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14·31页·844.6 K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

测语文试题

总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钾

注意事项:

1.答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逸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馨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

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

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

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

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

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

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

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

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

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

“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

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

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

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这样,

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

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Edward

Bul lough)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

地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

“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

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体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

言,正如王国维所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

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

文化修养相关。对于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

失”而想入非非。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诗化原则、陌生化原则、变形原则、程式化原则,从一定意义上

来说,都是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所采取的艺术处理。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

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

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

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

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

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艺术

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

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

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

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

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

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距离”要靠自己的心理调整来实现,这种距离不是时空相隔的长度,与现实的“距离”不同,它

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B. 竹子在古代诗人笔下具有坚韧、淡泊等人格特征,是因为诗人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而获得了美

的意味。

C.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不即不离”的境界能够解决这种“矛盾”,相较于艺

术欣赏,它对艺术创造更为重要。

D. 种田人常羨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本来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这

是因为人们持有实用的态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作品是否有感染力,与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个人经历吻合度相关,因此吻合度越高越让人产生愉

悦的审美体验。

B. 艺术作品能让体验者获得美的享受,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作者运用特殊技巧,如诗化、陌生化、变形、

程式化等原则。

C. 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情感时,都是作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

种情感客观化。

D. 一般人虽然有丰富的现实经历和深刻的情感,但因为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所以不能够创

作出艺术作品。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最能支持“审美要有‘适当的距离”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位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莱特》剧的 最后一幕,看到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那

剑是有毒的!

B. 归有光修葺了旧南图子,在其中读书生活游玩,相隔 15 年完成了文章《项脊轩志》。

C. 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词,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

D. 自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展出以来,无数人提出各种奇思妙想,欲为其续上断臂。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请结合文中观点,谈谈你对下述材料的理解。

湘西凤凰,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在外漂泊时,他多次提及故乡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人们真诚友

爱。1930 年,沈从文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发现故乡已不是他一直想念的故乡了,社会黑暗,现代“文

明”的精神污染,使湘西人古朴的人性发生了扭曲裂变,让他不寒而栗。他深刻地感悟到:唤醒一个民族

重新做人的意识,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是必需的。1934 年,寄托其“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追求的作

品——《边城》由此诞生。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赶队伍的女兵

邓友梅

雨一阵大,一阵小,下了一天一夜,她们三个人紧一阵慢一阵,也走了一天一夜。走到半夜,脚下已

经由烂泥变成了水塘,一步下去就没到膝盖,这只腿才拔出来,那只脚又陷进去,走个三五步,就要停下

来喘两口大气。俞洁脚上的鞋子、纱布早被泥拔掉了,摸也摸不着了。好在脚已经麻木,倒比痛能忍受

些,可是快天亮时,她的胃又绞痛起来,并且浑身冷得直磕牙。

忆严握着她的手,感到她在浑身颤抖,轻声问道:“你怎么啦?”

“没什么!”

“是不是胃病又犯了?”

“不厉害!”

忆严伸手摸了摸她的前额,叹口气说:“糟糕!你在发烧。”

小高说:“站下歇一会儿吧。”

她们摸到一棵树下,三个挤在一起,背靠着树。刚站下不一会儿,俞洁就含含糊糊地呻吟两声,两腿

弯了下去。小高叫她一声,她打个寒战又挺立起来说:“我睡着了!”

“再呆下去我也要睡着,”忆严说,“咱们走吧。我和小高架着你,往前找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宿营

吧。总这么走,谁也坚持不下去。”

她们连抬带架又走了约半个钟头,天蒙蒙亮时,看到道旁有一片瓜地,支着个窝棚,就奔了过去。她

们叫了两声,没人搭腔,挑开草帘,躬身钻了进去。里边除去铺着个草铺,烧着一堆柴灰,什么也没有。

俞洁看见草铺就一头扑过去,叫声:“妈呀!”爬上草铺合上了眼,一会儿就发出了含混的呻吟。忆严扒

扒柴灰,见还有火星,便从铺上抓一把草放上,歪着头噗噗地吹起来,一会儿她把火吹着了。

“小高,先别睡,”她推推坐在一边打盹的小高说,“把你背包里的便装换上。湿军装脱下来烤干

它,这样睡要生病的。”

她自己也打开了背包,拿出那身演戏服装,推醒俞洁,亲自帮她换上,把俞洁的军装伸到门外拧了

拧,坐在小高对面烤起火来。小高先是两手举着自己的军装烤,随后就把两个臂肘放在膝盖上,再过一会

儿就两手一松,把衣服扔到脚前,歪头打起鼾来。

忆严不忍心再叫醒她,把她的军装轻轻拉过来,放在自己腿上,手上举着俞洁的军装,把火添得旺旺

的,尽兴烤着。没有多久,她被白色的蒸气包围住,身上暖和过来,眼皮也重了。她举着衣服打了几个瞌

睡,赶紧摇摇头站起来,想到外边透一口凉空气,使自己清醒些。把头钻出窝棚一看,只见白茫茫一片大

雾,连大道上的树木都看不见了。她回到里边,推推小高说:

