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二)-化学答案

2024-05-09·8页·571.7 K

2024辽宁高考扣题卷(二)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B A C D B D D C D A B D

1.C

【详解】A. 表示氧化性物质,A 错误; B. 是非处方药标志,B 错误; C. 表示

热烫,需要加热或有温度较高的仪器,取用时需要取相应工具,C 正确;D. 是排风标志,对有毒

气体,需要开启排风设备,表示对环境存在危害的图示是 。D 错误;

答案为 C。

2.C

【详解】选项 C 是还原得到铝,错误,此方法是 1825 年丹麦奥斯特得到铝的方法,此题采用排除法。其

他选项都是选择性必修 1 中 P109 资料卡片“电解与元素的发现”和“电有机合成”的内容。

3.D

【详解】A.聚丙烯是有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是加聚反应。A

错误;

5-31 3

B.NH3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 3 + 1 = 4,故为 sp 杂化,VSEPR 模型: ,题中是空间构

2

型,VSEPR 模型是四面体结构,B 错误;

4

C.臭氧分子是离域 3 ,中心氧原子显正电性,两边氧原子显负电性,共用电子对有偏移,是由极性键形成

有极性分子,C 错误;

D.CaC2 存在离子键,电子式需要标出正负电荷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碳碳形成非极性键,电子式

正确,D 正确。

故选 D。

4.B

+ +

【详解】A.用硝酸银与足量氨水制备银氨溶液:Ag +2NH3H2O=[Ag(NH3)2] +2H2O, A 错误;

2- 2+ 2+

B.沉淀剂 Na2S 中的 S 与 Hg 产生沉淀以除去 Hg ,B 正确;

-

C.该离子方程式得失电子不平,配平系数 H2O2 与 MnO4 比为 5:2,C 错误;

2+ 3+ -

D.检验 Fe 的试剂为 K3[Fe(CN)6] (Fe 与 CN 不共存),生成的沉淀是 KFe[Fe(CN)6],D 错误

故选 B。

5.A

【详解】A.该有机物中不含有酚羟基官能团,所以不能与 FeCl3 显色,A 错误;

B.该有机物的结构中碳碳双键和羧基中碳原子杂化是 sp2 杂化,还有碳碳、碳氢、碳氧单键,有两个碳原

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子是 sp3 杂化,B 正确;

C.1mol 中含 2mol 羧基可与 NaOH 反应和 1mol(醇)羟基不能与 NaOH 反应,最多消耗的 NaOH 为 2mol,

C 正确;

D.该有机物结构中含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双键之间的单键不能旋转,所以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有 7 个,

D 正确;

故选 A。

6.C

【详解】根据亚硫酸钠加入含淀粉的碘水中,溶液褪色,说明碘水把亚硫酸钠氧化了,说明 I2 的氧化性强

2- 2- -

于 SO4 ,即 SO3 的还原性强于 I 。但向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不变色,不能说明溴的氧化性不如

2-

碘单质强,因为被少量的溴氧化的是 SO3 ,不能判断是否有 I-。溶液是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紫色的

3- 2- - 2-

[Fe(C6H5O)6] 。所以判断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SO3 ,可能含有 I ;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 SO3 ,可能含有

I-,根据电荷守恒,Na+一定存在,故选 C。

7.D

【详解】A.手性碳为所连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c 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A 正确;

B.a、b、c 三种物质中,一分子 b 含两个亲水基团羟基,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B 正确;

C.根据基态铱(I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5d76s2 可知,其价电子总数为 9,则 Ir 属于第族元素,C 正确;

D.b 与 Na 反应后所得物质为钠盐,属于离子晶体,而 b 为分子晶体,其晶体类型不同,离子晶体熔沸点

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D 错误;

故选 D。

8.B

【详解】A.Fe 为 26 号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 26 个电子,Fe 原子失去 4s 轨道上的 2 个电子得到 Fe2+,

则 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其最高能层电子排布为 3s23p63d6,1molFe2+最高能层含有

电子数目为 14NA,A 正确;

