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史专题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3-12-16·55页·3.9 M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复习提纲

目 录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政治篇.......................................................2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经济篇.......................................................7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思想文化篇.............................................14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民主革命历程.........................................23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28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一................................ 41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 46

1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政治篇

考情分析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

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专题成为当之无愧的高考重点!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

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等内容。

从考查的内容看,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

帝制度和郡县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

心内容。其中,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考查的重点方向。

从命题看,着眼于具体史实的背景、特征、影响的分析,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

进程及世界史知识相联系。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一 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阶段性特征、历史影响

(一)知识结构

阶段 特征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 早期国家出现,“家国一体”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 宗法制

春秋战国 分封制度瓦解,君主集权制

度萌芽,道家、儒家、法家

政治思想形成

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 皇帝制 郡县制

国范围内确立,统一多民族 三公九卿制

国家发展

西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 中外朝制度(内外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武帝通

固与发展 朝) 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魏晋南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 三省体制 北魏的三长制

朝 展,民族融合的高潮

2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隋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宋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宋代中书门下、参 宋代地方兵权、行政、赋税收

知政事、枢密使、 归中央

三司使 元朝行省制

元朝中书省

明清(鸦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 明朝废除宰相制 明代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战争前) 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 度,设内阁 清朝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

步发展和巩固 清代设军机处 尔丹之乱、收复雅克萨、签订

《尼布楚条约》

(二)重点强调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现

的,是按照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长官由皇帝

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王拥有世袭统治权,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

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其发展趋势如何?

矛盾 趋势 特例

矛盾一 君相矛盾 通过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尤其是削 元朝中书省

弱相权、加强皇权,皇帝越来越成为国 清朝初年议政王大臣

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 会议

矛盾二 中央与地方的 通过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了中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矛盾 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

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还有一种表现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3、比较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相同点: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启用身边亲信近臣,形成

3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决策核心);宋太祖则是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令多人共行宰

相之职,以互相牵制)。在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

太祖则是将地方的精兵、财权、行政权都收归中央。

4、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从掌握兵权入手。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纷争,无不源于节度使手握重兵,因此,

集中兵权是宋初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分化事权。在中央设置二府(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

司(盐铁、度支、户部)分割相权,以往“事无不统”的相权一分为三。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宋初进一步吸取唐末以来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派不懂军事的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避免了武将

拥兵作乱。

作用:

积极方面:消除了自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有利

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家政治局面得以稳定。

消极方面:造成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加剧了边患危机,进而

影响了统治的稳定,北宋最终在少数民族的打击下灭亡。同时,由于分化事权而产生的庞大臃

肿的官僚机构,不仅使行政效率低下,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造成“三冗”现象,从

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5、历代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主要方式

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唐朝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互相牵制和

监督;北宋削夺节度使的实权,派文臣做知州,又设立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相互牵制。

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实行监察制度。如:秦朝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两汉时设刺史;北宋设通判,监督知州;元朝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秦朝郡守、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北宋地方财政权收归

中央。

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酎金夺爵”。

4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核心知识二 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历史影响

(一)知识结构

时间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影响

夏商西周 世卿世禄制 以血缘关 极大地维护贵族的世袭地位,为政治秩序的稳定起到了

系为标准 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种封闭的官员选拔体系。

商鞅变法、 按军功受爵 军功、才 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秦 能 实力的增强

两汉 征辟察举制 德行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它拓宽了选官渠

道,注意德才兼备,不拘一格,使西汉武帝时人才济济;

这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

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门第声望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

据,导致官僚集团的形成。

魏晋 九品中正制 表面是德 九品中正制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它的实

才,实质 行,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为

是门第 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隋唐以后 科举制 考试成绩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

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另外,唐朝

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文学)的繁荣。

5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二)重点强调

1、科举制的历史沿革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

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

演变为以考试选拔为主要依据,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特别是科举

制逐渐完善,其“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

度有重要影响。

核心知识三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征的历史评价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及礼乐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

内容。其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王权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确立及传承

运作,均依据嫡长子继承制。

2、特点: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6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政治上,由于其统治力量强大,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力的增强

经济上,由于国家干预管理经济,故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各地经济的交流

文化上,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发挥巨大作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

管理上,有相当严密和完备的制度、机构和规章,运作得当则有相当高的行政效率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基本上是人治,权大于法,易滋生腐败

缺乏监督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易造成管理上的僵化,加剧行政问题

机构庞大而重叠,职责不分,人员冗滥,办事效率低,易出现推委搪塞或走形式的状况

国家干预经济和文化,对经济文化的自由发展有压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经济篇

考情分析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从而为辉煌灿烂文明的萌芽和发展提

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到明清时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落后性、保守性

以及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

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思

想和政策、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在复习时,还要广泛联系

社会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粮食生产状况问题等,从古代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必要性。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一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脉络

(一)知识结构

重要史实

特征

段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7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原始农业起 石制/木制工具 出现养蚕缫丝 原始商业产生

源,土地公有 刀耕火种

制; 粟和水稻

原始手工业、

商业出现。

简单协作生 少量青铜农具 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

产; 井田制(土地国有) 丝织花色纹案精美 西周时,市设置在县以

官府经营的 上城市中特殊区域,市

手工业代表 与民居分开。

当时最高水

西

平,居主导地

位;

官府严格管

理城市。

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 冶铁技术先进;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

春 农业精耕细 解,土地私有制形成,小农 涌现出经营而巨富 打破,出现富商大贾和

秋 作日益完善; 经济逐步形成; 的手工业者; 著名市场。

战 私营手工业 重农抑商思想、政策形成;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

国 兴起。 都江堰。 结合。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 丝织业发达; 实行官营政策;

式,犁壁出现;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 丝绸远销,形成“丝绸

秦 北方居于经 漕渠、白渠; 瓷; 之路”。

汉 济重心地位 西汉《氾胜之书》。 汉代实行盐铁专卖

政策。

8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牛耕普及; 发明灌钢法; 北方商业发展艰难

曹魏使用翻车;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

南方得到开 北魏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瓷;

发 南北朝的《齐民要术》。 私营手工业发展曲

折。

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犁耕 丝织技术精湛,吸 商业蓬勃发展;

的完善; 收波斯织法; 出现长安、洛阳、扬州

唐代使用筒车; 制瓷业形成南青北 等大都会;

唐中期以后均田制开始瓦 白两大系统; 长安城设坊市制,设东

隋 南方继续发

解 民营手工业有所发 西二市;

唐 展

展。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

口。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 商业空前繁荣;

进棉纺织技术,棉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纺织业兴起; 纸币;

经济重心转

宋 宋代出现各具特色 宋朝时,夜市兴起,草

移到长江中 元代王祯的《农书》

元 的地方名窑;元代 市普遍;城市中市、坊

下游地区

出现青花瓷; 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

民营手工业成分日 直接监管交易活动;外

益重要。 贸发达。

9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农业产量显著提高,明朝时 明清时期出现彩 城镇商业繁荣;

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 瓷、珐琅彩;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

(玉米、甘薯),清朝时, 明中叶以后,冶金、 场;

明 传统农业达 棉、桑、茶、油等经济作物 制瓷和纺织等部门 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清 到顶峰 种植面积扩大; 的民营手工业超过 货币作用增大;

明代的《农政全书》; 官营手工业,占据 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

固守“农本、工商皆末”政 主导地位 国政策。

策。

(二)重点强调

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

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

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

特点。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

个特点。

2.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经营形式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

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

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

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10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