“不行,咱们仨要都这么睡着,要误事了。”

小高揉着眼,痴呆呆地看着她,似乎什么也没听懂。

“我得出去侦察一下,外边雾大得很,不要出什么事。”

“嗯。

“我还想趁机会弄个牲口什么的,俞洁这样子怎么前进?她已经把力量耗尽了。”

俞洁已经被胃痛弄醒了,听到这里就欠起身说:“分队长,别为我费心了,我能坚持。”

忆严扶她躺下说:“你坚持得很不错了,我相信你能继续下去,可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我去想想办法

看,只要有群众,总能想出办法来。”

俞洁说:“这样吧,你们在这儿休息,我先走。你们休息完再追上我,这样我就少拖你们一点后

腿。”

小高说:“算了吧,你一个人怎么走?碰上点什么情况,你连个手榴弹也不会扔。有我们在,决不叫

你单独去冒险。”

忆严说:“我也需要去侦察一下情况,昨天咱们就遭到两次袭击,侥幸逃脱过来了。靠近铁路两侧敌

人势力更强,不摸清情况摸瞎走不行。”

俞洁叹了口气,不再言语。忆严把自己的东西全整理好背在身上。提琴挂在肩上。两颗手榴弹别进皮

带,手里握着加拿大手枪,钻出了窝棚。小高送她出去,然后自己把窝棚前后左右的地形看了看。侧着耳

朵听听,没什么动静,又回到窝棚里,俞洁正把头伏在胳膊上哭。

俞洁细声细气地说:“我对不起你们!”

“老天爷!这是革命呀,谁对不起谁?咱们要追不上队伍,对不起陈老总,除这以外没有对不起谁的

事!”

“这回掉队是我引起的。又因为我累赘着你们,你们才不能很快追上队伍!”

“你拖着胃病烂脚走路,是干革命。我架着你行军,也是干革命。不都是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

国吗?谁欠谁的情呢?同志间要不这样,那该是啥样?我想不出来!”

这句话又使俞洁想起忆严性格中的某些难解之处。她对小高说:“我问你个秘密,你能说吗?”

小高说:“我这人对同志没秘密。”

“你知道忆严是什么时候背好我那角色的词儿,练好地位的?”俞洁说,“那天她真露了一手,救场

如救火,要没她顶上,整个戏被我毁了。可我就奇怪,她怎么准备得这样充分?”

“跟你说吧,不光你那角色她准备,戏里所有女角的台词她都背会了,地位全记住了。”

“真的?”

“她说以前因为演员临时生病毁过戏,高高兴兴来看戏的战士又垂头丧气地回去了,那情形叫人看了

真过意不去。从那以后,不管排什么戏,她都把别人演的角色准备下来。知道谁出问题呀,不论谁临时出

了事,她都能顶!”

俞洁此刻真正感到了自己和忆严在品格上的高下之分,也多少懂得了“思想改造不容易”这句话该怎

么去理解。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名女兵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当俞洁脚上的纱布被泥拔掉时,她的胃也绞痛起来,三人只能暂时停止

追赶队伍,寻找避雨的地方。

B. 忆严发现浑身冷得直磕牙的俞洁发烧了,她想让俞洁站下歇一会儿,谁知俞洁刚站下不一会儿就呻吟

着睡着了。

C. 忆严打开了背包,亲自帮俞洁换上从背包里拿出来的那身演戏服装,暗示了她们在革命队伍中从事文

艺工作。

D. 小高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她瞧不起连个手榴弹也不会扔的俞洁,认为让她单独行动是一种冒险。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为题,直接点明叙写的人物和事件,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这篇小说和孙犁《荷花淀》塑造人物的手法有相同之处,都淡化了肖像描写,着重通过人物语言和心

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C.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没有正面描写战争,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D. 本文起笔交代了自然环境的恶劣,突出三名女兵追赶部队的艰难,用环境的险恶衬托了她们坚忍不拔

的意志。

8. 小说画横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有很多对话描写,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 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戇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

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第十四》)

[注]谲谏:直接指出问题而委婉地规劝。戇谏:迂直地规劝。降谏:低声下气地规劝。风

谏:同“讽谏”,用暗示的 方法委婉劝谏。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

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材料二:

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

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矜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

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

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战?”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

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拙于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袄,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

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子幸记之,是社

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饰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