4- -

B.配合物 K4[Fe(CN)6]固体中阴离子是[Fe(CN)6] ,不存在 CN ,B 错误;

C.(CN)2 分子的结构式为 NC—CN, 一个碳碳 键,CN 中含有 1 个 键和 2 个 键,因此(CN)2 分

子中三个 键和四个 键,共 7mol,C 正确;

D.Fe3C 的晶胞结构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 6,配位数之比等于相应原子数目成反比,则 Fe 原子配位数为

1

6 = 2,D 正确;

3

故选 B。

9.D

【详解】A.H2 还原 NO 生成 N2 过程中,活化能最大的是,速率最慢的步骤为不是,A 错误;

B.NO 被还原为 N2 的最大活化能明显大于还原生成 NH3,故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O 被还原为 NH3 更容

易,B 错误;

C.生成 NH3 的基元反应中,NH2O+HNH2OH 这一步活化能最大,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慢,是决定 NO

生成 NH3 速率的基元反应,C 错误;

D.图示可知,生成氨气的过程为:NOHNONH2ONH2OHNH2NH3,每步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

均是降低,被还原,D 正确;

故选 D。

10.D

化学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 分 析 】 由 总 反 应 CH4+2O2=CO2+2H2O 和 图 示 可 知 氧 气 端 b 极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 + - +

O2+4e +4H =2H2O,甲烷端 a 极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H4-8e +4H2O=CO2+8H 以此分析。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 a 极为负极,发生氧反应,A 正确;

+

B. 由上述分析可知 b 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O2+4e +4H =2H2O,B 正确;

- +

C. a 极发生反应 CH4-8e +4H2O=CO2+8H ,产生氢离子,则氢离子由 a 极过固体酸膜传递到 b 极,C 正确;

D.原电池中正极电势高于负极,则 a 极上的电势比 b 极上的低,D 错误。

故答案选:D。

11.C

【详解】A.NaOH 溶液滴定盐酸,选用碱式滴定管,此处选用聚四氟乙烯活塞酸碱通用的,可以。错在应

该用左手操作,此处用右手错误,A 错误;

B.吸收氨气且防倒吸,选用此装置应该把 CCl4 换为苯,B 错误;

C.通过推拉铜丝,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正确;

D.天平的精确读数为一位小数,不能读取 0.01g, D 错误

故选 C

12.D

+ - -

【详解】A.利用反应:NH3+H2ONH3H2ONH4 +OH ,CaO 遇水放热,且生成 OH ,使平衡左移,制得

NH3,A 正确;

B.饮用汽水,体内温度升高,降低 CO2 的溶解,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B 正确;

C.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 H+、Cl-,增加 Cl-平衡左移,降低氯气的溶解,C 正确;

D.Fe3+与 Fe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平衡无关,D 错误。

故选 D

13.A

【详解】A.加入浓硫酸,浓硫酸遇水放热,温度对平衡有影响;稀释后提供 H+,对该平衡也有影响,A

错误。

B.缩小体积,浓度变大,颜色变深,同时增大压强,平衡移动在体积缩小的基础上平衡移动,颜色变

化,B 正确;

2+ - 2+ - -

C.存在 Cu(OH)4 +4Cl CuCl4 +4OH ,加入氯化钠固体,增大了 c(Cl ),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由蓝

变黄,C 正确;

D. KMnO4 都是少量的,浓度大的 H2C2O4,先褪色,D 正确。

故选 A

14.B

【分析】短周期元素 X、Y、Z、Q、W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X 和 W 同主族但不相邻,W 原子在短周期

元素中半径最大,则 X 为 H 元素、W 为 Na 元素;由化合物的阴离子结构可知,Y、Z、Q 形成的共价键

数目分别为 2、3、4,Y 和 Q 同周期,且二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 Z 原子 L 层电子数的二倍,则 Y 为

O 元素、Z 为 N 元素、Q 为 C 元素。

【详解】A.氢、氧、氮、碳可以形成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 NH4NO3,A 错误;

B.第一电离能,Z(N)>(Y)O>(Q)C>(W)Na ,B 正确;

