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市焦作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3-31·11页·1002.4 K

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永字八法作为中国书法运笔的法式,透露出中国美学的一大消息,就是含蓄蕴藉,笔笔

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不滑落,不漂移,稳实,有力,内蕴,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

面,没有一点涟漪,但在其深处则暗藏机锋,暗藏玄机,充满了力的漩涡。

后人将其概括为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笔隐锋,波必三折。

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势。“势”就是力,内在的力,不是外在力。为什么说是内在的力呢?

因为这种力是通过线条内部的变化、具体的章法等表现出来的,书法家就是一个制造矛盾的

高手,就是要造成书法内部的冲突,通过形式内部的避让、呼应、映衬等,造成内在的冲突,

形成一种张力。这就是“势”。这个势,也与自然有密切关系,中国书法家是到自然中体会

这种势的,体会“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

宋代有一位画家叫郭熙,他的《林泉高致》不仅对绘画有影响,也对中国书道,园林等

产生影响。他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

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书法将这样的道理,概括为两个字:“藏”和“忍”。有的人说,懂得这两个字,也就

懂得书法的奥秘了。孙过庭《书谱》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

芒。在一画之中,通过笔势的变化,笔锋的运转,墨的干湿,体现出丰富的变化,所以说,

在一画之中有起伏;在一点之内,要表现出转折回转的力感来。这就是“藏”的妙处。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处世上要忍,在书法上也要忍

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

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中国书法用笔强调裹锋,起笔要裹峰,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

太露,落笔要回锋,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了。书法讲究绵里藏针,追求笔底金

刚杵表面上很平和,内在却很有力量。如泰山刻石《金刚经》,康有为认为乃古今榜书第一,

用笔平,结体呆拙,字形肥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其中天真烂漫

的地方。

中国美学将这一重要原则称为含蓄。不把话说绝,不把意思表达尽,一切都在调动鉴赏

者的主动性,艺术不仅仅是现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鉴赏者来填补的空间。比如园林的借景。

景虽可借,要在人心,心灵不活,一切都是虚设。

中国美学强调,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这让你去联想,让你去补充。从创造的角度看,创

造者将艺术视为沟通自己和鉴赏者对象的通道:从鉴赏的角度看,鉴赏者在创造者有意的设

计中,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会有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材料二: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

二是中国人用的笔。许慎《说文》序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和字是对待的。单体的字,像

水木,是文,复体的字,像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声相益,孽乳而浸多来的。写字

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

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本”,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

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

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

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的对象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书字从聿,聿就是笔,篆文,像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殷朝人

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

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

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基于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是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

“孽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

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

“宇”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

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了出来,不但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诗句写成对联或条

幅挂在壁上,美的享受不亚于画,而且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像中国其他许多艺术那样。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书法的“势”即书法家借助线条内部的变化、章法等,通过形式内部的避让、呼应、

映衬等造成内外冲突而形成的一种张力。

B.中国书法强调“起笔要裹锋”“落笔要回锋”,这是中国美学含蓄的传统所决定的,书

法上的忍,取决于处世上的忍。

C.中国字起始时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自然中把握物象之本,因情生文,因文见情,这

是中国书法成为艺术品的原因之一。

D.中国书法用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而毛笔具有的铺毫抽锋、极富弹性的特点使得中国

书法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证明中国书法体现变化和转折回转的力感。

B.材料一有对艺术理论的阐释,也有对具体作品的评价,理性论述和感性表达相结合。

C.材料二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和中国人用的笔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思路清晰。

D.两则材料都运用对比论证,如材料一书法与绘画、园林,材料二中西方笔的不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身”字有载,“从人而隆其腹,象人有身(孕)之形”。

B.《说文解字》:“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初造书契。”

C.汉代蔡邕指出:“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

D.王羲之的字遒美健秀,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结合材料,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黄庭坚《松风阁》(局部)

A.作品充分发挥毛笔的特点,笔势、笔锋富于变化,颇具书道之妙。

B.作品中横、撇、捺极力延展,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含蓄的全新的艺术世界。

C.作品中的“山”字用抽象的笔画表现真正的山,具有美学价值。

D.黄庭坚用书法书写诗歌,让我们得到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艺术感受。

5.中国书道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小题共4 小题,17 分)

乡土情结

柯 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

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仆仆,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

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已

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

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

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

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

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

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

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

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一一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乡土的

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

都深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

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

桥上井边、田藤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

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

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

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

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

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

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

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

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

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有的倦于奔竟,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

