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C B D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B A D A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史前时期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根据材料,这些文化风格和
陶器群的广泛分布,表明了史前时期各地区之间已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和联系。选项
A虽然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一个特点,但材料更侧重于强调的是区域间的实际交往和联系,
而非仅仅是多元一体的趋势。选项C与材料描述的情况不符,因为题目中提到的文化交流
并不局限于中原地区,而是涉及多个地理区域。选项D表达错误,题目中的文化交流和影
响表明了史前时期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支持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影响。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政治互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统一的孕育。
秦朝的统一更多是在制度层面,而西汉的建立则进一步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包
括价值观的统一。这表明,中国古代的统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对统一的认
识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和发展。选项A过于绝对,因为主流观点仍然是基于大量历史事实
和研究得出的结论。选项B表述不正确,因为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
的学者都可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不能简单地以时间先后来评判研究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选项C忽视了历史研究的共识和发展趋势,即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中国古代统一的认
识越来越全面。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不向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的依附人口,
这种现象反映出统一安定的目标在当时依然任重道远。尽管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整体上
这一时期是分裂和动荡的,世家豪族的势力强大,中央政权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导致国家
统一和安定的实现面临重重困难。选项B虽然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但并不能从世家
豪族占有依附人口现象直接反映出来。选项C与材料描述不符,因为世家豪族占有人口主
要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出于社会救济的目的。选项D表达不准确,因为政府并未主动
历史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放松控制,而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世家豪族的势力使得政府的控制力受到了挑战。
4.北朝至唐飞天的变化体现了民族交流推动文化多元创新的特点。材料中这些变化说明,不
同民族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了文化创新和多样性的发展。选项A“文化的世俗化
趋势成为主流”不符合史实。选项B表述不准确,因为华夷之辨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且在
某些时期声浪日高。选项D说法不恰当,因为飞天艺术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了文化交流与融
合的积极面,而非简单的胡化或汉化现象。
5.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科举制度的繁荣,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婚姻习
俗。《萍州可谈》中提到的“榜下捉婿”现象,反映了当时富贵人家对科举及第者的追捧,
《宋会要》记载的士庶之家奢侈之风,都表明了经济因素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这些现象说
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门第观念逐渐被经济实力和个人成就所取代,婚姻的选择更
多地考虑经济利益和实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传统秩序的冲击。选项
A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主要方面。选项C和选项D与题目描述的现象关系不大,不是材料的
重点。
6.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士人尝试将中西学问进行融合与调和的努力。这种尝试不仅反映了当
时士人对传统知识的重新审视,也显示了他们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寻求文化自信和理论创新
的探索过程。选项A并未在材料中体现,且与士人接受新知无直接关联。选项B虽然西学传
播是事实,但材料更强调的是士人如何在接受新知的同时,寻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选
项C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与材料中描述的士人接受新知并尝试融合的努力关系不大。
7.选项D概括了材料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变化。从最初的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中国传统价值
观的努力,到后来对其激进行为和负面影响的认识,再到对其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
动中作用的肯定,这些评价的变化反映了民众对反帝爱国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选项A
不足以全面反映对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变化。选项B并未直接反映在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变
化中。选项C虽然是一个角度,但不是评价变化的核心内容。
8.在清朝后期,官绅关系的变化对清政府的社会控制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官绅关系的变化
不仅反映了绅士对清政府政策的不满,也揭示了清政府在社会控制方面的弱点,为后来的
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选项A和选项B不是官绅关系变化的直接结果。选项D虽然辛亥
革命后,一些绅士可能对民主政治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官绅关系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了绅士
在政治变革中的立场和选择,而不是对民主政治认识的加深。
9.蒋介石的表述发生变化,反映出国民党的政策重心开始从对内争斗转向抗日。这种转变的
原因是红军战略转移,即长征,这使得长江中下游的国共矛盾有所缓和。红军的转移不仅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且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因此,选项A
历史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最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国民党内外政策调整的原因。选项B发生在1937年,而蒋介石在