C.T 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可能是 K,也可能是 Cr 或铜,次外层的所有轨道电子都成对,则应是铜,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C 错误;

D.Y(O)和 Q(C)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没说最简单的氢化物,碳的氢化物是烃,有固态烃,熔沸点要高于水

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或过氧化氢,D 错误;

故选 B。

15.D

【分析】分析图可知,曲线 II 上有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的点,10 与 6,曲线 I 没有,所以曲线 II 为

-6 -6 -12 -4 -5 2 -14

AgCl,其中 Ksp(AgCl)=10 10 =10 ; Ksp(Ag2CrO4)=10 (10 ) =10

+

【详解】A.由分析可知,在 X 点(Ag2CrO4 平衡中)加入 K2CrO4 固体,c(Ag ) 应减少,但加溶液,离

子浓度可能都减小,不能到达 Z 点,A 错误;

B.曲线是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 I 是 Ag2CrO4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是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Y 点的 c(Ag+)和 c(Cl-)都大于平衡线上的浓度,则

Y 点对应的 AgCl 溶液为过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 AgCl,C 错误;

+ -6 + -3.7 +

D.AgCl 饱和溶液中 c(Ag )等于 10 ,Ag2CrO4 饱和溶液中 c(Ag )约为 10 ,后者的的 c(Ag )大,D 正

确;

故选 D。

1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和提高浸出率

(2) Cu、SiO2 和 PbSO4(答对 2 种给 1 分,全对给 2 分,错一个不给分)

2+

PbSO4 的 Ksp 不足够小或硫酸的浓度不够大,使溶液中仍有微量 Pb 存在

(3) 3.2pH<5.2 或[3.2~5.2) (若写“3.2

Cd(OH)2 进入滤渣 II 而损失

(4) Cd+Pb2+= Pb+Cd2+

(5) 从表中可知 Zn2+氧化性弱于 Cd2+,不被还原

【详解】( 1)将镉废渣先“浆化”再“酸浸”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

积,加快“酸浸”速率和提高浸出率;

(2)“压滤”所得滤渣 I 含有没有完全浸取的金属 Cu、SiO2 、PbSO4;“酸浸”后滤液中还含有微量的

2+ 2+

Pb ,其微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PbSO4 的 Ksp 不足够小或硫酸的浓度不够大,使溶液中仍有微量 Pb 存

2+

在;故答案为: Cu、SiO2、PbSO4; PbSO4 的 Ksp 不足够小或硫酸的浓度不够大,使溶液中仍有微量 Pb

存在;

(3)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加入石灰乳调节 pH,Fe3+刚好沉淀,pH 为(可等于)3.2,此时 Cu2+不除去,

在后面加锌而除去,同时不影响其它离子。pH 范围为 3.2pH<5.2,因 CaSO4 微溶,“除铁”时,所得滤渣

II 的成分除 Fe(OH)3 外还有 CaSO4;若石灰乳过量,滤渣 II 中常含有 Cd(OH)2 和 Cu(OH)2,故答案为:

3.2pH<5.2 或[3.2~5.2);Cd(OH)2 进入滤渣 II 而损失;

(4)根据题意判断海绵镉中有 Zn、Cd 和微量 Cu、Pb。“酸溶”所得的溶液中含有微量的 Cu2+和 Pb2+,在

“置换净化”时加入更活泼的新制海绵镉,可以将 Cu2+和 Pb2+转化为单质而除去,故答案为:Cd+Pb2+=

Pb+Cd2+;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题表中电对的电极电位,可推断表中元素的活动性顺序为

Ca>Zn>Fe>Cd>Pb>H>Cu,由此可以判断电对的电极电位数值越大,电对中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根据

电极电位可知氧化性:Cd2+ >Zn2+,故采用低电流密度条件“电积”时,阴极主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d2++

2e- = Cd,故答案为: 从表中可知 Zn2+氧化性弱于 Cd2+,不被还原。

17.(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1 分)

化学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2)浓硫酸(1 分) K1 (1 分) K2 (1 分) 排除装置中的 O2(或空气),避免与灼热的铜反应(只要

答排除氧气或空气都给分,2 分)

