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政治试题
满分 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60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新年贺词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
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
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说明(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照亮国人
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一个个英雄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讴歌英雄的伟大实践
A. B. C. D.
2. 恩格斯认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
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
进。以上论述启示我们(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通过阶级斗争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A. B. C. D.
3. 父亲在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
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逻辑思
维要求的( )
A. 矛盾律 B. 排中律 C. 同一律 D. 充足理由律
4. 坐落在汉口的古德寺是武汉一张精美的名片,吸引游客探访。该寺是上世纪 20 年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
化、东南亚文化交融的结晶。其建筑融合了古罗马、哥特式、清真寺多种风格,在很多细节构造上,采用
中国元素。古德寺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元素( )
能为人们带来有意义的文化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不受历史条件限制,满足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
第1页/共7页
体现了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承载了时代的印记
A. B. C. D.
5.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 2030 年前碳
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 )
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源于实践的思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 B. C. D.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
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强调发扬
深圳精神,是因为()
A. 思维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 思维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 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7. 2022年 10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这颗卫星主要用于太阳耀斑爆
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研究,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古籍《山海经》
中,“夸父”是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
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为此,先进天基太阳
天文台的中文简称被命名为“夸父一号”。由此可见(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古籍能够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
A. B. C. D.
8.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两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高扬精神之旗,强调要
“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指出这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
远震撼人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
第2页/共7页
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 B. C. D.
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段论述( )
A. 没看到事物的动态性,犯了形而上学错误
B. 正确坚持了动态性思维
C. 没看到事物的静态性,犯了诡辩论的错误
D. 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绝对静态性和相对动态性的统一
10. 近年来,多个文化类综艺“爆款”推出,如《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长
河;《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号,唤起了人们深藏于心的诗意;《国家宝藏》以文物为镜,映照出中华文
化的万千气象……这类节目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其文化价
值是( )
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考虑市场需求
注入现代元素才能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 B. C. D.
11. 科学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逻辑学的规律是科学规律;
所以,逻辑学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一个三段论,在关于此推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这一推理是归纳推理
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科学规律”是大项
“逻辑学的 规律”是小项
A. B. C. D.
12. 在当前国际社会撕裂、族群对立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
于凝聚人心,化解乖张和戾气。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探求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期冀这一基因
是可复制、模仿的。材料表明( )
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现今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第3页/共7页
借鉴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与文化认同紧密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涵养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A. B. C. D.
13. 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有别于西方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战争、掠夺和控
制基础上的现代化。战争是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与最暴力手段,狭义上的战争不包括冷战、冲突与摩
擦。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和平”与“狭义上的战争”是反对关系
“和平”与“狭义上的战争”是矛盾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交叉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是属种关系
A. B. C. D.
14. 小李是山东人,他喜欢吃馒头;小王也是山东人,她也喜欢吃馒头;小陈也是山东人,她也喜欢吃馒
头。我所认识的山东人都喜欢吃馒头。因此,可以得出( )
A. 并非有的山东人喜欢吃馒头 B. 有的山东人喜欢吃馒头
C. 所有山东人都喜欢吃馒头 D. 并非所有山东人都喜欢吃馒头
15. “所有的马都是动物,所有的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的白马都是动物”的推理的形式结构符合逻辑
规则,推理是正确的;“所有的马都是动物,所有的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的牛都不是动物”的推理的
形式结构不符合逻辑规则,推理是错误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思维形式结构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思维形式结构不正确,它就是无效的推理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是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A. B. C. D.
16. 2023年4 月,中尼民俗文化交流节活动成功举办。通过精彩的中国民乐表演、传统舞蹈展示、中国书法
团扇、尼泊尔海娜手绘体验等人文交流环节搭建“友谊之桥”,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拓宽涉侨企业合作领域,
助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两国交流发展做出贡献。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 )
加强相互借鉴,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
缩小文化差异,促进两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
第4页/共7页
深化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A. B. C. D.
17. 狄仁杰碰到一个案子,门窗完好无损并且死者毫无反抗的痕迹。他问:“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回
答:“根据这种情况,应该是熟人干的。因为只有听到熟人的叫门声,两位高手才会毫无防备的去开门,
才会被谋杀。”下列判断与元芳的回答逻辑类型一致的是( )
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人流离失所
因为成绩进步了,所以老师表扬了他
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贵
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才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A. B. C. D.
18. 在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度;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
这一推理是()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类比推理 D. 必然推理
19. 60 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某社
区青年志愿者配合物业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整治。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青春践行着雷锋精神。这一精神
( )
在 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
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物质力量
具有提升全民族文明素养的功能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A. B. C. D.
