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02-22·10页·4.3 M

1

2

3

4

5

6

2024 年新高考联考协作高三2 月收心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弧”区域是东南“中原”区域与西北“草原”区域的交融区,由此可见“中

国弧”为区域文明融合交流提供了可能,故选 A。材料体现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而非隔绝,排除 B;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不是“决定性”影响,排除 C;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关键性作用,排除 D。

2.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特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初期山水画呈现“人大于山”的特点,这反映出对人的地位的肯定,体现

了画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故选 B。材料未体现绘画技巧创新,排除 A;艺术风格趋同未体现,排

除 C;绘画内容并非全部反映统治者形象,排除 D。

3.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生态环境问题,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古籍中鹿类资料记载占据动物资料的重要部分,说明唐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鹿的

分布较为广泛。而唐宋以后,鹿类活动的记载急剧减少,因此这些记录有助于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

的关系,故选 C;材料未体现气候变化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排除 A;材料未体现儒家学说与地方治理的

关系,排除 B;材料未体现民间信仰与文学创作,排除 D。

4.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科举制实行解额制度,这一制度根据各地区人口多少分配名额,有利于各地域

人才公平地参与政治,因此体现了地域公平原则,故选 D。材料无法体现维护士子利益,排除 A;这一

录取制度无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或缩小南北文化差异,排除 B、C。

5.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朝经济新变化,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期后高产作物传入,民众大量开垦土地,垦殖线不断向高海拔地区推移,反

映了生产地理空间的扩大,故选 C。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 A;材料未体现南北物种交流,

排除 B;材料未体现农产品商品化,排除 D。

6.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美贸易,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21—1830 年中美贸易扩大,但美国输华白银剧减,说明这一时期中美贸易逆

差现象有所缓解,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参与对华鸦片走私,故选 D。这一时期

美国尚未获得在华特权,排除 A;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 B;材料未体现海禁政策,

排除 C。

7.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QQABIQyUggigQBBAAQgCUwX4CgCQkACCAIoOAAAAoAIACQFABA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强的侵略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通过摊派的方式进行赔款,

故选 B。据表格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与摊派比重关系不大,与摊派总额关系密切,排除 A;材料未体现

赋税制度改革,排除 C;晚清时期的新政正在进行,近代化进程迟滞不前不符合史实,排除 D。

8.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20 世纪初中国进口机器额的波动与棉纺织业的发展高度相关,说明中国工业以

轻工业为主,故选 A。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排除 B;材料表明棉纺织业发展较快,

排除 C;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符合史实,排除 D。

9.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图表材料可知,1938 年全国各地知识青年前往延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已深入人

心,获得各地知识青年支持,故选 B。材料未体现社会动员,排除 A;材料未体现军事教育,排除 C;

青年学生并非主要力量,排除 D。

10.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外交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

则,体现亚洲国家对于超越意识形态、共建和平共处国际关系的期待,故选 C。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周边

邻国的领土纠纷,排除 A;材料未体现国际体系变革,排除 B;材料未体现经济合作,排除 D。

11.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政治,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罗马帝国的东方行省犯罪分子和逃亡奴隶可以在奥古斯都神庙的元首雕塑面前

享受“避难权”,目的在于强化元首权力的合法性,故选 A。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并非目的,排除 B;材料

未体现万民法,排除 C;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排除 D。

12.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政治特点,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特许状的社会影响巨大,特许状是由国王发布,说明王权影响扩大,

故选 B。这一时期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 A;材料未体现教会力量的衰落,排除 C;材料未涉及法治

传统,排除 D。

13.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从宗教保守势力排斥铁路到民众迅速接受铁路并不断追捧,这说明工业革

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故选 B。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排除 A;材料未涉及民主意识,

排除 C;材料主旨是思想领域并非社会经济发展,排除 D。

14.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在世界各地争夺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以及国际关系的紧张,故选 B。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 19 世纪中期,

排除 A。德国统一是 1871 年,排除 C;这一时期尚未爆发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尚未排上日程,

{#{QQABIQyUggigQBBAAQgCUwX4CgCQkACCAIoOAAAAoAIACQFABAA=}#}

排除 D。

15.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非洲国家独立后更改国名,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殖民主义痕迹,展

现民族独立新面貌,故选 A。改名并不能使其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排除 B;这些国家已获得民族独立,

排除 C;材料未体现政体,排除 D。

16. 【答案】(1)历程: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唐宋时期出现新的县级政区

“军”“监”;明代设置的卫所、土司部分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划。(6 分)