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只有少数中的少数、

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

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匈奴未灭,何

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但正义战争的终极目的,

正在于以战止战、缔造和平。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为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

奔。林则徐,这位伟大的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结果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

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

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回唏

嘘不已。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

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

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百余年来,许多

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

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美国南北战

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

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

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

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

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

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

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

慨的奉献……“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

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漂泊无归的现象,早

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

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半部分按照人生成长的顺序写了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及表现。

B.文章第三段写到人们少小离家的不同情况,为第四段写离家后的经历作铺垫。

C.文章第六段抓住安土重迁的民族传统,写出了炎黄子孙漂洋过海却不忘桑梓的深情。

D.文章结尾点出现代化的发展和东西文化交融使乡土之恋的表现更深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四字短语的排比和数词的使用,让“童年生活的血肉”具体可感。

B.句子运用比喻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作总结,并说明了其与个人不可分割的特点。

C.句子俗语的使用,让沉重的乡土话题变得亲切可感,让表达含蓄蕴藉。

D.句子借助一系列典型的意象写出了人们离开乡土后的内心感受,形象生动。

8.文中引用了大量古诗词,请结合文本综合分析其效果。(5 分)

9.标题“乡土情结”内涵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

啜于土铏。其地南至交陆,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

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

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

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

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

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

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

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

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

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

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节选自《说苑反质》)

材料二: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晏子谏曰:

“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

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

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

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曰:

“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节选自《晏子春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黑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寡人A 闻邻国B有C 圣人敌国E 之忧F 也今由余G 圣人也H 寡人患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斩木,意思是砍削树木,与《过秦论》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斩木”意思相同。

B.间,意思是离间,与《屈原列传》中“馋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意思和用法相同。

C.上卿,卿是古代官阶、爵位名,周代天子、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的

称上卿。

D.三年未息,意思是三年没有停止。其中的“息”与成语“瞬息万变”的“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余认为明王圣帝得国失国的关键在于俭奢,恭俭则得国,骄奢则失国,尧舜禹就是恭

俭得国的典范。

B.由余本来是戎王的臣子,秦穆公和他交谈后认为他是一位贤才,就和内史廖定计,使由

余离戎入秦。

C.与秦穆公虚心纳谏、重视贤才相比,戎王则耽于酒色声乐,不听谏言,这是他亡国的重

要原因。

D.景公不恤民力,接连役使百姓,使百姓劳苦不堪。多亏晏婴及时进谏,景公果断纠正了

自己的错误行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2)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14.劝谏是一门艺术。善谏者往往通过巧妙的方式提出建议,让君主明辨利害。两则材料中,

由余和晏婴的劝谏方式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山中

王镃

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

青松秦世事,黄菊晋人心。

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

[注]王镃,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归隐不仕。送穷吟:送穷是一种风俗,“送

穷吟”往往是借题发挥之作。《汉书》记载,秦始皇封泰山,遇大风雨,躲在一棵大松树

下,后封此树为“大夫松”。烟萝客:古代一位得道之人的名号叫烟萝子,此泛指修道之

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认为人生穷达、国家兴亡都非人力所能改变,因而不愿写诗送穷,暗含亡国后无可

奈何的心情。

B.颔联认为有色的并非真画,无弦才是古琴,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有相

通之处。

C.诗人欲寻烟萝子一同隐遁山林,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的情

感一致。

D.本诗语言简洁凝练而意境深刻,形成一种清幽沉郁的风格,与常见的亡国诗悲泪满纸不

同。

16.有人评本诗颈联:“表达婉曲,寄意深远。”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 , ”,意思是屈原写到

的事物微小而寻常,但文章寓意宏大深远。

(2)元夕即元宵节,这一天会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

动。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 , ”两句就描写了女子盛装观

灯的情态。

(3)古人常用“鸡鸣狗吠”衬托环境的宁静,或形容百姓安居乐业,如: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古风小说中常有女子“嘤咛一声”的描写,嘤咛本指鸟叫,如《诗经》“嘤其鸣矣,求

其友声”。鸟鸣声用在人身上,则是形容 。《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婴宁”,

其女主角婴宁名字的寓意众说纷纭。而我认为:小说中的婴宁特别爱笑,这名字或许就是取

笑声婉转之意?

