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2024.09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
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
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
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
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
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
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
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
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
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
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
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
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
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
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
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
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
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 是 B”,
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 不是 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
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
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
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
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
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
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我们应该
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
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
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
(摘编自 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
材料二:
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
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
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
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
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
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
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
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
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
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
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
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
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
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
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
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
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
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
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
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
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
(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
B.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
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
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
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
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
B.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
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
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
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
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
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
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
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
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
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
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
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
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
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
中的哪些观点。(6 分)
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
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
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院落构成 孙光新
院落是一种理想,我乐于描绘院落的构成。首先,要有明朗的阳光酒进来,
要有舒适的风来来回回。阳光照临院落,院落也成了阳光的一部分。风又吹散了
阳光,或者让阳光飘忽成一种幻影的状态,让阳光柔和起来,院落清爽起来。无
法触摸的阳光的色彩、风的声音真实如院落的一部分,院落就在其中舒展开来。
阳光、风善于描述事物,不经意间也在事物上留下自己无法磨蚀的印记。这是院
子里最为恒久的事物,千百年来唯有它们不曾变化。青年河畔的人们管院落叫
天井。阳光很好的时候,父亲会在天井晒粮食。棒子粒、麦粒里会有黑黑的小油
子碌碌地向外爬着。这时,会有鸟儿飞过来吃虫,也啄食散落的棒子粒、麦粒。
即使不喂鸡,冬天里父亲还是会在院里撒一些麦粒,或者棒子粒。他说,乌儿的
口粮,冬天里就要还给它们。)院落里还要有树,这是所有人的理想。我家前
面院落里有一棵槐树,记事起,那裸槐树就一直枝叶繁茂。夏天里,我就蹲在大
槐树下的阴凉里玩耍。一串串的槐角由枝叶间垂下,槐角晶莹剔透,圆润美好,
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让孩子心生欢喜。踩在板凳上,仰头伸手几串下来玩,
最后弄得手上黏黏的,槐叶细腻,摘下来沿中间折起来放嘴边一下下地使劲嘬着,
发出好听的吱吱声响,如鸟鸣。我不知道槐树是哪位先人种的,我没有问过父亲。
如果他也不知道,只能去问家族里的迷糊爷爷,如果他也不知道,这就是永久的
秘密了。枝叶繁茂的槐树是先人对我们的希望与荫庇。后面院落宽阔了太多,中
间有一棵石榴树,满院的阳光与石榴树的绿荫彼此照应,石榴花开了,火红的色
彩散缀在满树细小的绿叶间,有数不清的小蜜蜂国着花朵嗡嗡着,地面上一片落
红。石榴熟透时都裂开了,露出密密麻麻的、红红的、饱满多汁的石榴籽,让人
垂涎欲滴。大爷爷说看到饱满多籽的石榴就想起热闹、兴 旺的家庭,但是,
大爷爷和大奶奶一辈子无生养。打破院落安静的,是自由散漫的鸡、鸭、鹅。
奶奶多病,她唯一的劳动就是撒一把把的粮食喂鸡,看鸡钻窝,捡鸡蛋。我想偷
鸡蛋极不容易。早上上学天还不太亮,我蹑手蹑脚地在鸡窝前蹲下,轻轻拿开鸡
窝门里的砖,往里摸。那时候鸡们还没有睡醒,我的手伸进去,它们也就是弱弱
地“咕咕”一两下就息了声。鸡窝口有鸡蛋就偷一个。当然,我只在店子集那天
偷。早上偷了先放柴禾窝里,上学时再偷偷带到学校,中午放学先去店子集桥头
卖鸡蛋。一个鸡蛋八分钱,偷两三次就可以买一本小人书,老太太捉不到我。她
也纳闷,看得好好的,一晚上这死鸡把蛋下哪里去了,后来,我长大成家了,有
了孩子。小女儿一周岁的时候,母亲把她接回乡下。孩子与院子里七八只鸭鹅成
了好朋友。鸭鹅们满院子里跑,小女儿跟在后面跑,抑或鸭鸼们跟着女儿跑。一
个摇摇晃晃的、走路不稳的孩子,七八只呆呆的鸭鹅,装满院落,杂乱里有热闹。
热闹总是稍纵即逝,孩子长大走了,鸡、鸭、鹅也不见了。一个院落里要有安
详地晒太阳或者慢吞吞做零活的老人。我家后面院落里,有大爷爷、爷爷两个老
头儿;二爷爷一个人在前面院落独居,后院以石榴树为界,南屋、西屋是大爷爷
的。冬天里他抄着手跑到北屋里,喊我给他搬圈椅子。他要在北屋墙根下晒太阳,
偶尔也会戴上老花镜坐在圈椅子里看古书。爷爷看他的眼光不对劲起来,他觉得
大爷爷侵犯了他的权益。他固执地以为石榴树北边只能是他的地盘。大爷爷跑到
他的势力范围指使我干这干那,他只能在院子里生闷气。后来,大爷爷和二爷爷
先后走了。失去这两个可爱的老头儿,只留下闷葫芦一样的爷爷终日待在院落里。
他也到了终日在回忆中度日的年岁,我听到了他发出的微弱叹息声。院落,布满
他凌乱不堪的回忆,在愈加空阔、寂寥之中蒙上了古旧色彩。所幸,总会看到
有一两个从院落里蹦出来或隐进去的幼小身影。尽管他们尚不懂得院落也不知道
自己就是院落的一部分。孩子们总也闲不下来,所有的物什在他们眼里都是可以
摆弄的,这使得院落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人是院落的灵气所在,但时间却在
磨蚀着人的灵气。时过境迁,院落里的许多事物已经少了,比如农具。不曾想
到,光鲜的农具也走进了落寞时代。千百年的农具史即将被改写,说不上悲哀,
也说不上喜悦,青年河畔每户人家对这一结局早已明了。农具还带走了院落里的
诸多事物,比如牛,比如羊,比如小推车,比如麦场。当然,更多的还是遗忘,
它们的消失,也带走了那种生活,以及其间的烟火气息。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写父亲冬天会在院里撒一些麦粒或棒子粒给鸟儿,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B.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描写槐树,表现“我”的童趣与
快乐。
C.爷爷对大爷爷不满,是一种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呈现出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
D.文章多用叠词描绘院落里的事物,形象地描绘出孩童眼中各种物象的特点。
7.关于文中第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个段落表面上是写鸡、鸭、鹅等家禽,实则写人与事,承载着“我”对往事
的美好回忆。
B.“我”偷鸡蛋换钱买小人书的事,既写出了“我”童年的快乐,又蕴含着“我”
对奶奶的愧疚之情。
C.“弱弱地“咕咕’一两下就息了声”一句,语言质朴又鲜活,生活气息浓厚,
体现作者敏锐的感知力。
D.“摇摇晃晃”“呆呆”等词语,运用细节描写,将小女儿和鸭鹅的形象惟妙惟
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8.文章为什么先写院落里的阳光、风、鸟和树,后写家禽、人事与农具?(4 分)
9.有人说,本文自始至终流露出落寞之情;也有人说,文章处处充盈着温暖之意。
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
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
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菜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
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
之,有失辄谏。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今夙夜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
人?”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
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
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
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太宗制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故当时言无不尽,而治得其理。然则以是为尽听言
行政之理乎?抑有未尽然者。治惟其人,不惟其法。以王珪、魏征为谏议大夫,
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而太宗之明,足以折中群论而从违不爽,则可矣。必恃此
以立为永制,又奚可乎?命官图治之道,莫大乎官各明其守,而政各任于其人。庶务分
治于六官,其属详其目,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可准也。或举、或废,或倚法
而挟奸私,或因时而为斟酌,各以其所效之成能为得失;然而有待于天子宰相之
裁成者,则太宗之制,令五品以上更宿内省,以待访问,固善术也。下有利病得
达于上,而上得诘其勤怠公私以制其欺;若夫小有过误,则包含教戒而俟其改。
如使谏官毛举细过以相纠,则大体失而争党起于细微,乱世之所以言愈棼而事
愈圮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注]狂瞽:愚妄无知,多用为谦词。棼:纷乱。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
卡上,每写对一处给 1 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陛下开圣 A 虑 B 纳 C 刍荛 D 愚臣 E 处不讳之朝 F 实愿 G 罄 H 其狂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言而不用”与《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中的“而”用法相同。
