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一模)(CEE-01)-历史试题+答案

2024-01-18·9页·1 M

2024CEE-01

历史

重 庆 缙 云 教 育 联 盟

2024 年高考第一次诊断检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 45 分)

1.首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

A.尼克松 B.杜鲁门 C.里根 D.克林顿

2.下列不属于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历史事件的是

A.中日建交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民法典》 C.罗马法 D.《权利法案》

4.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刺史

B.郡守

C.州牧

D.丞相

5.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

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6.一位著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

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7.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

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 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

8.1921 年 1 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 8 平方米。如果

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

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9.西晋时,军人家庭出身的刘卡人太学学习,因成绩优秀而被定为四品官。中正的从官企图让刘卞替他抄

书,刘卞没有答应。于是,从官告知中正,刘卞遂被降为五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A.察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官 B.中正掌掘授予官职大权

C.中正官褒贬人物首重门第 D.品级的评定具有随意性

10.1937 年 8 月,国民党要员陈诚提出,只有“利用大规模战争,调遣各省区部队”,为最良好的时机。建

议得到蒋介石的认同。该建议的实施

A.有利于实现国共军事合作 B.统一了国民党内抗战思想

C.消除了军阀拥兵自重局面 D.强化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11.雅典公民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担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这体现了雅典民

主政治的特点

A.贵族政治 B.轮番而治 C.小国寡民 D.依法治国

1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

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3.在 16 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

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14.认为“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由门下当行驳正”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15.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 年)仍规定“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嘉靖(15221566 年)

以后,各种铜钱都同白银发生联系,规定比价。在有些地方,白银是唯一的货币,铜钱几乎被废弃。当时,

白银地位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是( )

A.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B.政府海禁政策的放松

C.市场白银数量的增多 D.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满分 55 分)

16.历史文献纪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 1 竹简木牍

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

2002 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 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

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

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 222 年至前 210 年。(丙)书写字体和楚

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右图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 结论

甲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乙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丙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丁 秦朝已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

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主题 2 学者著述

18 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

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 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

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概括两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比较这两种思想反映的不同社

会背景。

主题 3 新闻报道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

“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

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咳,这叫野蛮不要脸,那

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

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充分运用材

料。)

主题 4 文献荟萃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

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4)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

题的文献,以这 4 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

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 5 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

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 1962 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

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 年,全国耕地人均 2.7 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 1957 年列 1970 年,耕地从人均 2.59 亩降至 1.83 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

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

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 年,

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

生育。但到 1958 年 1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 年“二

五计划”和 1963 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

冲击,即便如此,1968 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 1963 年降低了 23.2 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

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 6.48 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

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 内涵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一个地理概念,伴

西周

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

春秋 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

战国 现在众多史料中

秦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汉唐 “中国”涵盖范围在空间上又有所伸张,包括东、南到大海,西、北到达大漠的广阔领域

两宋时期,“中国”一词更加强调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元明清则沿袭这一趋势,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宋元

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清代,中国的领土东到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达帕米尔高原、北到漠

明清

河、南至南海,辽阔的疆域由此奠定

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是在清朝与西方列强建立条约关系时出现的,《南京条约》出现了“中国”

近代

与“英国”的对称,此后,清政府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

以来

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一词的内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

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2024CEE-01

历史

重 庆 缙 云 教 育 联 盟

2024 年高考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C A B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A B A

题号 13 14 15

答案 D D A

1.依据所学可知,1972 年尼克松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故选 A 项;杜鲁门、里根、克林顿都

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CD 错误。

2.中日建交为 1973 年,尼克松访华为 1972 年,中美建交为 1979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 1971

年,故中美建交为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故选 C,排除 ABD。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应该是罗马法体

系,故选 C;《汉谟拉比法典》与“对后世影响最广泛”不符,排除 A;BD 都不属于古代法律,排除。故选

C。

4.《汉书》记述了汉代的监察制度,某一官员的职能是在地方上的监察,具有这一职能的是刺史,其它选

项的职能不是监察,故 A 项正确;从时间上,该事件发生在西汉;从空间上,这位官员“周行郡国”,可以

排除 B;东汉的州牧负责的是地方行政,C 选项排除;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D 选项排除。

5.清朝康熙年间开始,从直接干预经济的政府专卖政策发展为利用行商专卖的间接遥控,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一变化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B 选项符合题意;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式仍然

处于萌芽状态,A 选项错误;改变控制工商业的专卖方式,不能说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C

