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1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
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如
果完成不了定额任务,工人们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当然,倘若超出
了任务,就会得到半瓶伏特加作为奖赏,超出部分的木材,托可可夫斯基将他们囤积在一个
仓库,并不急着马上运回莫斯科。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
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
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
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
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
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
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
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
一分。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
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
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
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
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对卡
尔说,你是这里唯一的政治犯,知识最深,你会懂得的。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
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
第1 页(共 24 页)
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
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
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下一步怎
么做,大家都很茫然,虽然传说战争要结束了,可是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他们将何去何从?
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
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
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一股小部队已经在开来的途中。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
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由于没有了工人,到来的士兵们也就没有采取措施,都纷纷离开了。几天前还是拥有
一千多人的伐木场,变得十分空旷和冷清。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
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
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
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
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
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
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第2 页(共 24 页)
B. 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
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工人内心的仇恨也有所缓和。
C. 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
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 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
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争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
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2(共 16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正月(节选)
孙犁
多儿十二岁当儿童团,十五岁当自卫队,那年全区的妇女自卫队验操,她投的手榴弹最
远。经过抗战胜利,经过平分土地,多儿今年十八岁了。几年间,不断有人来给她说婆家。
姐姐常常是妹妹的媒人,她们对多儿的婚事都很关心。腊月里,大姐分了房子、地,就
和丈夫商量上娘家去一趟,顺便问三妹的婆家说停当了没有。
丈夫答应得很高兴。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拿
个红包袱裹了,大姐就到小官亭来。
到了娘家,正赶上二姐也来了,她说村里正在改造她的懒婆懒汉。
多儿从冬学里回来,怀里抱着一本书,她的身子匀称结实,眉眼里透着秀气。娘儿几个
围坐在炕上说话,一下就转到她的婚事上去。开头,这是个小型的诉苦会,大姐说可不能再
像她那时候,二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样子;多儿把书摊在膝盖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娘说,有人给多儿说着个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大姐不赞成,
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
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没等她说完,娘就说:
“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
第3 页(共 24 页)
娘儿几个说不到一块,吵了起来。二姐说:“这也不投你们的心思,那也不合你们的意!
你们倒是打算怎么着呀?看看快二十了,别挑花了眼,老在炕头上。”
“别吵了!别吵了!别替我着急了!”多儿眯缝着眼,轻轻磕着鞋底儿说。
“我们不替你着急,替谁着急呀!”大姐说,“你说,你有对象了吗?”
多儿点点头。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是谁?”
多儿把书合起,爬下炕去跑了。
二姐追出去把她拉了来:“你说出来,大家品评品评。”
“这是叫你审官司呀!就是大官亭的刘德发!”多儿说完,就伏在炕上不动了。
“德发呀!”娘和两个姐姐全赞成。德发是大官亭新农会的副主席。
二姐说:“你们想必是开会认识的。”
“区长给介绍的。”多儿低声说。
“人家定了日子没有?”
“就在今年正月里。”
“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合计合计吧!该添什么东西,我去给
你买去!”大姐嚷着说,“可不要像我那个时候,咱娘只给买了一个小梳头匣儿,就打
发着走!”
二姐说:“你还有个梳头匣,我连那个也没有,妹子,你说吧,要什么缎的,要什么花
的,我去挑几件,给你填填箱!”
娘说:“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稀罕那么个大花盆!”
多儿说:“你们说的那件东西,我都不要,现在我们翻身了,生产第一要紧。我们这里
有张机子,是从高阳那边过来的,一天能卸两个布,我想卖了咱家旧机子,买了那张新机子,
钱还是不够,你们要愿帮助我,就一个人给我添些钱吧!”
两个姐姐说回去就拿钱来。可是一提卖这张旧机子,娘不乐意。她说:“这是我从你姥
姥手里得来的家业过活,跟了我几十年,全凭它把你们养大成人,不能把它卖了,我舍不得
它!”
“这就是娘的顽固落后,”多儿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
“新的,我就不待见那些新的,你会使吗?买来放着看样呀?还不如旧的办事哩。”娘
说。
第4 页(共 24 页)
“不会使,学呀,”多儿笑着说,“我们什么学不会?从前,我们会打日本吗?会斗地
主吗?不全是学会的?”