1935年底的表述已经显示出政策的转变,因此错误。选项C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实
现的,与本题的时间节点不符。选项D不准确,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一政策,而是在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时,开始调整政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抗日本侵略。
10.在“1939年冬,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成员到达太行山根据地后,他们发现日寇利用
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为了对抗这种文化入侵,木刻工作者们创作了《军民合作》
《保卫家乡》等抗战新年画”材料中这些新年画不仅受到了根据地民众的欢迎,而且在
形式上采用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年画形式,内容上则体现了抗战的主题,有效地对抗了日
本侵略者的文化入侵和渗透,选项A、选项C和选项D虽然与木刻工作者们的工作有关,
但不是他们创作新年画的最直接目的。
11.毛泽东在历史某一时期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实现“土地还家”,这种
改革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改革铲除了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内容,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
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选项A是在后来的农业合作化时期逐步实现的,与本题所指时
期不符。选项C虽然抗日战争时期有减租减息政策,但与材料所指事件不符合。选项D表
述不准确,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包括反帝反封建,而不仅仅是土地改革。
12.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调查统计结果,选择经商的比例最高,选择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
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这些数据表明,农民的职业选择开始多样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劳动。选项A更多地强调了市场经济对商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农
民思想观念的变化。选项C与调查结果不符,因为如果传统观念影响较大,那么继续种田
的比例应该更高,但实际上只有8.5%的农民选择继续种田。选项D夸大了农民职业观念对
国家政策制定的直接影响,所以错误。
13.尼罗河为古埃及文明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这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从而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古埃及文明能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发展,部分原因是其地理
环境相对封闭,外来侵略较少。相比之下,古巴比伦文明所在的两河流域地势开阔,容
易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因此其历史中战争频繁。这些例子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
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选项B虽然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的发展,但题目中更强调
的是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战争本身。选项C所说的交通对文明的发展有影
响,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河流对文明的影响,而不是交通。选项D在古巴
比伦文明的例子中有所体现,但题目中更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而不是外来
移民对土著文明的冲击。
历史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14.材料描述了1900年时欧洲从不同地区进口特定商品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欧洲对海外市
场的需求和依赖。同时表明了欧洲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和控制。选项D直接关联到题目中描
述的欧洲从海外地区进口资源和投资海外的情况,这些行为可以被视为加大了对海外市
场的掠夺。这种掠夺不仅包括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开采,也包括通过资本输出对当地经济
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和控制。选项A虽然描述了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但这个选项并没有直
接涉及题目中提到的欧洲对海外市场的特定行为。选项B没有直接反映出欧洲对海外市场
的掠夺行为。选项C强调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但这个选项同样没有直接涉及
欧洲对海外市场的掠夺行为。
15.材料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
的渗透,使得全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和高效。这一现象直接体现了经
济发展如何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选项B虽然也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一
个方面,但这个选项更多强调的是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它对世界联系加强的
促进作用。选项C确实指出了信息化对经济效率的积极影响,但这个选项更侧重于经济效
率的提升,而不是全球联系的加强。选项D描述了互联网经济价值的重要性,但这个选项
没有直接涉及全球联系加强的主题,不符合材料主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22 分)
(1)(6分)影响: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学校师资多为儒学士人;官员选拔
以儒士为主;推动巴渝地区教育兴盛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分)
(2)(8分)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末新政的推行与癸卯学制
的颁布;重庆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西方近代教育学制
思想传入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分)
(3)(8分)意义:提高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
普及,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有利于提升抗战的军事力量,为抗战事业提供了强有
力的人力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每点2分)
17.(21 分)
(1)(9分)特点:规模大小不一;功能全面,以经济功能为主;地域特色明显。(4分,
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意义:农村市场网是大规模、长距离商品流通的基础;保障了小农经济生产与再生
产正常运转;有利于经济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为农村消费者及小生产者提供了便
利。(每点2分,任答三点5分)
历史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