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开国之君,自汉代起,各朝代首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这是后

人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谥号。

B. 故事,此处指先例,意为旧日典章制度,这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的“故事”的意思不相同。

C. 铁券,起源于汉代,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允其享有优厚待遇及免其死罪。

D. 左右,意为帮助、辅佐,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和《关雎》中“左

右流之”的“左右”的意思都不同。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善长洞察时局,眼光独到。朱元璋攻占滁阳,他前往拜谒;他认为天下即将大变,

劝说朱元璋效法刘邦所为,安定天下。

B. 朱元璋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对待像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礼相待,又能

够发挥其所长,功成也能给予极高的肯定。

C. 萧何淡看财物,富有先见。刘邦入咸阳,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只有萧何看到了

秦朝文献档案的重要价值,先行收藏起来。

D. 刘邦任人以能,论功行赏。他东征西战,常把后方事务交给萧何,萧何不辱使命;

他肯定萧何的功劳最大,赞其为“功人”。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5 分)

第 3 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 题。( 11 分)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

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

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6.(1)“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一 19 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

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

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

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

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

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

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

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

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

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

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

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

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

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

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

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

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

第 4 页

来的礼俗。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

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

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

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

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

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

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

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疾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

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

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有删改)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了解,没有隔膜,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

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区域内接触少,生活隔离,所以才有三家村

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两者在人际交往上的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因具体目的

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

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从人与土地的关系切入,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

性”,并巧妙引出下文。

B.文章着重从乡土社会特征和人际关系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C.文章在论证乡土社会的信用特点时,将乡土社会与陌生人形成的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D.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释”,论证了乡土社会对事物的认识有其

内容上的独特性。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

A.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

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B.“学”与“习”是对世界认知的两种手段,在乡土社会中,“规矩”是人们熟悉的

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渐“习”得的礼俗。

C.在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乡土社会的习俗无法应对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在一定

度上赋予了“乡土”贬义的色彩。

D.在乡土社会中,一些生活方式会对法治社会产生了干扰,成为构建现代化社会进程

路上的绊脚石,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 一 22 题。

解 冻

第 5 页

迟子建

冰消雪融时,小腰岭人爱栽跟头的日子也就来了。

小腰岭的女人恨透了泥泞,一旦暖阳照拂得屋顶的积雪脱胎换骨,屋檐滴答滴答地滴水

了,她们便不愿让老人出门,不愿让男人喝酒,更不愿让孩子玩耍。不然,她们得一天洗一

盆衣服,可是泥泞怎么能阻止得了他们呢? 你时常能在路上,逢着那些栽倒后滚了一身泥水

的人。女人们没办法,只好让家人穿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若是外乡人这时节来小腰岭,看

着一村人衣衫褴褛的,会说:“这村子穷掉底儿了!”

有一个在泥泞中依旧衣着考究的人,他就是小腰岭的小学校长苏泽广。只要上班,他必

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虽然他倍加小心,可是回家的时候,裤脚还是溅上了泥点,鞋帮沾满

了污泥。他老婆黎素扇,少不了埋怨他几句,说你看看小腰岭的人,谁像你穿成这样,让人

笑话!苏泽广说:“我这么多年没穿中山装了,好不容易盼到能穿的日子了,再让它压箱底,

不是可惜了吗!”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那年,他被发配到畜牧厂养猪。平反后的苏泽广官复原

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买了一盒鞋油,把皮鞋打得锃光,然后又捧出中山装,让老

婆把它熨烫得板板正正的,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小腰岭人看他穿看中山装的样子,有的

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说:“臭老九又抖起来了!”

苏泽广这天下班回家,滚了一身的泥水,显然他是摔倒了。黎素扇气青了脸,嚷着:

“我说让你穿破衣服吧,你非不干!这咔叽布的中山装,洗、熨都费劲,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苏泽广吁了一口气,边脱衣服边说,“你得赶快把它洗好晾干,我要去兴林

开个会。”“什么会呀,要去兴林?”黎素扇问。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苏泽广说,“邮递员下午送来急件,我打开一看,是教育局发

来的,我后天到青峰报到,然后去兴林开个紧急会议,特别注明此事机密,不得外传。”

黎素扇“哎呀——”叫了一声,打了个激灵,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泽广阴郁地说:“我也这么想。以前通知开会,什么内容,会期几天,都说得明明白

白的。这次呢,既没说会议议题,也没说要开几天。而且,怎么会把人召集到兴林呢?我看

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黎素扇说,“你要是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说着,眼泪落了下来。

“你放心,万一有不测,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的生活的。”苏泽广说。

黎素扇说:“你估计,能出什么事儿?”

