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本试题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9分)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
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
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
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
“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
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
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
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
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
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
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
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
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
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
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
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
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
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
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
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
1
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
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
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
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
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悲剧因社会力量的强弱冲突而生,不够强大的一方,最终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终结,
因而引发人们的悲剧感。
B.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的“净化”作用,不仅指人们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和刺激,也指人们
道德和情感的提升。
C.读者在阅读悲剧作品时,因为悲剧事件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而不至于介入到,悲剧冲突
之中,从而淡化悲剧感。
D.悲剧展现了悲剧主体的伟大和崇高,悲剧主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精神力量的失败,这也
体现出悲剧的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身入首》雕塑表现出入性与兽性的悲剧冲突,这说明罗丹是用人首和人臂象征人性,
用马身和马足象征兽性。
B.悲剧表现毁灭与抗争,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
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观众在观看歌剧《白毛女》时,义愤填膺,殴打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这说明道德上的
评价不能用于悲剧审美。
D.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悲剧,获得审美愉悦,说明悲剧给人们带来怜悯、恐惧等情绪反应的
同时,也能让人获得快感。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本所论“悲剧”的一项是(3分)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
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弹药耗尽,中弹累累,最终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被鱼
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及大部队转移撤退,阻击了日
军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牺牲。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8题。(19分)
材料一
记者:您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
2
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
这个理念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
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
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
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
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但是,人们依然可以
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
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
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
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的——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
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
有当代意义。因此,随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今天追随杜
甫当年的足迹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显其重要性。
(摘编自《通过杜甫感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制片人、作家迈克尔伍
德》,《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时代、民族的精神写照。古代文学史上的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
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他们所以赢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
源有自,历久弥新。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与家人离散,在与妻子儿女分别三个年头后,杜甫终于可以去探望妻小,
到家里写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战争年代,死,也
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静,这对饱受磨难的老夫
老妻,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感觉像是梦一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简单的十个字,蕴藏
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
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
3
不屈性格,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并由此得到升华。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
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用
孔子的话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
这种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源于我们的礼乐文明传统,知行合一,家
国一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魏晋时期王弼解释《周易》说:
“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这里强调一个“化”字,上善若水,润物无声,以文化人,
以文化天下。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强调真、善、美的完整统一,而