选项错误;国家直接干预变为利用行商间接遥控工商业,不能说明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D

选项错误。

6.本题材料“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

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反映了 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

段,因此选 D。ABC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保甲法有利于加强军事战斗力,

三舍法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三个措施的共同点是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 项正确;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是为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不存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问题,A 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都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没有体现理学对其指导思想的地位,C 项

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不是保障地主阶级利益,D 项错误。

8.材料“统一分配”、“人均 8 平方米”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特点,故 A 项正确。B 是新经济政策

的结果;D 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C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9.根据“中正的从官企图让刘卞替他抄书,刘卞没有答应。于是,从官告知中正,刘卞遂被降为五品”可以

看出,西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的说评定品级,故 D 项正确;材料与察举无

关,排除 A;中正没有授予官职的权力,排除 B;C 项不主材料的主旨,排除。

10.题干中陈诚说到了的“为最良好的时机”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的 1937 年 8 月,其中的是“利用大规模战

争,调遣各省区部队”应该是为了抗日,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现了国民党政府抗日的积极性,故有

利于国共两党之间的进一步走向合作,故选 A;题干中仅是蒋介石认同的一个建议,所以不会起到“统一

了”、“消除了”的作用,故排除 BC;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11.根据材料“雅典公民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担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可知,

大多数公民有机会担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机会均等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议事

会议员是轮流执政,体现的是轮番而治,B 项正确;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

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贵族政治,A 项错误;小国寡民强调的是国家小,

人民少,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小国寡民特点,C 项错误;依法治国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

适合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依法治国,D 项

错误。

12.紧扣题干“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规则,可知唐代三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为前提,但

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BD 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 不符合唐代史实。

13.依据材料“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

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可以看出 16 世纪的新教地区,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

上帝直接对话,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 项正确;材料

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排除 A 项;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排

除 B 项;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14.根据“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由门下当行驳正”可得出其反映的是唐朝

的三省六部制,故 D 项正确;ABC 三个时期三省六部制还没有创立,排除。

15.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白银在市场上的流通已经较为普遍,最终导致白银地位发生变化,

其客观条件是当时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A 项正确;当时政府并未放弃海禁政策,排除 B 项;白银数量的

增加属于主观因素而非客观因素,排除 C 项;农产品商品化并非白银地位变化的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6.(1)和的材料和结论对应准确。可把结论修改为“湘西在秦王嬴政灭楚时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或“湘西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前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可补充“秦朝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等

相关材料,或者把结论修改为“中国最迟在秦朝出现乘法九九口诀”或“简牍是实物资料,可证明秦人已知道

乘法九九口诀”。

(2)相同之处:主张自由竞争(或经济自由等)。原因:启蒙运动尊崇理性和自然秩序,提倡自由。重农

学派和经济自由主义均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背景:重农学派出现的背景是:法国处于农业社会,专制王

权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背景是: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各种束

缚。

(3)第一层次:能初步评价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

承认平等自由的价值、斥责主家虐使婢女等现象表明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反对女子公开

抛头露面、认为女人不回家是不要脸表明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

第二层次:能将社会现象与时代背景建立起联系。

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新政的推行,报刊传媒对于自由平等观念的宣传,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京城百姓的思想。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京城百姓思想观念呈现新旧杂糅的特点。这是因为时值清末新政,中国人部分接受西方文化,但仍未改弦

更张。而且,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是长期的缓慢的渐变过程。

(4)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

三项文献:《九章算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质力学概论》

补充文献:《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短文主题:自然科学巨著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

在对自然科学的探究中,产生过很多优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编著于汉朝的《九

历史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章算术》是古代中国应用数学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域中的成就,它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

生活。成书于 17 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之作,它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其理论应用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效应。爱因斯坦相对论使物理学发展到新高度,为原子能等高科技工业

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李四光所著的《地质力学概论》构建起地质力学,该理论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和

地质勘探,极大推动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上述文献是科学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总结,代表了当时各

自领域的最高水平,在服务于社会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7.(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快速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城乡就业

压力加大;学界和一些领导人的呼吁。

(2)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且取得一定成效;为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计

划生育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没有从根本上扼制住人口的增长。

18.示例论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阐述: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一词主要是一个有政治内涵的地理名词;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兼并战

争推动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周的文化和礼仪随之拓展;在这一过程中,百家争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儒家积极倡导道德教化,突出政治统治的文化色彩,如孔子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克已复礼”。孟子主张“天

下定于一”并实施仁政等,都含有朴素的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观。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历史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