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梁平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3-12-15·15页·573 K

高 2024 届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

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 题。

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 361 年,魏惠王自安邑(山西南部)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

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

沟”的说法。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东南

流向,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汳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

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颍水,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

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

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

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国都大梁,从原

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辏”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

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

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

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公元

前 228 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

的车轮之下。其实,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公元前 249 年,秦将蒙骜伐韩,先后

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敖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

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

一场楚汉争霸,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机会。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

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楚军虽夺取敖仓,却取而不守,

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

势便发生了逆转。汉四年,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

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逢着一场机缘,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化身二

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

线,不可逾越。

严格来算,“鸿沟”不算长寿。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 20 年就发生一次决溢,由此,开封

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眼见苍生遭难,“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

以待毙。永平十二年,东汉王景奉命治水,对鸿沟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

钱财消耗,终于换回汴渠正常通航。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

见记载,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但某种意义上说,“鸿沟”又从未远去。隋大业元年,通济渠

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

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

于心头。

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

在隋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还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成语词典中能找到“判若鸿沟”的

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作“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今穿梭间,“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

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1983 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验视

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1999 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阐释了信息富有者

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

沟”,或许在未来,“鸿沟”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新的内涵意指。

“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着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摘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

B.“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

D.“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科学视角与内在经验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它最早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

B.鸿沟在给魏国带来富庶的同时,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秦国一计黄河淹城,让大梁不攻自破,魏国灭

亡.

C.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成功化身为政治符

号。

D.完整的鸿沟水系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段时间,战国时期形成,东汉时期便不复存在,但有些支流直到宋代

仍在发挥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而且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鸿沟流域的

经济、文化发展。

B.凭借鸿沟水系带来的优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区成为全

国经济中心。

C.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

修整鸿沟支流。

D.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

于今时今日。

4.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鸿沟”在历史变迁中的丰富内涵。(4 分)

5.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 题。

文本一:

“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八年前,老兵自然是新入伍的小兵,被分到了东北大地上的一处军马场。多亏他在家里养过马,了解马,

爱马,所以很快就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

第四年当上了班长,第五年他被所在部队授予“模范班长”的称号。

他那一班战士中曾有人说:“班长爱咱们像一位母亲爱儿子!”却立即有人反对:“他爱军马才爱到那样!

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哎,你自己承认不,班长?”正在替战士补鞋的他,笑了笑,没吱声

儿。众战士逼他回答。

无奈之下,他真挚地说:“其实呢,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为谁驯养军马?为骑兵部队嘛。军马是骑兵不会

说话的战友。我们今天多爱军马一分,军马明天就会以忠诚多回报我们的骑兵兄弟一分。爱马也等于爱人

啊!”于是战士们都肃然了。

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大哭了一场——家信中说,他家那匹马病死了。他想,如果自己没

参军,那匹马是不会病死的……

从此以后,他更爱一匹枣红军马了。它端秀的额头上,有像扑克牌中的方块似的一处白毛。他给它取了个

名字叫“白头心儿”。他家那匹马的额头正中也有“白头心儿”,只不过马身不是枣红色,而是菊花青色

的……

“白头心儿”救了他一命。那一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另一匹马的背上一头掼了下去。恰巧“白头心

儿”随着受惊的马群冲过来,它一口将他叼起,否则,他将毙命于万蹄之下无疑……

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有的军马从此做了普普通通的劳役马;有的做了什么

风景区的观娱马,供游人骑着迎景区,照相;有的被什么特技马术队买走了,“白头心儿”便在其中。

“白头心儿”被买走时他在场。那马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任买主鞭打叱喝,岿然不动。他不忍眼见它受

虐,轻轻拍着它脖子,对它耳语般地说:“‘白头心儿’啊,何苦的呢?乖乖跟人家走吧,啊?我不会忘了你

的,有一天我会把你买回来,让你成为我的马的!”——分明,马听懂了他的话,马头在他肩上磨蹭了几番,

生了根似的马蹄才终于迈动起来……

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中的一个。上级批准他们鸣枪告别军马场,每人鸣枪的次数可以和自己入伍的

