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答案

2024-03-06·7页·2.8 M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9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

罕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 )

A.粮食产量增长较大B.陶器制作水平领先

C.奢靡风气较为兴盛D.国家形态日渐成熟

2.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

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3.表1 为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比较情况(单位:人/平方千米)。该变化反映了( )

表1

西汉 唐

郡国(现属地区) 密度 州(现属地区) 密度

郁林(广西) 0.56 营(辽宁) 0.06

合浦(广西) 0.81 瓜伊莎西庭(新疆) 0.16

牂柯(云南) 0.84 肃甘(甘肃) 0.33

南海(广东) 0.96 灵盐夏胜(宁夏陕西内蒙古) 0.59

交趾(越南) 1.02 邕(广西) 0.64

A.游牧民族的内迁B.南方经济的发展C.人口数量的增殖D.民族交融的加强

4.唐代文人喜爱恣意绽放的牡丹,而宋代士大夫则对象征坚韧内敛的梅花和洁身自爱的莲花情有独钟。导致

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崇文抑武的政策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主流思想的发展D.鉴赏水平的提高

5.清朝中期,定额租制已在租佃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出现“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情况。

这表明,定额租制带来( )

A.雇佣关系的普及B.农业技术的根本突破

C.自然经济的解体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6.自秦汉以来,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的官治与民治的博弈嬗变过程中,官治权力不断增强,而民治空间则逐渐

压缩。这主要是因为( )

A.专制体制的强化B.乡绅势力的没落

C.儒学地位的提升D.官员素质的提高

7.表2 为晚清国内部分公债筹募概况。这表明晚清公债的筹募( )

表2

公债名称 时间与用途 筹募额定数 实际额度 具体承销情况

1878 年西征善后及新

西征借款 350 万两 认购 150 万两 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疆建设

昭信股票 1898 年战争赔款 1 亿两 认购 2000 万两 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

湖南公债 1910 年地方财政 120 万两 转外债 外资银行承销

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

爱国公债 1911 年镇压辛亥革命 3000 万元 不足 1200 万元

贵及官员摊派

A.收回了部分利权B.服务于军费开支

C.达成了筹募目的D.激化了社会矛盾

8.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各种合作社及银行发行了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以小面额为主,认购的

股金可以分期缴纳,群众还可以将实物折款认购股票,股票严禁充当现金流通。据此可知,当时革命根据地

( )

A.建立了近代货币体系B.政策灵活因地制宜

C.消除了股票投机现象D.经济发展资金充足

9.1941 年制定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提出要“保障女权,实行男女平等”;1942 年颁布的《晋

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规定,订婚和结婚都得双方自愿,禁止买卖婚姻,结婚需要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才

有效。这些文件的实施( )

A.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晋冀鲁豫边区阶级基础D.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10.图1 为画家钱大昕创作于 1951 年《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画右侧有“抗美援朝”“爱国公约”等文

字。该宣传画反映了( )

图1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D.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11.20 世纪 80 年代,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其中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等大宗农

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这可用于说明中央旨在

(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调整农村的种植结构

C.全面否定计划经济体制D.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12.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

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A.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B.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D.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13.到 15 世纪末,欧洲已有 40 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

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

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14.图2 是美国学者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目录摘编。据此可知,该书旨在( )

图2

A.说明地理差异决定文明发展B.多视角分析历史发展的进程

C.阐述病菌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技术演进视角解读历史

15.图3 所示为 1915 年美国漫画家创作的作品。该漫画( )

图3

A.质疑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B.抨击美国对德绥靖政策

C.批评美国的战时外交政策D.主张增加对英援助力度

16.20世纪 50 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等政策文件,具体规定了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

强调“经济高速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相结合”。这些政策的实施( )

A.缓解了“滞胀”危机的冲击B.摆脱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C.实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D.增强了日本经济干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其中第 17题8 分,第 18题8 分,第 19题 24 分,第 20题 12

分,共 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从封闭到开放、从松散到紧密的历史,也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可以说,从 16 世纪起,人类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人类命运呈现出加速融合

的趋势。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19 世纪“人类命运”加速融合趋势出现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人类相互交往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

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 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

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 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

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 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

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 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

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 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

昭君,生二女。 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班固《汉书匈奴传》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献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材料一

从 1839 年光生伏特效应被发现,到 1954 年太阳能电池的问世,光伏发电逐渐由理论探索走向量产应用。

1980 年以来,德国利用住宅、商场、企业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而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只占 25%;为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可再生能源法》,长期维持固定上网电价,为投资者稳定收益创造条件;推广“虚拟电

厂”市场模式,依托中央信息技术系统,促进光伏能源的灵活调节与就近吸纳;优先考虑农用沼泽地安装发电

设施,实现“一地两用”。然而,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的征收,也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能源贫困”。

——摘编自谢晓惟《德国光伏发电综述》等

材料二

1958 年,新中国研发的硅单晶,为“东方红”系列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逐

步引进国外光伏电池生产线。民用光伏发电则始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并根据东中西部差异,逐渐形成

了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进的格局。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异军突起,使中国在 2007 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

光伏设备制造国。2015 年,“光伏扶贫”因“收益稳定、见效较快、带动就业”,而被国务院纳入精准扶贫工

程。基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状况,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中国兑现“双碳”国际承诺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韩梦瑶《中国光伏发电的时空分布、竞争格局及减排效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条件。(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德国相比,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进程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

国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意义。(10 分)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世界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4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07年7月 15 日凌晨,浙江政府以谋乱或通匪罪,将秋瑾“就地正法”。秋瑾案的发生,全国舆论哗然。

浙江地方大员张曾扬、贵福因办案不力而受到舆论攻击,最终仕宦前程被断送。以下为当时部分民间舆论的摘

选:

秋瑾女士以徐锡麟案株连,被杀于轩亭市口,论者冤之……惟闻女士自幼通经史,工诗词;及长,痛心国

难,每于新报新书中见外侮浸迫,则横涕不可抑,大有‘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之感……汲汲焉

提倡女学,以图女子之独立……今乃以种族革命见杀,论者所以冤之也。

——《秋瑾之演说》文前编者按语(1907年7月 22 日《申报》)

越郡士绅以秋女士并无叛逆证据,亦无口供,联名上控嵊县;各学堂亦以无故查抄枪毙学生,禀请赔偿名

誉。而贵知府则置之不理,现亦须分投上控矣。

——《秋瑾女士冤杀之历史》(1907年7月 28 日《申报》)

根据材料,提取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

史实正确,逻辑清楚。)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