不是刻意追求科学的“真”而忽略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
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坚
持合作理念。这种精神特质,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强调天赋人权,崇尚个人主义,信
奉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这些
时代难题,中华文明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跃进《文学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伍德认为历史上的大乱并没有打破中国人对“斯文”的信守,汉字对文明的
这种长期存续具有重要作用。
B.在伍德看来,杜甫的作品相较于李白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也更加能
告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
C.“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静”句,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中以文化人的思想,与西方信奉
的丛林法则有着本质区别。
D.面对当今世界的时代难题,中华文明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华礼乐教化等文
明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这说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有
必要学习儒家的核心文本。
B.中国有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歌所涉内容极广,且具当代意义,这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杜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C.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屈原、杜甫、曹雪芹、鲁迅等文学家创作出
传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
D.文学作品中平凡的细节描写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以小见
大、以文化人的巨大力量。
6.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孙犁《荷花淀》中,与水生嫂相约探望丈夫的一个女人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
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沈从文《边城》中,翠翠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于是胡思乱想“要坐船下桃源县”“让爷爷
满城打锣去叫,点了灯笼火把去找”。
C.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气喷
4
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妇明知道小战士已经牺牲,“却像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7.为了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迈克尔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实性论据,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
(4分)
8.孙犁的小说《嘱咐》描写水生在参加战争八年之后回家时的情景。有人曾质疑这种描写过于
小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二及下面的选段阐述你的理由。(6分)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的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有烧,街里很安静,
这正是人们吃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
(节选自孙犁《嘱咐》)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
周广者,开宝中为内外马步军都头,亲近,好言外事。一日白太祖曰:“朝廷遣使吴越,钱
俶南面坐,傍设使者位。俶虽贵极人臣况尊无二上而奉命者不能正其名此大辱国。”太祖曰:“汝
颇能折之否?”广曰:“臣请行。”俶生辰,即遣广为使,俶犹袭故态,广曰:“比肩事主,不敢
就席。”俶遂移床西向,正宾主之礼。复命,广气甚骄,将希宠赏。太祖曰:“汝盖倚朝廷威
势,不然者,俶何有于汝哉?”广大惭,其御下之英略如此。
太祖善御豪杰,得人之死力。居常多幸讲武池,临流观习水战,因谓左右曰:“人皆言忘身
为国,然死者人之所难,言之易耳。”有天武厢主李进卿前对曰:“如臣者,令死即死耳。”遂跃
入池中,上急令水工数十人救之,得免,几于委顿。左右内侍数十人,皆善武艺,伉健,人敌数
夫。上慰抚养育,无所不至,然未尝假其威权。尝因御五凤楼,有风禽胃东南角搂鸱尾上,上目
左右,一内侍,失其姓名,摄衣攀屋桷以登缘,历危险,取之以献,观者胆落,盖试其趟捷也。
太祖始自总戎,为士众畏服,及践祚,善训戎旅,隶兵籍者多以配雄武军。自此或习试武艺,
或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迁隶上军。十月后,骑兵皆侵晨出城习马,至暮归饲马,不
令饱,虽苦寒,马常汗洽。初议取蜀,有天武军主武超曰:“西川除在天上不可到,若舟车足迹
可至,必取之耳。”士皆贾勇思奋,平蜀止六十日,用精兵才七千人。
太祖平蜀,择其亲兵骁勇者百余人,补内殿直,别立班院,号川殿直。南郊赏给,比本班减
五千,遂相率击登闻鼓诉其事,上大怒曰:“朝廷给赐,自我而出,安有例哉?”尽捕连状者四
十余人,斩于市,余悉配隶下军,遂废其班。一日,内酒坊火,悉以监官而下数十人弃市,诘得
遗火卒,缚于火中,自是内司诸署,莫不整肃。
(节选自《杨文公谈苑》)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5
假虽贵A极B人臣C况尊D无二E上F而奉命者G不能正H其名I此J大辱国。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面,面向南,帝王面南而治天下,因此有尊贵之意,而后文“西向”及《鸿门宴》中“张
良西向侍”的“西向竹则仅仅是宾主之间的礼节。
B.何有,怎么有,哪里有,表反问,与《燕歌行》中“绝域苍茫更何有”的“何有”意思不相
同。
C.危险,与现代汉语“危险”的意思不同,其中“危”的意思是“高”,与《蜀道难》中“危乎高
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危”同义。
D.践祚,指帝王即位、登基,其中“祚”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并不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平时常观看水战演练,有一次,太祖感言人们所谓誓死效忠只是说着易做着难,
李进卿当即跳水自杀力证忠心。
B.宋太祖身边有数十位内侍,他们无不体格强健,武功了得,太祖对待他们无微不至,真
正给予他们足够的威势和权力。
C.宋太祖担任将军时,领军作战,颇有威信,后来隶属兵籍的士兵多编人雄武军,在练武
比拼中获胜的人则可升职加薪。
D.信心十足的天武军将军武超领命出征蜀地,奋勇的天武军士卒只用了六十天就平定了蜀
地,所用精锐士卒仅仅七千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俶生辰,即遣广为使,傲犹袭故态,广曰:“比肩事主,不敢就席。”
(2)骑兵皆侵展出城习马,至暮归饲马,不令饱,虽苦寒,马常汗洽。
13.宋太祖赵匡胤有“御”人之能,请概括其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9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紧扣诗题中的“早”字,写出了平淡生活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白乐天诗歌朴实无
华的美。
B.诗人看到清晨的阳光照人屋内,听见门外的晨鼓之声和窗外小鸟的啼鸣,估计天气也将
趋于晴朗。
C.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台阶上睡觉的小狗和窗边晨啼的小鸟,想象巧妙,写出江南春
天的清新。
D.“新脱冬衣体乍轻”这一细节写诗人早起穿衣时的细微感受,头“重”体“轻”对比鲜
6
明,真切感人。
15.本诗尾联抒发了丰富细腻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3分)
(1)我辈青年虽生逢盛世,但仍应肩负重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正如《论语泰伯》
中曾子所言“,”。
(2)《春江花月夜》中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二者都
是通过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情。
(3)《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以
“,,”三句说明盘庚面对群起而怨恨
自己的人,坚持实施计划的做法,并借此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的决心。
(4)《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渔船”情态的的词句是
“,”。
(5)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的
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的快意.