(3) 红色铜丝变黑色(2 分) 不能(1 分) 2H2O+2Na2O24NaOH+O2(2 分)

(4) BaCl2[或 Ba(OH)2 ] (1 分) 白色沉淀(2 分)

【分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试剂瓶中 X 为浓硫酸,若关闭 K2 打开 K1 二氧化碳通过浓

硫酸被干燥,观察铜丝是否有变化来观察是否有氧气生成,从而确定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与过氧化钠

反应,关闭 K1 打开 K2,二氧化碳未被干燥,观察铜丝是否有变化来观察是否有氧气生成,从而确定潮湿

的二氧化碳是否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但 H2O 也能与 Na2O2 产生 O2,不能通过产生 O2 来判断是否是 CO2

参与反应,需要通过产物中是否有碳酸盐来判断 CO2 与 Na2O2 反应。

【详解】(1)过氧化钠是既有 Na+与过氧根的离子键又有氧与氧的非极性键,电子式为

(2)验证无水的 CO2 的反应,用浓硫酸除水,让气体经过浓硫酸,所以打开 K1 关闭 K2,加热铜丝,根

据分析可知,X 为浓硫酸,通过铜丝是否变黑,说明产生 O2,需排除空气中的氧气,所以需要先通一段

CO2。

(3)若打开 K2 关闭 K1,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有氧气生成,即可证明潮湿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

反应生成了氧气。潮湿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Na2O24NaOH+O2。

(4)由于水也能与 Na2O2 反应产生生氧气,不能通过红热的铜丝变黑说明是 CO2 与 Na2O2 反应产生的 O2,

应通过干燥管里的是否含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来判断,由于有水,肯定含有 NaOH,不存在碳酸氢钠,所以

加入钡离子就行,现象为白色沉淀。

18.(13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1)NO(g)+O3(g)NO2(g)+O2(g) H = -200.9kJmol

n(O3)

随 值增大,相当于 NO 浓度不变,加大 O3 的浓度,有利于平衡 NO(g)+O3(g)NO2(g)+O2(g)正向

n(NO)

移动

(2)小于 AD

(3)425左右(1 分 )

此时反应物 CO 和 NO 浓度较低,副产物 N2O 浓度很低,CO2 和 N2 浓度较高。(或 425左右时,以主

反应生成 CO2 和 N2 为主,抑制了副反应 N2O 的生成)

BD(2 分)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作答;结合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

(2)计算温度分别为 T1、T2 时的化学平衡常数,然后利用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温度大小;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判断;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活化能低的反应,反应快;整个

反应由进行慢的化学反应决定整个化学反应速率;物质转化程度与转化速率无关;

-1

【详解】(1)已知:2NO2(g)2NO(g)+O2(g) H1=+115.2kJmol

-1

2O3(g) 3O2(g) H2=-286.6kJmol

利用盖斯定律可知,式-式后再除以 2 即得 NO(g)+O3(g)NO2(g)+O2(g) ,则对应的热效应

286.6kJmol-1(+115.2kJmol-1)

H= 2 1= = -200.9kJmol-1,

2 2

-1

故答案为:NO(g)+O3(g)NO2(g)+O2(g) H = -200.9kJmol ;

化学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n(O3)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 的比值,O3 浓度增加,有利于平衡 NO(g)+O3(g)NO2(g)+O2(g)正向移

n(NO)

n(O3)

动,使 NO 的氧化率增大,故答案为: 值增大,有利于平衡 NO(g)+O3(g)NO2(g)+O2(g)正向移动;

n(NO)

(2)温度为 T1 时:

2NO(g)+O2(g) 2NO2(g)

始(mol/L) 0.6 0.3 0

变(mol/L) 0.2 0.1 0.2

末(mol/L) 0.4 0.2 0.2

0.22

则温度为 T1 时,平衡常数 K1= =1.25,由于平衡时正=逆,不难推出平衡常数等于速率常数之比,

0.420.2

k正 正

即: K1= =1.25;温度为 T2 时,该反应存在 K2= =1,显然 K2

k逆 逆

高,对应的平衡常数越小,所以 T1

A. 由分析可知,当第一步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1 正= v1 逆,由于速率常数之比实际上就是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A 正确;