年限一样,但他只鸣放了七枪,

指导员说:“老兵,我替你数着呢,你还差一枪。”

他双眼噙泪回答:“指导员,我不满八年军龄,差四个月……”

如血的夕阳沉到地平线以下了,当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夜幕降临时分,他们乘军车离开了军马场……

他突然拍着军车驾驶室的棚盖大喊:“停车!”

车停下了。

他喃喃地说:“我……我好像听到了‘白头心儿’的嘶叫……”

然而其实只有风声……

这提前四个月退役的“老兵”,在归乡的途中,在一个地界毗连大草原的小县城里,竟然发现了“白头心

儿”。更确切地说,是那马首先发现了他。

他循着马嘶声望去,见“白头心儿”也正望着他,卧在一幢砖房前,马旁,一根高木杆上挂着一块牌子,

牌子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吕记马肉”.他走近它,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

马肉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军马在为某电影摄制组效劳过程中弄断了一条腿,看来废了,只有杀死卖肉了。

他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出了一个数,那笔钱超过他的复员费,而老板却不肯让价。

“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了为止。”老板认为他傻,认为那马永远也站不

起来了,便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精心照料“白头心儿”。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起来了。老板被他感

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并且,还白赠了他一副马鞍。

于是这“老兵”和曾救过他命的那一匹军马,朝行暮宿,向着他的家乡,开始了他们的“长征”……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胡子拉碴、风尘仆仆,穿一身军装的男人,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有“白头心

儿”的长鬃枣红马蹒跚地来到家门前。

他激动地叫了一声:“妈!”老母亲惊喜地认出他是她那参军八年一次也没探过家的儿子!

他惭愧地说:“妈,我的复员费几乎都花光在路上了……”

他又说:“妈,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了家乡的山头,俯瞰着几处穷困得近乎败落的村子,他对“白头心

儿”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帮我把咱们的家乡彻底变个样儿吧!”马儿安闲地吃着青草……

(有删改)

文本二:

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 年的军马落泪了

西藏墨脱,从军 16 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

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 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

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

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 22 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

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

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

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摘编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本一有战士说老兵“对咱们的感情呀,比对军马差一大截哪”,老兵“笑了笑,没吱声儿”,说明他默

认了这个战士的说法。

B.文本一写“白头心儿”救了老兵一命,后来老兵又在马肉店救了“白头心儿”,老兵与军马之间相互救助

源自彼此深厚的感情。

C.文本二马勇称军马为“老战友”,这样的称呼既带着军营生活的特定色彩,也体现了“铁蹄”在他心目中

的地位。

D.两个文本分别讲述了老兵、马勇与军马之间的感人故事,既突出了战士对军马的爱,也突出了军马对主人

公的忠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本一写老兵养过马,了解马,爱马,这既交代了他工作出色的原因,也为后文描写人和马的真挚情感埋

下了伏笔。

B.文本一关于“如血的夕阳”和“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兵退役离开军马场时沉重的

心情。

C.“胡子拉碴”“风尘仆仆”“蹒跚”等描写外貌和动作的词,突出了老兵回乡时的落魄与寒碜。

D.两个文本都写到“老兵”和“军马”,两个形象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作品更有

感召力。

8.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的老兵形象更丰满,请简要分析。(4 分)

9.两个文本内容相近但艺术表现不同,请从叙事和描写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

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

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

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

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苟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

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

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

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逐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

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

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费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

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

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

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

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

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屈突通为隋A 将 B 共国家C 战 D 于潼关E 闻京城F 陷 G 乃引兵H 东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C.济,指过河、渡,与杜甫《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意思不同。