20. “所有苹果都是水果,所有香蕉都不是苹果。所以,所有香蕉都不是水果。”根据三段论的有关知识,
对该推理结构错误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
A. 在逻辑上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B. 中项“苹果”在前提中周延了两次
C. 没有遵循“两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的规则
D. 大项“水果”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第5页/共7页
21.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
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
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
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
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
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
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不断得到实现。
材料一 1986 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 863 计划),并把发展航天
技术列入其中。国务院组织了全国多位科学家对计划建议进行了大半年的论证,当时论证了很多方案,最
后专家们建议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我国的空间站。
材料二 1992年9月 21 日,中共中央常委会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
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22年6月5 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
站在轨组装建造,这意味着历经 30 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
想。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 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乙两同学因疫情相约在乙同学家共同上网课。一天中午吃完午餐,甲、乙两同学从餐厅移步客
厅,两人边听新闻边观赏窗外飘着的雪花,甲同学提议以刚才午餐餐桌上的食物和窗外飘着的雪花等概
念,各列举一个三段论推理,甲、乙两同学的推理分别如下:
甲:雪是白色的,棉花不是雪,所以棉花不是白色的。
乙:白菜是植物,芹菜是植物,所以,_____。乙同学思考良久,没有办法推出结论。
第6页/共7页
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甲、乙两同学的推理。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其改编的版本层出不穷。对人们来讲,红楼梦的故事早已耳
热能详,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红楼味道。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爱情故事,也可以把它
当作一个家族兴衰的侧面记录,还可以当作创作者那个时代里社会横切面的浮世绘。
2023年2 月,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在天桥剧场上演,在东西方艺术融合中带观众重温红楼故事。
色雷舞剧《红楼梦》在编排上以原著中的“木石前盟”为切入点,以“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为线索
来挖掘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中国式诗意情感,并采用了抽离(思维脱离自身的感官束缚来思考的能力)——进
入——再抽离的叙述方式,让芭蕾在以神话色彩为基础的爱情故事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
具中国意韵审美。主创团队在服装造型上也采用了“东西方宙美融合”的创新呈现方式(如下图),以“拨
开云雾”为设计思路,将纱与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丝绸进行结合,从反差中寻求共性,营造出中国传统
水墨画的意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 200 字左右。
第7页/共7页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政治试题
满分 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60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新年贺词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
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
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说明(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照亮国人
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一个个英雄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讴歌英雄的伟大实践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启示我们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材料不侧重于要弘扬科学
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符合题意。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说法错误。
: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让我们精神充满力量,是因为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照亮国人,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C。
2. 恩格斯认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
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
进。以上论述启示我们(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通过阶级斗争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A. B. C. D.
第1页/共 16页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
:材料未涉及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说法错误。
:习近平指出……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句话启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正确。
故本题选B。
3. 父亲在看完老师的评语后勃然大怒,质问儿子:“你说,你都跟谁打架了?”儿子说:“我没有跟别人
打架啊!”父亲说:“你还嘴硬!这上面不是写着‘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吗?”这位父亲违反了逻辑思
维要求的( )
A. 矛盾律 B. 排中律 C. 同一律 D. 充足理由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材料中这位父亲的 话违反了同一律,而未涉及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ABD 不符
合题意。
C: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题中的父亲在看儿子
的操行评语时,明显混淆了“打架”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C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4. 坐落在汉口的古德寺是武汉一张精美的名片,吸引游客探访。该寺是上世纪 20 年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
化、东南亚文化交融的结晶。其建筑融合了古罗马、哥特式、清真寺多种风格,在很多细节构造上,采用
中国元素。古德寺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元素( )
能为人们带来有意义的文化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不受历史条件限制,满足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
体现了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承载了时代的印记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德寺是上世纪 20 年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交融的结晶。其建筑融合了古
第2页/共 16页
罗马、哥特式、清真寺多种风格,在很多细节构造上,采用中国元素。古德寺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是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承载了时代的印记,能为人们带来有意义的文化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正确。
:历史条件是客观的,“不受历史条件限制”的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强调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但不是融为一体,排除。
故本题选B。
5.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 2030 年前碳
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 )
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源于实践的思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针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
动方案,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
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符合题意。
: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错误。
故本题选B。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
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强调发扬
深圳精神,是因为()
A. 思维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 思维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 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事物,思维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事物,故 A 错误。
B:正确发挥思维的能动性能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故 B 错误。
第3页/共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