“娘就是这样保守。好像舍不得你这穷日子似的,什么也不愿意换,往后有了好房子住,
你还舍不得离开我们这小破北屋哩!”多儿说着又笑了。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到底是依了她。第二天,多儿叫来几个一头儿的小姑娘们,
把旧机子抬到集上卖了,又去买了那张新机子,抬回家里来。她把里屋外间,好好打扫了一
番,才把这心爱的东西,请进屋里去,把四条腿垫平,围着它转了有十来个遭儿!
新机子使这小屋的空气改变了,小屋活泼起来,浮着欢笑。
多儿对娘说:“什么也在这张机子上,头过门,我要织成二十一个白布。把布卖了,赚
来的钱,就陪送我,娘什么也不用管。”
娘帮她浆线落线。她每天坐在机子上,连吃饭也不下来。她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的光
亮。在结婚以前,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头发变得那样黑,脸为什么老是红着?她拉动机子,
白布在她的胸前卷出来,象小山顶的瀑布。她的头微微歪着,身子上下颤动,嘴角上挂着猜
不透的笑。挺拍挺拍,挺拍挺拍,机子的响动就是她那心的声音。
这真是幸福的劳动。她织到天黑,又挂上小小的油灯,油灯擦的很亮。在冀中平原,冬
天实际上已经过去,现在,可以听到村边小河里的冰块融解破碎的声音。
她织成了二十一个布,随后,她剪裁了出嫁的衣服和被面。
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的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
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冬天,她给它包上干草涂抹上泥,现在她把泥草解开,把小桃树扶
了出来。
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挑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从腊月到正月,这一段日子过的特别快,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多儿的喜日了。
多儿把小院打扫干净,就在屋里藏起来。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时代孕育出不同气息的青春。小说重点写多儿的婚事,从整体上可看作是多儿
在革命战争年代健康成长的故事。
B.文中大姐夫“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的情节,
突出了大姐夫贫穷而爱面子的特点。
第5 页(共 24 页)
C.文中母亲与两个姐姐闲话多儿的婚事的场景,充满了生活与时代气息,再现了当时人
们的生活,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D.文中的“填箱”,指的是亲友们给待嫁姑娘准备的嫁妆,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百
合花》中新媳妇儿的百合花被子也是“填箱”。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简笔勾勒,突出多儿娇羞的神态,传达出丰富的意味。
B.本文内容围绕着“多儿的婚事”展开,有“母亲和姐姐操心婚事”“多儿为自己准备
嫁妆”等主要情节,以小见大,凸显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叙写自由,不受限制,可以多角度的描写人物,叙述事件,作
者隐藏在故事的背后,有时会跳出来对多儿的表现进行点评。
D.“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这句话意在赞颂受过教育的女孩多儿能言善辩,口才
好过母亲,一代更比一代强。
(3)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多儿这一人物形象。
(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娟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
风格,被归为“诗体小说”。请以《正月》为例,从情节、人物、语言等角度,说说诗
体小说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20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
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
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
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
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
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
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
第6 页(共 24 页)
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
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
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
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
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
当鱼溃【注】。”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
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
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
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
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
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
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
第7 页(共 24 页)
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
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
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
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
职。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
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
大有可为。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第8 页(共 24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 小题,共6分)
5.默写。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 ,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
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街巷河桥的
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 , , ,”三句,由市内说
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
边的天然壕沟。
(4)《望海潮》中“ , ,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
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
一面。
(5)《望海潮》中“ , , ,”几句,描写了杭
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
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
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 , , ,”几句,写不论白
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
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达官贵
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
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8)《望海潮》中“ ,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
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
西湖之美。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共1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9 页(共 24 页)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
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
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
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
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
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
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
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
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
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
阵子愣愣地张望。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第1 段中的几个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B.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C.你怎么不说了呢?
D.你就这样去上学?
(2)反问具有强烈的肯定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问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做
着了补花的活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一)语言文字运用2(共9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疫情应对能力是当下衡量各国国家治理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中国疫
携防控卓有成效,不仅成为 2020 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成为与世卫组织
合作向他因提供疫苗等抗疫资源最多的国家。中国对新冠疫情研究及防控的探索与实践,确
保了国民整体健康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稳步推进。中国坚定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并向国
际社会提供疫苗等公共产品,促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相比之下,个别西方国家的
“政治抗疫”“甩锅抗疫”害人害已,一些媒体和舆论与他们在中国抗疫叙事议题上默契配
合,捏造出中国隐瞒疫情的假新闻,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在国际抗疫中,
第 10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