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

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

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

C.平定薛仁杲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

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

D.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

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

(2)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

14.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送郑户曹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赢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广

文: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淡如”,杜甫曾赠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15.下列对诗歌所用典故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颔联中诗人用“在陋巷”而“不改其乐”之典,将郑户曹比作颜回,赞颂他虽身处贫寒却品德高尚。

B.颈联承上写了郑户曹的贫困,诗人化用杜甫的诗歌,表现出对他一直做小官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C.诗人用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淡如”的形象赞美郑广曹虽物质匮乏,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

D.诗中所用郑太、郑虔的典故,都是“郑姓”,切合被赠诗者之姓,可视为苏轼擅长用典的一个表现。

16.本诗尾联向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具体列举了种种凭借外物获得益处的现象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进行了总结。

(2)《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引》中“____________”

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3)“空”字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诗人常用以形容环境的空旷宁静,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也常用以表达一种悲凉伤感的情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历来是最受关注的环节。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说,

“我们想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个团体的事,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点火

仪式,我们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

9月 23 日晚,当开幕式进入主火炬点燃环节,超过1 亿的“数字火炬手”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

象的数字火炬手,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线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据悉,整场开幕式以“潮”为主要标识,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分“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

手同行”三大篇章。沙晓岚介绍, :既体现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又展现中国式现

代化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既以美美与共体现中国与亚洲各国携手同行,又以“数实融合”彰显智能时代的中

国科技创新。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4 分)

19.请联系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的内容,分析文中划线短语的特殊寓意。(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题

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以规模庞大的莫高窟闻名于世。

1600 余年时光的醇厚、绵远,缓缓淌过历史的河床.敦煌千年的兴衰荣辱,尽数藏在壁画繁复绚烂

的图纹中,藏在佛像的默众生的眼睛里。敦煌的文物,因岁月的洗礼而留下伤痕,因时间的沉淀而弥足珍贵。

修复,首当其冲。自 20 世纪 40 年代起,一群壁画修复师来到这片承载着厚重文明的土地,将毕生的心血奉

献给了守护敦煌的事业。

这些震惊世界的绝美壁画,在世人眼中固然是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但修复师乔兆广却看到了另外一些东

西。每次进入有壁画病害的洞窟,乔兆广都会关注哪里出现了破损,哪里出现了空鼓,哪里起了甲……一名优

秀的医生不仅要有一双“妙手”,更要具备一颗“仁心”,一名优秀的壁画修复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壁画这样脆弱的古代遗迹来说,修复若不能常怀“厚道”之心,只把它视为一种程式化的工作,那么

修复很可能就成了破坏。对于乔兆广来说,修复壁画早已不单单是一份工作,同他所修复的壁画一样,那倾注

的心血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那流经指掌的时间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那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也成了人类

文明的一部分。

20.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 分)

21.结合材料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单句,可以适当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

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

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

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 2024 届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给魏国带来的丰足粮食”错,根据原文

“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敖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

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可知,“香饽饽”指秦国屯兵储粮。故选C 。

2.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C.“扭转了对刘邦极为不利的形势”错,由原文

“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可以看出,扭转了对刘

邦极为不利的形势的是“一番筹谋”,而非“鸿沟”。故选C 。

3.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B.“强大起来的魏国变得富饶,带动整个中原地

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错,原文为“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

全国的经济中心”,“中原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是魏国带动的结果。C.“历代统治者均为了通航而

修整鸿沟支流”以偏概全,原文只提到“东汉王景奉命治水”“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唐开元十年,玄

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并

不能概括为“均修整鸿沟支流”;且“为了通航”于文无据。D.“‘鸿沟’又焕发了新生,正如河南的

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错,由原文“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

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在隋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还在其他地方得到

焕新与延续”可知,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不是“鸿沟”焕发了新生的体现;“鸿沟”焕发新生指的是新

