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良渚古城遗址的城乡区别较为明显,城外已发现的三处大型祭坛都是由人工堆积出来的,祭坛
上的墓地中,随葬品多达数百件,少的也有数十件,均以玉器为大宗。这些发现可印证良渚文
化时期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神权统治的建立
C.社会阶层的分化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
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
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 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 D.打破了“世卿世禄”
3.表 1 所示为文献中对中国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
表 1
地区 记载
吴越十二州(今浙江大部及闽北) 以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
杭州 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成都 岁市布织缣数十万以给秦、陇军用
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 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
A.公元 3-6 世纪 B.公元 10—13 世纪
C.公元 14 一 16 世纪 D.公元 17—19 世纪
4.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
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
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A.血缘性、宗教性 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 D.民族性、地域性
【高三历史 第 1 页(共 6 页)】 24-411C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一面要求东南督抚遵守对列强宣战的上谕,“勿再迟疑观望,迅
速筹兵筹响,力保疆土”;一面又表示对其宣战是出于“万不得已的苦衷”,并敦促他们“各尽
其职之所当为,相机审势”。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侵略斗争的策略灵活 C.面临严重中央集权危机
C.对战争正义性存在疑虑 D.将外交权力下放到地方
6.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不乏“同一量器,一城之隔,相差十一”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家庭中
都备有一杆秤,商人除了有通用的秤外,也有私人的秤。“似乎在任何一个市镇里,不论一斤什
么东西的重量,都是随环境而不同的”。这
A.造成了社会民生的凋敝 B.源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C.体现出国内市场的割裂 D.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7.河北冀中平原的冉庄地道战、山东海阳地区的地雷战、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战、百团大战中的破坏
敌方交通线的酸裂战……其中不乏由广大群众自发创造的战法。大量日军由此被拖在敌后战场,
年值一年地被消耗。由此可知,敌后战场
A.输剂了半数以上的日军 B.主要由共产党武装开创
C.是特久抗战的中流砥柱 D.彰显了群众的军事智慧
8.图 1 是 1970——1979 年中苏贸易额度变化图。这一时期中苏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A.中苏同盟关系的强化 B.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
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D.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
9.2009 年,国务院公布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规定,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聘
任,有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等职责。2011 年,广东发布该条例的实施细
则,其中要求“参事在省内选聘,也可在港澳台地区选聘”。这些做法
A.推动了粤港澳的一体化 B.促进了地方权力的制衡
C.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 D.反映了协商民主的发展
10.印欧人的迁徙历时数千年,开始之时,世界上只有零星散布的个别文明中心。印欧人迁徙大体结
束之时,奴隶制国家由点到面,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一度横跨三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
国,其主体民族都是印欧人的后裔。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A.扩大了游牧文明的影响 B..统一了欧亚非主要文明
C.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D.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
11.在 8 世纪末 9 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封地主要是封臣对国王效忠的报酬,封臣对领地的占有是有
一定年限的,许多封地在封臣死后被统治者收回。这表明,当时的法兰克王国
A.土地遭到层层分封 B.贵族之间等级森严
C.国王专制权力稳固 D.封建制度尚不成熟
【高三历史 第 2 页(共 6 页)】 24-411C
12.查士丁尼时期的《学说汇编》区分了国际协议、公法协议和私法协议。12 世纪,西欧法学家提
出了“情势不变条款理论”。16 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贞提利斯进一步指出,条约在基本情势产
生变化之时,缔约方可终止、暂停或修改条约。这可用于说明
A.国际法的历史渊源 B.东西欧适用同一法系
C.罗马法的灵活实用 D.殖民者违背契约精神
13.1840——1860 年,法国的专利授权量在西方各国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
英国专利授权量后来居上且一路领先,甚至在 1883 年超过美德两国的总和。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
的是
A.法国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B.美、德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
D.科学与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
14.表 2 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 1914 年和 1941 年美国玉米产量情况。对表中所示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
素是
表 2
时间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每公顷 农民高产竞赛记录/千克每公顷
1914 年 1635 7000
1941 年 1980 12000
A.生产竞赛的开展 B.育种技术的进步
C.政府补助的增加 D.农村生态的修复
15.1978 年,西班牙宣布确立君主立宪制。1981 年 2 月 23 日,军方发动政变,蛮横阻断议会选举新
首相的进程。次日凌晨,国王全副戎装地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保卫宪法。政变仅持续 18 小时便宣
告破产。该事件最能说明当时的西班牙
A.政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 B.国王仍是最高行政首脑
C.宪法制定违背民主程序 D.政治体制全面效仿英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计量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006666,存
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如表 3 所示):
表 3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儒
一
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二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三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高三历史 第 3 页(共 6 页)】 24-411C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
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 哪则(几则)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4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8 分)
17.(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研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
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
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性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
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
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0 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
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
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
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
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曲大陆学
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
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戚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0 发
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高三历史 第 4 页(共 6 页)】 24-411C
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
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
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9 分)
(2)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何补益
之处? 这种撰史方式有着怎样的意义?(8 分)
1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党建规划纲要
为露实申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依照《中国
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有关规定,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
制定本规划纲要。
表
相关领域 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抓紧修订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抓紧制定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
党的领导和党的 制定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工作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
修改完善 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支
部工作条例》
党的思想建设方 制定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
面 修订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
修改完善
党的组织建设方 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面 《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关于实
适时修订
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
订 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
党的反腐倡廉建 处分条例》
设方面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办理工作条
研究制定 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处理党员申诉
工作规定》
—据《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 年)》(2013 年 110月)整理
结合材料,以“新时代再出发”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 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
整;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高三历史 第 5 页(共 6 页)】 24-411C
19.(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材料一
表 5 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
时间 概况
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
自由放任阶段 1776 年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任的政策
《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
创建成型阶级 135 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项制度
快速发展阶段 1945 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
临缩停滞阶段 20 世纪 80 年伐初至 2008 年 降低社会福利开支,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1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 年公开数据编绘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4 分)
(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并结合所学知
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10 分)
【高三历史 第 6 页(共 6 页)】 24-4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