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于是平公乃罢台。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

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

“止。”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为不善 A 遍 B 于物 C 不自知者 D 无天 E 祸 F 必有人害 G 天处 H 甚高 I 其听 J 甚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 尧舜是唐尧和禹舜的并称,这两位是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故后常用来代指圣人。

C. “子幸记之”与“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D. “请数之以其罪”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读音和含义都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想铸造一口大钟来彰显名声和功德,为此他征询鲍叔的意见,鲍叔从仁义武文四个方面直接指

出其过错,使齐桓公认识到了问题。

B. 齐桓公根据自己曾得到谭国却不夺耀,消灭令支成功凯旋,召集会盟平息战事,拒不接受他国美玉四

个方面,认为自己已具备文武仁义。

C. 晋平公派遣叔向去吴国,吴国派出一艘装饰豪华的大船迎击,船中人的衣着十分奢靡,叔向汇报了这

件事,晋平公由此推断吴国大概要灭亡。

D. 在如何处理烛雏一事上,景公要杀他以泄心中怒火,晏子故意列出烛雏的三条罪状,使景公改变了做

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2)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14. 材料二中,鲍叔、晏子两位大臣劝谏君主的方式不同,分别对应材料一五种方式中的哪一种?请另举

古人用讽谏的方式说服君主的一个例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

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

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破题,写诗人公事之余,难得闲暇,于是生发出与友人弈棋的雅兴,引出后文对下棋的描述。

B. 颔联设喻,以“蛛丝游碧落”“蜩甲化枯枝”描写对弈情状,過真传神,可以见出弈棋之趣。

C. 颈联用典,呼应“席上谈兵”,“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蕴藏着棋局走势。

D. 尾联反问作结,表现诗人的自省,棋艺虽乐,但从早到夜,耗时误事。

16. 这首诗写的是弈棋,但也引发读者弈棋之外的联想。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说说此诗给读者哪些启示。

(三)课内知识巩固(本题共4 小题,1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河流和树木作比,反面申述国君德行不深厚,是不能让国家长治久

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写山,境界辽阔高远,

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3)“荆轲刺秦”的故事流传甚广,对荆轲也颇多赞语,但苏洵在《六国论》中是这样评论刺秦事

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樽”指酒杯,也可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的心情,比如

“_____________”。

18.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 一项是(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赵尝五战于秦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此亡秦之续耳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振之以威怒 终必不蒙见察 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

A. ///// B. /////

C. ///// D. /////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 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翁归

B.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

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至丹以荆卿为计 何辞为

D. 虽董之以严刑 以吾一日长乎尔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具告以事

20. 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同“江州司马

青衫湿”中的“青衫”是一样的,均代指有学识的贤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B. “越陌度阡”意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其中“阡”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为南北向的田间小

路。

C. 古人往往采用多种纪时方法,如“戊申晦五鼓”,“晦”指农历每月初一,“五鼓”即五更,指凌晨 1-

3 点。

D. 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

在古诗词中,如“一片神鸦社鼓”,这里的“社鼓”就是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权威机构调查,46%—59%的高三学生会在高考前出现中等以上程度的考前焦虑。过度的考前焦虑

会造成学习效率降低、思路不畅、神经衰弱、自我封闭等问题。那么,如何缓解高考前焦虑呢?

(1) 。

心理学的“三脚凳模型”来源于几何学中稳定、坚固、耐压的三角形, (2) 。有学生

考前紧张,手足抖动,不过是身体冷静这一凳子腿较弱的体现;有学生自认能力不足,易气馁放弃,这就

是思维自信方面较弱;还有学生在考试时无法集中或容易分散注意力,担心考差,则是精神不专注。学生

可从自身最弱处入手,以此带动另外两方面的变化,强化“三脚凳模型”,积极应对高考。

《战胜考试焦虑》一书提到,我们可先从“觉察”中把握“三脚凳模型”。再将功效犹如灭火器

的“三种工具”付诸于行动,使自己保持冷静、自信和专注。具体而言,如果想提升身体冷静,考生

要从身体迹象中觉察自身状态。特别是呼吸紊乱、内心不踏实、感官关闭等迹象都会影响处事状态。

培养对自身敏锐的觉察力有助于控制应激水平,所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救火”三工具:一是进行

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感受空气下沉到腹部,再用嘴呼气,感受气体自然释放,重复三次调整呼吸;二

是使用着陆技术,感受双脚踩在地面的真实感,以地面为双脚的支撑,或者抓握一个物品,再张开手指,

感受其温度与触感;三是充分调动感官,如环顾四周,快速地默念出所见事物,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当下,

远离焦虑。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22.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当然可以说生活充满无限可能,但到头来,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