(6)古诗词中的“西风”一般指秋风,如“,”两句,就用
“西风”来指秋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诗歌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代表,但是“唐朝”成为了诗歌的“名片”,意
味着唐朝的文学艺术以诗歌最为闪耀,诞生了最多的诗人、最繁盛的作品、最丰富的品类。
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为后代奠定了诗歌的美学标准。
唐诗的美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没有唐诗,我们的语言将A,不再有这些成
语:青梅竹马、刻骨铭心、天伦之乐、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蚍蜉撼树、
妙笔生花、惊天动地……有了唐诗,跟朋友分别时可以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时可以勉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表达志向可以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激励他人可以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的奋进与失意,尽在诗歌之中。
以李白为代表的唐朝诗人创造了新颖的诗的语言,在不同层面上超越了个体生命的限制,留下了
让世世代代敬仰的文化财富。
在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片尾,诗人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还用不同方言
朗诵描写长安的唐诗,诗人的理想超越时空,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这实际上是触发了中国人融入
血脉的文化基因。中华历史的长河C,诗的浪潮在中国人的心里激荡着永恒的回响。
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表述不当,请写出其序号并修改。(6分)
18.请在文中划横线的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7
19.与文中划线句子所用修辞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只要风在,雨在,生命就在。
B.只要生命在,志气在,希望就在。
C.只要你在,心在,春天就在。
D.只要鲜花在,掌声在,笑脸就在。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咖啡原产于非洲,已有3000余年被人类饮用的历史。咖啡那一缕缕浓郁芳香令人陶醉,
。
咖啡的提神效果主要源自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咖啡因的化学结构很像人体中的腺苷,腺苷是
能量代谢的产物。腺苷源源不断地从细胞中产生,当它和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结合,就会传导出
信号,让人产生困倦感。这时饮用咖啡会让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结合,但咖啡因并不会触发细胞的
信号传导,。而腺苷仍在细胞中不断产生,等到咖啡因被代谢掉,积累的大量腺苷就
会占据几乎所有的腺苷受体,人就会感觉更加困倦。从这个角度来说,咖啡因预支了人的精力,
而不是产生额外的精力。
想必有些咖啡迷看到这个结论就开始考虑戒掉咖啡了。其实,除了咖啡因,咖啡还含有糖类、
酯类、甾醇等数百种物质,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咖啡可降低老年痴呆和某些癌
症的发病率,但也易导致骨质疏松,引起女性不易受孕。咖啡对人体的影响还与剂量密切相关,
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健康人群每天摄入不超过400毫克咖啡因,即大约两杯咖啡。患有失眠症、
甲亢、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孕妇应少喝或不喝咖啡。而青少年大脑尚未发育成熟,
更加不宜饮用咖啡。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4分)
21.语言文字运用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和语言文字运用第二段文字中都罗列了大量的并列词语,
两处罗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4分)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方式,甚至时间,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
走向你的目的地,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8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悲剧因社会力量的强弱冲突而生”错误,冲突双方应该是“真与假、善与
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B项,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的“净化”作用并不包含“人们内心受到
的强烈震撼和刺激”.C项,“淡化悲剧感”错误。
2.C【解析】观众殴打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只能这说明人们用道德评价替代了悲剧审美,但
并不能推断出道德评价不能用于审美。
3.B【解析】甲午海战并不是艺术作品,因此不属于本文所论的“悲剧”范畴。
4.B【解析】伍德认为杜甫的作品更伟大,但并没有认为杜甫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价
值观,更加没有认为杜甫的作品“更能告诉当下的我们何为中国人”。
5.B【解析】中国诗歌所涉内容极广,且具当代意义,但并不一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6.C【解析】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对天发誓的内容是一种强烈情感的宣泄,是控诉,所表现
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而材料二第二段通过杜甫诗歌论证了中国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含蓄内
敛的民族性格。
7.《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杜甫用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
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
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歌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
的一大源泉。
(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8.答案示例:不同意这种说法。夫妻因战争长期分离,见面后本应有千言万语却只用一个“你”
字招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水生嫂先笑后哭的细节,充分
展示出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和丰富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特质,这一细节真实
感人,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仅回答不同意,不得分。回答同意,不得分。)
9.CFI【解析】原文是“俶虽贵极人臣,况尊无二上,而奉命者不能正其名,此大辱国”.
10.A【解析】“张良西向侍”的“西向”也含有地位最低微的意思.