时代“鸿沟”内涵的变化。故选A 。

4.鸿沟在战国时代是一条连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水运河道;楚汉相争时成为项羽楚国与刘邦汉国的分

界线;隋唐宋代,“鸿沟”部分水系得到修缮,是重要的漕运干线;如今,“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代表着隔阂和差距。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和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可知,鸿沟在战国时代是一条连通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水运河道。

结合“汉四年,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可知,楚汉相争时成为项羽楚国与

刘邦汉国的分界线。

结合“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

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可知,隋唐宋代,

“鸿沟”部分水系得到修缮,是重要的漕运干线。

结合“‘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着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成语词典中能找到‘判若

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作‘不可逾越的鸿沟’”可知,如今,“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

号,代表着隔阂和差距。

5.文章系统介绍了鸿沟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还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人文内涵,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具有学术

性;使用学术性的语言形式,如对相应的地名加以注释说明,引用古书原文,突出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文章用大量笔墨介绍了楚汉相争这种耳熟能详的故事,选材上具有通俗性。文章用“热好盒饭”这样生活

化的语言来揭示秦国使魏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或:文中用“香饽饽”这样的

语言来揭示秦国利用鸿沟进行屯兵储粮的便利,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和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术性:“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 228 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

一计黄河淹城”“汉四年,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

滥,甚至平均 20 年就发生一次决溢”“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

今时今日”,材料以时间为轴,向读者纵向介绍了鸿沟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识,具有学术

性;“公元前 361 年,魏惠王自安邑(山西南部)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

仓食”,使用学术性的语言形式,如对相应的地名加以注释说明,引用古书原文,突出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通俗性:“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

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楚军虽夺取敖仓,却取而不守,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

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汉四年,项羽与刘邦约定,中

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材料夹叙夹议,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吸引读者阅读,选材上具有通俗性;

“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香饽饽”等多处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又颇具生活

气息,具有通俗性。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A.“他默认了这个战士的说法”错,从后文老兵真

挚的话语看,他对人和对马的爱是一样的。故选A 。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突出了老兵回乡时的落魄与寒碜”错,应该是突

出了老兵为马付出,花光了复员费,牵着马回乡的艰辛。故选C 。

8.虽然都爱军马,爱军营,但文本一把老兵的这种爱升华到了爱马如命、爱岗敬业的高度。文本一还塑造了

老兵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形象,文本二没有表现老兵马勇的这一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人物形象的能力。两则文本中老兵的形象都爱军马、爱军营。但文本一中老兵形象

更丰满。

文本二表现马勇爱马主要是告别这一段“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

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

而文本一中老兵退伍回家的途中又遇到了军马“白头心儿”,它的腿断了,要被杀了卖肉,“他请求老板将

‘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出了一个数,那笔钱超过他的复员费,而老板却不肯让价”“‘我白替你打工行

不行?’‘多久?’‘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了为止。’”可知,老兵用自己所有的复员费赎回马儿,还打工还

钱,体现老兵爱马如命。

文本一开头写老兵对战士们说的话,“无奈之下,他真挚地说:‘其实呢,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为谁驯养军马?

为骑兵部队嘛。军马是骑兵不会说话的战友。我们今天多爱军马一分,军马明天就会以忠诚多回报我们的骑兵

兄弟一分。爱马也等于爱人啊!’”可知,老兵在部队全心全意为骑兵部队驯养军马,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

文本一末尾“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了家乡的山头,俯瞰着几处穷困得近乎败落的村子,他对

“‘白头心儿’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帮我把咱们的家乡彻底变个样儿吧!”可知,老兵退伍后发誓建

设家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文本二没有表现老兵马勇的这一特点。

9.文本一叙事详细,围绕老兵与军马的故事,讲述了取名、被救、惜别、救治、返乡等情节;文本二叙事

简略,简要叙述了马勇和“铁蹄”之间的一个故事和马勇惜别“铁蹄”的一个场面。文本一叙事按照情节先后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