B.举,指出,与《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不同。
C.爽,差错,与《促织》中“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爽”意思相同。
D.善,好的,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善”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太宗认为一个人不愿接纳别人的规劝,就不能去规劝别人;他愿意接纳臣子
的进谏,也希望大臣们虚心接受别人的规劝。
B.唐太宗认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但要做到实在困难,他勉励大臣们
像魏征一样,勇于向自己进速,切中过失。
C.王夫之认为,日常事务由臣子按规章制度处理,朝廷能够依据臣子的政绩来考
察他们的得失,但这需要天子与宰相最终加以裁断。
D.王夫之认为,唐太宗让谏官列举官员们细碎的过失而加以弹劾,丧失了大体,
引起了党争,为后世之乱埋下祸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2)命官图治之道,莫大乎官各明其守,而政各任于其人。
14.材料二中,王夫之对唐太宗建立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制度持怎样的看法?(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 皮日休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注]候吏:古代迎送宾客的官员。草茅臣:在野未出仕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紧承诗题,介绍裴公途经襄州暂停休,为后文叙写出游张本。
B.颔联写了诗人陪同裴公出游时的情景,出行的浩大阵仗惊动了山鸟。
C.颈联选取“云”“竹”“露”等意象描写山中景致,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D.本诗尾联在语意上比首联中“胜地偷闲”更进一步,言有尽而意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将心比心、推
已及人之意,是“仁”的表现之一。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袤、
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3)古诗词中经常以野草繁茂表现荒凉衰败,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近日,中国中医药论坛会场内,每张来子上摆放的绿色罐装鹧鸪茶,吸引了全场
嘉宾的目光。会场外,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中医药创新成果展解答了大家的
疑问。鹧鸪茶、四季时令茶、中药香囊、艾灸贴……约 30 种中医药饮品、食品、
用品等整齐摆放在展会桌面上,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前来观展的专家、市民介
绍。“中药+茶饮”,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人,是中医行业对时代的洞察。
此前,中药版酸梅汤“爆火”,折射了当下年轻人对自然、传统疗法的兴趣和对健康生
活的新追求,也是中医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融合的体现。
18.下列对语段中标点和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别开生面”在此处突出了展览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B.破折号作用为解释说明,省略号作用为列举的省略,
C.“洞察”指观察得很透彻,该词可以替换为“体察”。
D.“爆火”指短时间内迅速流行,加上引号表示强调。
1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在人们的印象中,哲学家的形象一般都是刻板的、严肃的。不过,在哲学王国里
也不乏幽默风趣的人物,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一位幽默大师。伏尔
泰身体羸弱,却是一个工作狂。他如同一台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虽然看起来一副破败相,
但一旦开启引擎,“突突突”的,能量不小。一次,他在指导排戏时,要求一位女演员
动作更敏捷、更到位些,逼得那位女演员大声抱怨:“照你那样的要求,非得魔
鬼附身才行。”伏尔泰咧嘴笑着说:“你说得对呀,干任何事情,若想获得成
功, 甲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宫廷贵族尽管把他关进巴士底
狱,但他仍旧谈笑风生,不停创作。他的文学作品,浸润着诙谐因子。他的
最有趣的作品《赣第德》是誉为悲观主义的“圣经”。伏尔泰在玩笑中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在他弥留之际,当牧师来听他悔时,他却问:“谁派你来的,牧师先
生?”牧师说:“是上帝派我来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用尽最后的力气,微睁
眼睛说:“ 乙 ?”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伏尔秦比作“锈迹斑驳的柴油机”,语言生动形象,
饶有趣味。请另选喻体,仿照原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本体不变,语意完整,
表达流畅。(5 分)
21.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
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体现伏尔泰的幽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I 材料二中提到,我们要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对
此,你是否赞同?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4 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A 2.C 3.B
4.材料一侧重阐释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形态以及从融贯说和符合论来进一步闸释逻
辑真相;
材料二侧重分析我们难以揭示真相的原因和揭示真相的方法、态度。
5.众人的赞美是一种谎言,是有意欺瞒。这些人明知道皇帝新衣并不存在却违心赞美。
社会生活中,人们揭示真相时会遇到各种阻碍、刁难。赞美皇帝新衣的人们担心显出自
己不称职、愚蠢而选择说谎。
本体真相是关乎存在的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揭示的是一种本体真相。
怀有纯真之心,勇于说真话的人更能够揭示真相,童话中的小孩有一颗纯真的心,能够
正视现实,勇于说真话。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C 7.B
8. 先写院落里的阳光、风、鸟、树,为人物活动设置特定环境;
前者属于院落里恒久的部分,后者属于院落里逐渐消逝的部分,由恒久写到消逝,与作
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由温暖快乐到落寞的变化相契合。
9.参考答案一:赞同落寞之情。文章写了院落中的人、物、事,包含着环境的美好、童年的
快乐、亲人的温暖、生活的希望;但期盼着家庭兴旺的大爷爷却一生无生养,随着时间的流
逝而物是人非,时代的发展带来烟火生活的消逝,都令人产生一种淡淡的落寞情绪,笼罩
着全文。
参考答案二:赞同温暖之意。文章以“我乐于描绘院落的构成”总领下文,用更多的篇幅写
作者对院子里的人、物、事的怀念;童年的快乐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都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
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