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历 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024.09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陶寺城址外有郭城,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内有宫殿建筑区(新确认为富城),城垣内有数座大型建筑,规模宏大;城内各功能区划分比较清晰,还有纵观城址的大路。这反映当时A.早期国家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B.城市营建已经形成制度C.较高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 D.城市规划走向成熟规范2.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3.据睡虎地法律文书记载,秦朝在道路边建立了检查站,旅客们必须缴税,出示证件后才能继续前行,而遇到农业歉收或者灾年就会取消对禁运粮食的证件限制。这反映了秦朝A.务实灵活的统治政策 B.强大有效的组织能力C.重农保粮的经济手段 D.形式多样的剥削方式4.在曹魏时期“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基础上,西晋推行占田荫客制度,百官依品级高低占田荫客,占田多者50顷,荫客50户,少者占田10顷,荫客1户,荫客向荫庇者交租不用承担国家赋役。这一制度设计A.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B.演变为北魏时期均田制C.促进了士族体制的形成 D.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点5.唐律虽规定官吏可享有议、请、减、赎和官当等特权,但对犯赃官吏,则大杖伺候,一切特权取消,严惩不贷……将官吏的贪赃枉法,与犯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等同起来。由此可见,唐律A.加强了对士人阶层的笼络 B.以立法手段严防官吏贪赃C.关注官员的治国理政能力 D.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6.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7.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8.有学者指出:明后期的一系列民变,往往“基于义愤而争公道”,不同于以往受饥寒驱使的大规模起义,这些民变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这是泰州学派(江苏心学流派)与长江流域中产阶层崛起交互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A.心学的平等叛逆色彩有其经济基础 B.晚明长江流域人民已具有民主意识C.明朝后期社会不公较以往更加严重 D.江南工商业发展动摇专制统治基础9.清朝前期,由科举功名之士和退休官员为主构成的士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表明清代A.士绅成为官府与百姓联结的纽带 B.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日趋完善C.治理保证政府赋税和兵役的来源 D.权力下移成为时代的新潮流10.下图是17到18世纪中国每公斤白银购买大米的数量折线图,图中反映出当时中国A.赋役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对外贸易出超使白银贬值 D.农业危机造成米价的上涨11.1886年8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招股10万两,分1000股,该公司称成立平准公司是要维持股市的正常发展,做到对各股份公司、买股票者、藏股票者、卖股票者及平准公司五方面都有利。这表明A.政府鼓励商业信贷业务发展 B.遭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有利于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出现了专营股票的证券公司12.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从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篇……都洋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只有五四精神才第一次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具有了现代性的神髓。”对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的“现代性”理解最准确的是A.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 B.南方行动和北方行动相互配合C.学生先锋与工人运动交相呼应 D.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改良相结合13.1958 年《茶馆》首演,同时代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电影《林则徐》和《五朵金花》、昆曲 《十五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一众作品同样成为时代记忆,展现出我国当时文艺创作的崭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A. 得益于群众教育的有效开展 B. 巩固了爱国民族统一战线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持续开展 D. 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亚历山大帝国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公民的政治权益 B.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C.完善帝国的公共设施 D.增强被统治地区文化认同15.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地区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此类现象说明了欧洲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封建统治秩序的瓦解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掀起了宗教改革浪潮16.仔细阅读下面表格,对表格反映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殖民体系C.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传统的世界秩序已遭到严重破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西汉循吏。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举贤良方正,授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迁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注: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员。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材料二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黄霸是循吏中仕途轨迹记载最详细,也是次数最多的,黄霸涉及到的选拔方式为2次纳费、2次察廉、2次举贤良、3次征召。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摘编自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邑被列入《循吏传》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评述。(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东晋南朝江南开发的历史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经济有哪些新现象,用唯物史观解释材料三与材料二的关系。(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格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阿拉伯数字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西国数目字图印度字阿拉伯东式字阿拉伯西式字欧罗巴各国古字欧罗巴各国今字——据《中西闻见录》材料二下图为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元安西王府幻方数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并说明原因和结果。(10分)(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需收集哪些材料?(4分)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ACBBDAA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ADDAC17.【答案】(14分)(1)个人素养角度:清廉奉公;宽仁爱民。(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工作政绩角度:政绩卓著,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国家治理角度: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总共6分,其中每个角度2分。)(2)特点:多种官员选拔方式相结合;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的重要方式;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至少两点,每点2分,共4分)评述: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汉代社会治理;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存在营私现象,具有时代局限性;后期选官权为士族把控,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言之有理即可,两方面,每方面2分,共4分)18.【答案】(12分)(1)成就:南朝刘宋前期宽徭薄赋,农业发展;长江中下游、钱塘江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渔业、副业、手工业等生产领域都有发展(2分,每点1分)历史影响: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南北经济交流加强;为隋朝统一奠定经济基础;思想活跃,出现儒佛道融合趋势(4分,每点2分)(2)新现象: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农产品商品化;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每点2分)历史解释:材料三是材料二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受商品经济影响,文学上世俗化趋势;思想领域反传统的进步思想。(2分,关系1分、历史解释1分)19.【答案示例1】(12分)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之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着力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用暴力和战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答案示例2】(12分)论题: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 总之,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胁。【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经济科技、思想文化、中外交往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国与西方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从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可提取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从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可提取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答案】(14分)(1)路径一:陆上丝绸之路。原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结果:东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5分)路径二: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结果: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 (5分)(2)类型:史籍史料、实物史料。(2分)采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实物等。 (2分)【解析】 (1)根据“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可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一应该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结果是东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根据“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可知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应该是在北宋以后,所以路径二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主要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结果是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既包括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从印度直接传入,也包括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间接传入。这两种路径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密切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2)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是史籍史料,材料二中的是实物史料。要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应该收集我国开始使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或实物等。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综合测试(一)-历史试题+答案
2024-09-25·10页·411.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