口部字有众多的拟声词,不同鸟类的叫声, ,比如仓庚(黄鹂)叫声是“喈

喈”,山雀“嘤嘤”,喜鹊“喳喳”,莺声“呖呖”,鹤声为“唳”,鸡声为“喔”。

拟声字不仅有模仿动物叫声的, 。比如人驯犬时发出的声音,化当词可称

为“嗾”,《左传》中的“公嗾夫獒”就是给獒犬下命令。《说文》收有“喌”字,是农人

唤鸡的拟声词。时至今日,在一些乡村,依然有农人这样唤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做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2023年 10月 11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

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宣布成功构建

255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这项成果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求

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

上迈出重要一步。

198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提出量子计算机构想。作为信息科技一种新型

计算范式,量子计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并行计算能力,可通过特定算法产生超越传统计算机

的算力,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2020 年,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 76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处理高斯玻色取

样问题的速度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

越性”的国家。2021 年,他们进一步成功研制 113 个光子的“九章二号”和 66 比特的“祖

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中国成为唯一在光学和超导两条技术路线都实现“量子优越

性”的国家。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一个单句,以“量子计算”开头,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 分)

21.近年来,我国取得一系列的科技成就,一件又一件的大国重器震撼世界。它们的名字大

多源于丰富厚重的中国文化,如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美好意象等。请简要分

析以“九章”和“祖冲之”为量子计算机命名的妙处。(4 分)

22.请简要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 35 个字。(3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真理的河流从错误的沟渠中流过。

以上材料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两句诗富有哲理,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

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焦作市普通高中 2023—2024 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4 题,6-7 题,11-12 题,15 题,每小题3 分)

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A.曲解文意,中国书法的“势”是内在的力,造成的是“内在的冲突”,而不是

内外冲突。B.曲解文意,处世上的忍和书法上的忍,都是由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决定的,二

者之间没有决定关系。D.笔的因素只是中国书法成为艺术的因素之一。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论证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对比论证”及其表现表述不当。材料一中绘画、园林与书法不是对比关系,而是

三者共同印证中国传统美学中“藏势”的特点;材料二中中西方笔的不同,只是一种比较,

在比较中揭示中国毛笔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了独特之处。

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论据运用和分析的能力。

思路点拨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D 项是他人对王

羲之作品的评价。

4.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含蓄的全新的艺术世界”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中国美

学将这一重要原则称为含蓄。不把话说绝,不把意思表达尽,一切都在调动鉴赏者的主动性,

艺术不仅仅是现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鉴赏者来填补的空间”“从鉴赏的角度看,鉴赏者在

创造者有意的设计中,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可见书法的“含蓄”是鉴赏者结合联

想补充的一种艺术美感,从笔画的特点不能否定黄庭坚的这幅作品不具有含蓄的特征,“全

新”一词说法过于绝对。

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讲究“势”,制造并利用内在的冲突形成张力。

取法自然,从自然中体会精神。

注重“藏”和“忍”追求含蓄,反对直露。

注重审美,追求艺术性,追求“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艺术境界。

(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使乡土之恋的表现更深沉”理解错误,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

7.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重要语句的能力。思路点拨“让表达含蓄蕴藉”评价错误。

8.命题透析未题考委要赏文永引用古诗词的效果的能力。

答案丰富作品内容,串联起全文的情感,开篇引用王维的《杂诗》点题,然后引用诗句强

化了游子孤独思乡的情感,又以林则徐的诗歌将乡土情结上升为对国家的情结,最后以海外

游子的家国情怀收束,从小家到大家,从离家到归家,申联起全文的情感。

加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等语言表达凝练,更能让读者体味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同时为文章注入了诗

意和韵味。(答出一点2 分,两点3 分,意想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内涵的能力。

答案童年时乡土承载的生育之情。

离家后对故土的眷恋与回馈。

家国之思(保卫家乡)。

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自豪感)。

(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命题透析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D F H(每处1 分,多处不给分)

1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B项“彼君臣有间”中的“间”意思是隔阂,《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的“间”

意思是离间,二者意思和用法不同。

12.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尧舜禹就是恭俭得国的典范”错误。从材料一可知,尧非常恭俭,所以天下无不

顺服;而舜、禹则越来越奢侈,所以不顺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所以在由余看来,舜、禹算

不上恭俭得国的典范。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1)虞舜舍弃天下(禅让帝位),大禹接受了,制作祭器,外面漆上油漆,里面还用

朱红色涂面。(关键词“释”“作为”的翻译各1 分,大意2 分)

(2)景公说:“好啊!如果不是先生,我还不知自己招百姓怀恨这么厉害呀。”(关键词

善“深”的翻译各1 分,大意2 分)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 由余和晏婴都善于举前代君主的事例说理,起到了良好的劝谏作用。(1 分)由余列

