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

2024-01-05·9页·501.3 K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25 届)历史试题

命题人:张文斌 校审人:哈艳

说 明: 1.测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满分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先秦时期许多言论围绕“治国理政”展开。下列言论表明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

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A. 君主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 B. 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C. 原始社会禅让传统被废除 D. 行政中枢的权力受到削弱

2.《后汉书》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

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

鸡羽三十铤。”这一措施

A.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智慧 B. 激化了边疆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C.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 有助于消弭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晋

律也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

A. 儒学经义成为法律条文 B. 儒家正统地位空前强化

C. 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 D. 社会教化重于法律建设

4.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

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

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 科举尚未形成风气 B. 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 八股文非李白强项 D. 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5.“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

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

宋代

A. 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B. 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C. 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 D. 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6.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

第 1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

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

A. 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

C. 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D. 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7.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

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

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 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 B. 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 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 D. 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8.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

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

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处填写正确的是

A. “税民资”募役法 “科差” B. 租调制 “科差” “金花银”

C. 租庸调制更卒、戍卒地丁银 D. 租调制 “金花银” 摊丁入亩

9.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了学堂选官制度的

基本操作: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对于成绩优秀的

举人、进士再进行考试,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由此可见,当时的学堂选官

制度

A. 体现了中体西用 B. 能有效选拔人才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保留了封建残余

10.1927 年 5 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采取单方面宣告关税自主的政策,并陆续公布若干法

令,大幅度提高了现行税率。但是,英、日等国一致反对新税,甚至表示将不惜武力对

付中方。8 月 29 日,外交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宣布上述法令暂缓实行,唯宣称自 9

月 1 日起实行关税自主政策仍然维持有效,上述博弈

A. 引发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 体现国民政府独裁统治的实质

C. 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D. 推动国民政府实施“改订新约”

11.右图是中央苏区的借谷票,下方写着“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

用”。在当年的秋收中,中央苏区用借谷票从群众手中借到谷物 60 万担。该事例可以用

于说明当时

A. 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B. 中国革命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C. 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D .“三三制”调动群众积极性

第 2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12.1935 年 11 月 3 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部关于施行法币布告》,规定银钱行号商店及

其他公私机关个人,均不得保留银币、金银。该币制改革

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而出台 将白银收归国有并禁止银元流通

是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开始施行的标志 客观上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提供条件

A. B. C. D.

13.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

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两句

话带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此次“核爆”

A. 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 扭转了中国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

C. 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D. 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4.右图为新华社记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

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

机。这张照片

A. 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 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 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 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15.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

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

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

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

A.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 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

C. 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 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16.“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

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

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 罗马共和政体 B. 斯巴达寡头政治

C. 罗马元首制 D. 雅典民主政治

17.下表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这说明

法律类型 法律解读

教会法 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 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

律体系

王室法 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 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

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 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 是在 11 世纪、12 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第 3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A. 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B. 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C. 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 D. 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18.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领主除了在庄园里行使经济特权外,还对于自己领地上的人民

享有司法权。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遇有纠纷只能在庄园法庭进行诉讼。但是,到了封

建社会晚期,庄园的司法权逐渐削弱,最终丧失了司法权。这种转变表明

A. 领主和管家放弃主持庄园法庭 B. 教会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C. 民族国家的兴起加强司法统一 D. 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基层单位

19.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强烈反对人们享受财产,并约束人们对

奢侈品的消费。它同时又将“获取财产”的心理从传统伦理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并且

让获利的行为成了合法行为,甚至是上帝的直接意愿。韦伯旨在说明

A. 宗教改革各派别的主张完全一致 B. 新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C. 只有禁欲主义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D. 新教仍然坚持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20.《国王们的蛋糕》(如图)是以 19 世纪欧洲某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图中间举起

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

掉了一部分。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A. 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 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 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 D. 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21.美国 1781 年开始实施《邦联条例》,允许各州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凡未

经本邦联召集之国会明确授予合众国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及所有权能、

领域与权利。”材料可用于说明,美国的《邦联条例》

A. 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 B. 是分权制衡政治体制的完善

C. 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 D. 有助于推动美国政治的发展

22.二战后德国的高级行政管理官员往往被称作“政治性行政管理官员”,一般担任各部秘

书长或职能部门领导人,他们的任免往往依据政治标准,由现任政府决定。 这些高级

文官帮助一些官员,代为起草各种法令、演说稿、质询,并向官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

议。这一政治现象

A. 破坏了政治中立原则 B. 动摇了西方政党政治

C. 改变了选官用人制度 D. 推动了文官制度成熟

23.现阶段,国际区域货币、特别提款权、强国货币(日元、英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头寸、加密货币等,都无实力替代美元,但欧元已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人民

第 4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币国际化也在加速。由此可知

A. 美元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于瓦解 D. 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变革

2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

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 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

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这种做法旨在

A. 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B.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C. 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 D. 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

25.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

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

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 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第卷(满分 50 分)

二、非选择题(26 题 12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29 题 14 分,满分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963 年,宋太祖令判大理寺事窦仪主持立法,数月后,《宋刑统》制定完成,成为