B. 反应速率快慢与转化率之间无因果关系,B 错误;

C. 相同温度下,第一步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第二步是慢反应,所以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一步高,C 错误;

D. 整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第二步慢反应决定,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AD;

(3) 图 2、图 3 的横坐标的每个小格是 25,选择 NO、CO、N2O 尽可能地转化为无污染的 N2 和 CO2

较高,节约热源。因此选择 425左右(1 分 )

此时反应物 CO 和 NO 浓度较低,副产物 N2O 浓度很低,CO2 和 N2 浓度较高。(或 425左右时,以主

反应生成 CO2 和 N2 为主,抑制了副反应 N2O 的生成)

A.此处可以通过表格给出,也可以通过坐标给出并列方程。平衡脱氮率 mn10-4T2 表达式中,根

据 B(600,60), C(800,53),建立方程 0.6=m-n10-46002,0.53=m-n10-48002,解之 m=0.69,

n=2.510-3,A 正确;

B.CD 段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没变时,脱氮率还在下降,故不处于平衡状态,B 错误;

C.D 点平衡脱氮率为 44%,根据 A 项知平衡脱氮率=0.69-2.510-310-410002=0.44

,即 44%,C 正确;

D.BA 段因温度下降,反应速率减慢,故平衡脱氮率下降,D 错误;

故选 BD。

19.(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3甲基1 丁炔 (2)羧基、酮羰基(或羰基)

(2)

化学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3) +(n1)H2O (4) 7

(5)HOOCCH2CH2CHO

(6) 加成反应 (或还原反应)(1 分) 浓硫酸加热(1 分,不写加热不给分)

【分析】(1)A 为二烯烃,与炔烃发生 p85 资料卡片反应可以确定 B 是环状二烯的结构,再根据教材

P85 烯烃的酸性高锰酸钾判断 C 和 D 可能的结构。

(2)由 PHB 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 E,再根据反应条件,逆推出 C,再根据烯烃的氧化(教材 p85),可

以推出 B 的结构简式。

(3) 由 PHB 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 E,通过分析 PHB 的结构,可知该高分子的生成是通过缩聚反应而实现

的,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4)有机物 C 的结构简式为 CH3COCH2COOH,与它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满足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

反应,1 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碳氧双键。

(5)另一种同分异构体 Y 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结构中含有羧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结构中含

有醛基;核磁共振氢谱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1122,据以上条件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一定含有 HCOO-结构;

(6) 与 H2 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然后与 CH3OH 发生酯化反

应,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可得目标产物。据以上分析写出具体的流程图。

【详解】(1) 的命名主链为四个碳,从左往右编号,属于炔烃,根据系统命名法则可知

其名称为:3甲基1丁炔;根据有机物 D 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酮羰基(或羰

基);正确答案:3甲基1丁炔;羧基、酮羰基(或羰基)。

(2) 由 PHB 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 E 为 ,再根据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推知 C 为

。根据已知,可得 B 的结构简式为 ;正确答案: 。

(3)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PHB,反应方程式如下:

+(n1)H2O ;正确答案:

+(n1)H2O。

(4) 有机物 C 的结构简式为 CH3COCH2COOH,与它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满足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

应;1 个分子中含有 2 个碳氧双键,含有-CO-;因此符合条件的 X 有 7 种:HCOOCH2COCH3、

化学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HCOOCOCH2CH3、HCOOCH2CH2CHO、 、CH3CH2OOCCHO、CH3OOCCH2CHO、

CH3COOCH2CHO;答案为 7 种。

(5)另一种同分异构体 Y 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结构中含有羧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结构中含有

醛基;核磁共振氢谱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1122,符合条件下 Y 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H2CHO;答案为:HOOCCH2CH2CHO。

(6)根据流程图 与 H2 先发生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再发生醇的消

去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然后与 CH3OH 发生酯化反应,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可得目标产物;具体

流程如下:

;正确答案:

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 浓硫酸、加热

化学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