举尧舜禹等君主的事例劝谏秦穆公要勤俭治国;(1 分)晏婴则举楚灵王的事例劝谏齐景公

要体恤民力。(1 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穆公闲谈时问由余说:“古时候圣明的帝王,得国、失国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余说:

“我听说,因为恭俭得国,因为骄奢失国。”穆公说:“我想听听骄奢和恭俭的界限。”由

余说:“我听说唐尧拥有天下时,用土碗吃饭,用土鼎喝水。他的领土,南到交趾,北到幽

都,东西到日出、日落的地方,没有不归顺的。唐尧禅让帝位,虞舜接受了。制作食具,砍

树木裁制而成,熔化铜铁,铸造成长长的兵刃,还漆成黑色用它作为器具。诸侯认为奢侈,

不肯臣服的诸侯国竟有十三个。虞舜舍弃天下(禅让帝位),大禹接受了,制作祭器,外面

漆上油漆,里面还用朱红色涂画。用锦帛做席褥,酒杯和勺子还涂上彩色,装饰更加奢侈,

这时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已达到三十二个。夏后氏灭亡以后,商、周接管天下。他们制作大型

的礼器,设置九旒(li)仪仗,食器酒器都要精心刻画,墙上要有帷幔的装饰,席褥都有彩

色的图案。这比过去更加奢侈了,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多到五十二个。君王喜欢奢侈。那些臣

服的国家就更加奢侈,所以说:俭朴是得国的道理。”由余退出以后,穆公召来内史廖,告

诉他说:“我听说邻国出了圣人,是敌对国家的祸患,现在西戎的由余热是个圣人,我担忧

这件事,我该怎么办?”内史廖说:“西戎偏僻离中原很远,从来没听过中原的音乐。君王

派些歌舞女子过去,用来扰乱他们的政事,并且替由余请求延长归国日期,来疏远他们君臣

之间的感情。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我们就可以想办法了。”穆公说:“好。”秦穆公就

派了许多歌舞女子到西戎,趁机为由余请准延期回国。戎王看见歌舞女子果真非常喜欢,只

知饮酒作乐,一年下来也不迁移放牧的地方,马牛羊死亡超过半数。由余回国劝谏,戎王不

听,由余就离开西戎。到了秦国,秦穆公迎接他并拜他为上卿。穆公原来也是个奢侈的君王,

因为能够听信贤臣,接受谏劝,所以称霸西戎。西戎的君王迷恋歌舞声色,贪图财利,以致

亡国,这是由于背离了朴实啊。

材料二:

齐景公修筑寝宫的高台,三年没有停止;又开始了修建长台的劳役,两年没有停止;又

修建到邹国的长路。晏子进谏说:“百姓的劳役太多了,国君不停下来吗?”景公说:大路

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吧。晏子回答说:“圣明的君主不枯竭民财,(枯竭民财的国君)

得不到好处;圣明之君不穷尽民力,(穷尽民力的国君)得不到安乐。从前楚灵王修建顷宫,

三年不停止;又修建章华之台,五年也没完成;伐吴的乾溪战役,打了整整八年,百姓的力

量不够用,自己就停息下来。灵王死在乾溪,百姓也不帮助灵王回到本国。现在君王不遵循

圣明之君的仁义,而沿着灵王的足迹,我害怕国君激起百姓的愤怒,而不能有看到长台的快

乐了,不如停下来吧。”景公说:好啊!如果不是先生,我还不知自己招百姓怀恨这么厉害

呀。于是下令不要损坏已修好的路,剩余的钱财不再继续收缴,砍断筑板的绳索而离开那里。

15.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的能力。

思路点拨《归园田居》这两句诗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

喜悦之情,感情不完全一致。

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重要诗句的能力。

答案颈联的意思是:青松受封是秦代的事,爱赏黄菊是晋人的心。(2 分)

使用了用典手法,运用松树接受秦始皇之封和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2 分)委婉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不愿在新朝为官,体现了诗人的避世情怀。(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

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3)示例: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每空1 分,

(3)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补写向子的能力。

答案女子声音娇细清婉 会用不同的拟声词来表示 还有模仿人呼唤动物之声的(每

处2 分,意思对即可)

1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案“名篇‘婴宁’”应改成名篇《婴宁》。句末的“?”应改成“。”。(每处2 分)

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答案 量子计算是一种在原理上具有超快并行计算能力,(1 分)可通过特定算法产生超越

传统计算机的算力,(1 分)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新型计算范式。(1 分)(若有其他

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答案 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专著命名,与量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相契合,也彰显了我

国古代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意蕴。

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拉近了高深的科技成果与人们的距离,彰显了大国的自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