(2)特点:始终是国家基层地方行政区划,长期存在并保持稳定;县级行政区划的设置较为灵活,适应

了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 分)原因:政治军事形势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历代王朝基层

治理的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答 2 点 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析】(1)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从晚唐开

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古代县级政区演化历程分为

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阶段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说明县级行政区划始终是国家

基层地方行政区划,长期存在并保持稳定;根据材料秦汉“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唐宋“军”“监”的

职能演变可知,县级行政区划的设置较为灵活,适应了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的原因可从

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各方面变化等角度分析。

17. 【答案】(1)列强的侵略和边疆危机的加深;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民众思想观念革新;近代城市化进程

加速,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文化发展;近代传媒的发展。(任答 3 点 6 分)

(2)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形式多样,民众喜闻乐见;反映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时代变迁。

(4 分)时代意义:推动民众思想启蒙;激发民众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4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画报发展,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解析】(1)根据材料“《点石斋画报》前期的报道‘中法战役’令人拍案叫绝……也体现出对于社会热

点问题的强烈关注”可知当时中国面临列强的侵略和边疆危机,联系所学可知,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了民

众思想观念革新;近代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文化发展;近代传媒发展。

(2)根据材料“刊出四千余幅带文的图画”“刊登 150 多帧照片”可知,画报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

形式多样,民众喜闻乐见;《点石斋画报》反映列强侵略,《晋察冀画报》反映抗日战争,都体现时事新

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时代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其时代意义可从民众思想启蒙、民族意识和家国情

怀等方面分析。

18. 【答案】(1)历史背景:大量白人青年参战导致北方劳动力缺乏;战争为黑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战争阻

断了其他国家向美国的移民;北方工厂和铁路部门积极招募南方黑人。(任答 3 点 6 分)影响:北方和西

部工业城市中黑人比例增加,但生活境况差;北方和西部工业城市中白人与黑人矛盾激化,形成严重的

种族冲突。(4 分)

(2)概述:美国建国初期颁布的 1787 年宪法,承认奴隶制的存在,没有承认黑人的公民权;美国南北

战争后,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迁徙”

激化了种族矛盾;直到 60 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迫使美国国

{#{QQABIQyUggigQBBAAQgCUwX4CgCQkACCAIoOAAAAoAIACQFABAA=}#}

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需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任答 3 点 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20 世纪美国黑人迁徙及平权运动,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解析】(1)根据材料“北方的劳工机构和铁路部分积极地到南方招募黑人,到 1920 年,有 300 万以上

黑人加入向北方的‘大迁徙’中”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处于一战期间,大量白人青年参战导致北方劳

动力缺乏,黑人工作机会增多;北方工厂和铁路部门积极招募黑人;同时其他国家移民因为战争减少。

根据材料“1941 年,即使在北方各州,黑人们处境依然悲惨”“1943 年,底特律爆发了种族骚乱”可知,

北方和西部工业城市中黑人比例增加,但生活境况差;北方和西部工业城市中白人与黑人矛盾激化,形

成严重的种族冲突。

(2)评析美国建国以来黑人民权问题,需从不同时期进行概述,例如美国建国初期颁布的 1787 年宪法,

承认奴隶制的存在,没有承认黑人的公民权;美国南北战争后,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在法律上承

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迁徙”激化了种族矛盾;直到 60 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

的歧视仍广泛存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

法。

19.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过渡性变革,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示例】近代中国经济呈现持续过渡性特征。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传统封建经济逐渐解体,逐渐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过渡,但这一过渡受

制于封建历史传统和外来殖民主义的干扰,发展艰难,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入侵下中国被迫打开中国国门,西方工业化生产模式传入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造

成冲击。洋务运动中,一批洋务企业创办,采用了西方大机器生产模式。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投资办

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国内实业救国思潮高涨,反帝爱国运动不断,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政府兴办实业的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但是官僚资本膨胀,挤压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的影响下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因此在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中国从封建传统经济向近代化工业经济不断

过渡,但受制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经济结构和布局

也不合理,并且始终未改变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始终未能完成经济的近代化过渡,呈现持续过渡性特

征。

近代中国经济的持续过渡性特征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唯有先实现中华民族的独

立与解放,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过渡才能够真正实现。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近代中国一直滞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渡型社会中……新社会的诞生陷于痛苦的

难产,与之相伴随的是长期社会动荡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反复”可知“近代中国的过渡”指的是向资本主义

工业化社会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进步性和曲折性。可任选方面抓住特

点,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利用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QQABIQyUggigQBBAAQgCUwX4CgCQkACCAIoOAAAAoAIACQ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