“我们这次去三个人,有两个是刚刚落实了政策回到教育岗位的,另一个呢,是刚成立

的招生办的主任。你说能不能是高考出了问题?”苏泽广似答似问地说道。

黎素扇望着丈夫,说:“不会吧!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想不明白什么事儿,今儿

就不费这个脑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家中只剩黎素扇一个人时,她开始帮丈夫打点行装。想着丈夫离不开书,便把几卷丈夫

常看的书也装上了。不过当她拉上箱子的一瞬,突然想起书是个惹是生非的东西,万一有一

天这样的书再遭禁,他不等于带去了几颗炸弹吗?于是又把书抽出来。

苏泽广下午到学校开始清点办公室中他认为该销毁的东西。他把平素偷闲写的诗一页页

从抽屈里翻出,逐一过目。这时的他宛如一个审判官,裁决着哪些诗该活,哪些该枪毙。当

他读到“我在月下独酌,邀一朵彩云,做我杯中的新娘”,觉得过于小资情调了,就把它放

到处决的行列中;就这样,经他裁定,只剩下五首诗了。他对这五首仍不放心,又仔细端详

了一番,发现“我的泪,落入黑暗,于是黑暗有了种子,生长出了黎明”也容易惹祸,便让

它作为最后的殉葬者。他把裁决的诗,连同一卷手抄的《纳兰词》,一并投入走廊的火炉里。

只听“轰——”的一声,那些东西顷刻间就被腾起的火焰吞噬了。苏泽广叹息一声,离开火

炉,回到办公室,枯坐着。

第 6 页

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只要天气持续晴好,

这伤口的面积就会逐渐缩小,直至结痂。苏泽广走后,小腰岭始终春光烂漫,短短五天,路

上的泥泞萎缩了,人们走路时敢挺胸抬头了。这天中午,从青峰过来的长途客车上下来一个

人,他就是穿着中山装的苏泽广。他提着大旅行箱,神采飞扬地回家。

吃过午饭,黎素扇问苏泽广:“究竟是啥会啊? 虚惊了一场。”

“说了你也不相信。”苏泽广喜滋滋地说“招我们去,看了两场电影。”

“看电影?”黎素扇挑起眉毛,说,“青峰又不是没有电影院,何苦折腾到兴林,连来

带去好几天,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耽误工夫又浪费钱。”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说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到了。”苏泽广亢奋地说着,从旅行箱里

翻出一本书,说是要上班去。离开学校不到一周,他想得慌。

冰雪完全消融了,小腰岭的村路上,再也没有因泥泞而跌跤的了,人们在春光中忙着翻

地,下种。(有删改)

【注】《解冻》发表于 2009 年,是一部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写作背景的短篇

小说。

2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要上班,他必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不仅表现出苏泽广对中山装的珍爱,也表现

出苏泽广想突出自己不同于小腰岭人的心理。

B.“小腰岭人看他穿着中山装的样子,有的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表面上写服装,实

则表明小腰岭人们思想上的冲突。

C.在接到开会通知后,苏泽广觉得“凶多吉少”,他的爱人则担心“出了事,我们娘仨

怎么活啊”,这表明他们还处在过去的阴影之中。

D.出发前,黎素扇将行李中的书放了又抽出来,而苏泽广到办公室销毁了自己认为不该

写的诗作,这表明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

21. 文中画横线句“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意

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有人评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请简要分析文中

书写了哪些温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 1 小题,共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单手拿锅,颠锅甩勺,像个大厨……近日,一段小女孩“魔性”的炒菜视频在网上热传。

她叫孙佳瑞,父亲是一家农家菜馆老板兼厨师,平日工作繁忙。她看在眼里,课余主动帮忙

点菜、收盘子、洗碗,又缠着父亲学做菜。苦练两年多,如今才 10 岁的她,能熟练做出五

十多道家常菜,也十分享受做菜的乐趣.佳瑞还成为学校美食课的小老师,她教得开心,同

学们也学得高兴。她的班主任说:“孙佳瑞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大家学习,”

校刊时评栏目以“孙佳瑞,好样的”为话题征集稿件,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投稿,

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第 7 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形重点考

核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辨析。审清题

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审清题干要求,正

确的应是“犄角”。故选 B。注意形似字的区别。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做到:准确掌

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

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规律;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相

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根据语境可以得知,

重复词语之间需要停顿,因此“一而再( )再而三”之间应该跟顿号。而“想尽一切办

法……”是对前面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后面应该跟破折号。故选 A。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

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正确的应是“z”“dn”。故

选 D。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使用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

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与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与人称相