反贪倡廉的主要律条,《诫告贪污诏》等多类反贪法律亦相继颁行。宋代中央专门设有御史

台和谏院负责监察事务,御史甚至可以“风闻”言事,即使纯属捕风捉影,也不承担诬告责

任,算合法监督。宋代还通过官员、儒士等的奏折、上书或社会评议等形式的舆论对官员进

行监督与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之行,确立了追求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良

好道德取向。由此,宋初“与民休息”的仁政得到顺利贯彻,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张全明《宋代廉政措施的特点与实效》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三编《大诰》,将之与《大明律》并行作司法依据,并以大量惩

治官民贪赃受贿、侵吞税粮等重刑案例“警省愚顽”。太祖“许境内耆宿人等,遍处乡村市

井联名赴京状奏”,亦许民将贪官恶吏“绑缚赴京治罪”。太祖以重典治吏,规定:“赃至六

十以上者,枭首示众”;因公乘坐官府的牲口车船,附栽私人物品超过规定重量者,也要处

斩。御史余敏等人告发郭桓等贪污税粮,侵吞国库,太祖亲自审问,追回赃粮。《明史循

吏传》称:“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

余年。”

——摘编自彭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整顿吏治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朱元璋整顿吏治措施的特点。(2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整顿吏治的意义。(4 分)

第 5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清朝自 17 世纪后期以降,财政长期盈余,即使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仍能保持

盈亏的大体均衡。甲午战后,清廷开支急剧上涨,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清政府不得不推

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设财政

部、会计检察院等,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

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 年,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

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

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

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一时间

民心涣散,民变四起。

——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

材料二 财政收入从 1950 年的 62 亿元提高到 2018 年的 18.3 万亿元,财政支出则从 68 亿

元提高到 22.1 万亿元。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型财政之后,逐渐演化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以 2018 年为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支出占全国财

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14.6%、12.3%、10.3%,均超过了 10%。财政政策在历经长时期的紧缩

被动选项之后,自 1998 年以来逐渐走向主动积极,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

工具之一。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模式,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后,

明确了地方财政地位、注入了确定性,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王振宇《新中国财政 70 年回眸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财政近代化转型的背景。(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财政治理的变迁并分析其意义。(8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民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以下表格是学者对于

民族主义的解释。

作 者 主 张

汉斯科恩 民族主义者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受到民族主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

权。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

安东尼史密斯 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

或潜在的民族。

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

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

爱德华卡尔

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

动。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

自拟论题,并加以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第 6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7 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扩张,地方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

进一步限制,君主政府不断加强对村官的控制。后来,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乡村共同体

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人们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普遍降低。作为共同体主要纳税人的部

分村民则利用这一机会及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决议权从全体村

民转移到村民“委员会”,带来乡村共同体内部权力机构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府

利用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所遭遇的经济困难,将其置于自己的“财政监护”之下。在掌握

共同体经济命脉的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实现了对这一地方政治单位的直接控制。

——摘编自熊芳芳《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

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

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

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

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

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

——摘编自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法国乡村共同体走向瓦解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运动进行

简要评价。(10 分)

第 7页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沈阳二中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25 届)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345678910

AACBCACBD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BACCDACBB

21 22 23 24 25

DADCA

二、非选择题(26 题 12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29 题 14 分,满分 50 分)

26.(1)举措:任用高官主持立法;制定反贪法律;颁行反贪法律;设立专门监察机构;采

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与引导。(2点2分)

背景:唐后期以来的历史教训;中央集权的治国政策;“与民休息”的仁政思想;

辽、西夏的边境威胁。(2点4分)

(2)特点:亲自参与;明晰司法依据;以案例警示;注重民间监督;重典治吏;鼓励

告发。(2点2分)

(3)意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行为;确立了良好的道德取向;增加了财政收

入;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后世反贪倡廉提供了

有益的经验。(2点4分)

27.(1)背景:清政府财政问题丛生;西方财政治理的影响;列强侵略,清朝统治危机加剧。

(2 点 4 分)

(2)变迁: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应增加,适应了国家的发展;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提升;财政

的主动性加强;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更为科学等。(2点4分)

意义: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财政治理

的现代化等。(2点4分)

28.答案示例:

论题:民族主义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2分)

论证: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梁启超为

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不断为国家主权完整而抗争。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以此为纲领推翻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清

王朝,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4分)

二十世纪30年代,伴随着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打下了基础。

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以后的独立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4分)

总之,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团结、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奋斗、自

强不息的力量源泉。(2分)

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如: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民族主义有利于推动欧洲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

民族主义具有整合社会力量、维护本国主权的功能。

注意:答案示例仅仅作为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

现代史的内容,亦可给分。

29.(1)原因:王权的加强和干涉;地方领主和村民会议权力的削弱;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资

本主义的发展);民众参与管理的热情降低;乡村共同体经济基础的破坏;文化凝聚力的丧

失;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2点得4分)

(2)措施:政治上实行民主自治制度;经济上推行股份合作体制;文化上提升农民素质。

(2点得4分)

评价:是建设现代化农村模式的尝试;内容涉及全面;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农村现

代化建设的经验。(2点得4分)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取得的成效有限。

(2分)

{#{QQABCQwQogggAABAABgCAQkKCAMQkAECAIoGgFAAIAAAwA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