11.B【解析】宋太祖并没有真正给予他们足够的威势和权力。
12.(1)钱俶过生日,(宋太祖)就派遣周广为使臣(去庆生),钱俶仍然沿袭原来(傲慢)的姿态,
周广说:“这个座位的安排比得上侍奉君主,我不敢就坐。”
(4分,大意2分,“宋太祖派周广去参加生日宴会”“周广不敢就坐”各1分;关键词“袭”
“比肩”各1分.)
(2)骑兵都在清晨就出城训练骑马,到日暮才回来喂马,也不给马吃饱,虽然这里是苦寒之地,
但是马经常(练得)汗流浃背。
(4分。大意2分,“骑兵整天出城驯马”“马训练辛苦”各1分;关键词“侵晨”“虽”各1
分。)
13.任人唯才,不予特权;体恤下属,关怀备至;恩威并重,树立威信。
(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9
周广,开宝年中担任内外马步军都头,是太祖身边的亲近大臣,喜欢说些京城外的事情。一
天,他票告太祖说:“朝廷派使臣出使吴越,钱俶(接见使臣)面向南而坐,旁边设使者的位
置.钱俶虽然在臣子中地位最高,何况尊贵也不能同时有两个君王,奉命出使的人也不能纠正他
的名位,这是对国家的大不敬啊!”太祖说:“你能稍微地去打击折损一下他的自大吗?”周广
说:“我请求前去。”钱俶过生日,(宋太祖)就派遣周广为使臣(去庆生),钱俶仍然沿袭
原来(傲慢)的姿态,周广说:“这个座位的安排比得上侍奉君主,我不敢就坐。”钱俶于是把
坐席移到了向西,改正为宾主应有的礼制。周广回京复命,气势十分地骄纵,希望能借此得到太
祖的宠信和赏赐.太祖说:“你是倚仗着朝廷的威势,不然的话,钱俶又怎么会这样对你呢哉?”
周广非常惭愧,太祖能够驾御手下人才的英明策略大概就是如此了。
宋太祖赵匡胤善于驾驭英雄豪杰,能得到别人不顾性命地为之尽忠竭力。太祖平时多到讲武
池,临流观习水战,于是就对左右的人说:“人们都说忘身为国,但是死是人们很难面对的,说
的容易罢了。”有天武厢主李进卿上前回答说:“像我这样的人,君让我死我马上就去赴死。”
于是就跳入池中,太祖急忙让水工数十人救他,虽幸免一死,却也几近颓丧。左右侍卫数十人,
都擅长武艺,体格强健,一人可抵挡数人,骑马上下山像飞一样。太祖安抚照料他们,无微不至,
但从未给他们威势和权力。太祖曾到五凤楼,有风筝缠绕挂在东南角楼鸱尾上,太祖环视左右侍
臣说:“有能取下来的吗?”一个内侍,不知道他的姓名,提起衣服攀援屋橡登上屋檐,爬过那又
高又险的地方,取下风筝献给太祖,看的人吓破了胆,原来是太祖要试手下身手敏捷的。
太祖最初担任军队总帅,被士兵敬服,等到登基做了皇帝,善于训练军队,招募成为士兵的
大多安排在熊武军。从此有的练习武艺,有的徒手相搏,来比赛胜负,并据此逐渐增加俸钱,升
迁隶属为上军。十月后,骑兵都清晨出城驯马,到晚上回来喂马,不让马吃饱,虽然天气酷寒,
但马却经常满身大汗。初议攻取蜀地,有天武军主武超说:“西川除非在天上不可以到,如果车
船足迹可以到达,一定能攻下。”士兵都鼓足勇气想奋战,平定蜀国只用了六十天,用精锐部队
才七千人。
太祖平定蜀地,选择骁勇的亲兵一百多人,任内殿直,另外立班院,号称川殿直。南郊祭祀
赏赐,比本班减少了五千,于是他们一起击登闻鼓诉说这件事,皇上大怒,说:“朝廷赏赐,从
我而出,哪里有先例呢?”把一起诉讼的四十多人全部逮捕,在街市斩首,其余的全部充配下军,
于是废黜这一班院,一天,内酒坊失火,把监官以下的几十人全部在闹市斩首,问出失火的士兵,
绑在火中,从此,内司各署,无不纪律严明。
14.D【解析】头“重”体“轻”不形成“对比”。
15.答案示例:尾联两句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乡梦不多成”暗
示诗人有离开故乡之愁,但诗人已经被江南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而不再悲愁,取而代之的是迎
来明媚春天的喜悦,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6分.每点2分,写出任意3点即
可。)
【参考赏析】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年),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
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
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