应,与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A.坦荡如砥,指平坦得

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B.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C.胸有成竹,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

意。D.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用在此处形容灯光不恰当。故选 C。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考生应该熟悉常见

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A 因

果倒置,不合逻辑。B 语序不当,将“你”移到“只要”后;C 句式杂糅,去掉“是社会发

展的必然要求”。故选 D。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了解各种修

辞手法的特点和常见的标志,比如比喻修辞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它们的标志分别

是像、好像、犹如;是、成了;不出现比喻词等,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即可选出答案,

如果选用不采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以采用排除法。A 项,婵娟借代月亮,形容月色明媚

或指明月。B 项,汗青借代史册 。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

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C 项,同窗借代同学,

古代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

重。D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比。故选 D。

7.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词语中不同的语素

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词语

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词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

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词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词

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本题将实词、虚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值得注意。陵墓:指

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

借指帝王陵墓。 墓茔:墓地,茔地。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加以衬托或装

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

第 8 页

中;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

西,使美观;指装饰品。装点:装饰点缀。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但是、可

是”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即使:连词,表示

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

否认乙事实。尽管: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方〉副词,老是;总是;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反接上文。第一、二处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分析,第三处从关联词对应的角度考虑。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

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其实

本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确定第四处,根据句意应该选“独树一帜”,据此即可确定答案。

故选 B。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

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A.“遂”

属于文言词汇,应用口语,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从速交还”命令语气,语气生硬,

用于“失物启事”语气不当;D. 末三句用诗歌的语言赞扬大火,感情、语体色彩不当。故

选 C。

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

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

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语段围绕“中国红色文化”展开;首先句“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总领全文,引出话题,应排在首句;接下来句句分别说明了广义

与狭义的中国红色文化是什么;句句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红色文化的特征;故排

为:。故选 B。

10.B【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注重积累,识记重要的作家及作品介

绍,及相关的故事情节。王文举是《倩女离魂》中的人物。

11.(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畏途巉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

(4)住近湓江地低湿 杜鹃啼血猿哀鸣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将吏帖服,居民安堵” 主谓结构鲜明,

“皆斟酌元制”,“斟酌”后需要明确宾语。故选 B。

1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太祖”为庙号,不是

谥号。故选 A。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错,将领

们只是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并没有争执。故选 C。

15.(1)李善长跟随太祖攻占滁州,担任参谋,参与出谋划策,主管物资供应,很受太祖的

亲近信任。(重点字词“下”“预”“见”,句意 2 分)

(2)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的险关要塞,户口的多少,百姓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

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重点字词“所以”,两个“具”,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太祖攻打到滁阳,李善长出面迎接,太祖以礼相待。太祖曾经从容问他:

“各地战乱,何时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朝末年的战乱中,汉高祖以百姓起兵,豁达

大度,知人善任,不随便杀人,五年成就帝业。现在元朝纲纪败乱,天下土崩瓦解。您如效

第 9 页

法刘邦的所作所为,天下是不难平定的。”太祖称好。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被任为军

中参谋,参预规划军机,主管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信任。诸将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

才能,回报给太祖。他又为太祖考虑,与诸将诚心相见,使来投靠的人解除顾虑安下心来。

太祖自立为吴王,拜李善长为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

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太祖前后多次率

兵征讨,都命令李善长留守,将士对他服服帖帖,居民安然不扰,转调兵饷不感缺乏。洪武

三年大封功臣。皇帝说:“李善长虽然没有率军征战的汗马功劳,然而长期跟随我,供给军

粮,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国公。”于是封为韩国公,子孙世袭。当时封为公爵的,有徐达及

善长等六人。而李善长位居第一,太祖在封公诰敕文中把他和萧何相比,给予很高的褒称。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

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

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

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

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

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

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

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

理政务。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

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年,汉王

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

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

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

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

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

人。

16.(1)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

的画面。(描绘画面 2 分,写出环境特点 2 分,分析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写黄昏时分,梅花面对清浅的溪水临水弄影,

清清溪水倒影着天上一轮明月,和梅花的倩影构成绝美的图景。此句选择梅花、清溪和霜月

为意象,描绘梅花倒影在溪水中的芳姿,整个画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

(2)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一处 3 分,两处 5 分。言之有理,酌

情赋分。)

【解析】诗歌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并说

梅花天性高洁,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梅花的天性高洁;

再写梅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远离开尘世,与那

污浊的尘世保持距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

诗歌用俗李粗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的

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

17.C【解析】A.“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理解错误。

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

会“更容易获得”。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理解错误。据原文“不流动是从

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可知,“不流动”

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不是“人与人”;而“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

第 10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