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1 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图 1
A. 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 B. 已出现宗法分封制的雏形
C. 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D. 奴隶主统治阶层斗争激烈
2.周代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开始是由周王室委派,所记材料也要送交王室保存。春秋
后,诸侯国自立史官,利用自己的纪年来记载历史,他们注意选用当时有学识的人担
任。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B.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 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提升 D. 历史记录影响历史发展
3.汉初思想家、政治家陆贾在《新语道基》中指出:“君子握道而治,依德而行……
虚无寂寞,通动无量。”这一思想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顺应了汉初的社会需要
C. 促成了西汉国力的鼎盛 D. 消除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4.自汉武帝元封五年起,刺史开始在常住地方设立固定治所。下表是东汉部分刺史治所
与所在郡国的治所情况。这样的安排
刺史 豫州刺史 扬州刺史 凉州刺史
所在郡国 沛国 九江郡 汉阳郡
郡国治所 相 阴陵 冀
刺史治所 谯 历阳 陇
A. 意在保障有效监察 B. 造成了社会政治的混乱
C. 强化了郡国的实力 D. 说明更重视对郡的防范
5.唐朝前期政府的正赋为租庸调,另有户税和地税两种附加税,后期户税和地税在国家
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这种变化折射出
A. 均田制逐渐瓦解 B. 人身控制的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矛盾的激化
6.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
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
时
A. 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 B. 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 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 D. 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7.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大越,西经今甘
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至元十八年(公元 1281 年)“自安南大罗城(今越
南河内)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
A. 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 B. 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
C. 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 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8.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
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
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A.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 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 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 D. 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9.刊刻于 1807 年至 1829 年的《高厚蒙求》保存了大量的西学知识,它是徐继畲撰写
《瀛环志略》初稿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但 1848 年正式刊刻时,《高厚蒙求》却从其参
考书中消失。材料说明
A. 传统理念束缚作用减弱 B. 晚清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西学东渐促进思想更新 D. 新旧思想矛盾冲突较为尖锐
10.1901—1906 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
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
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 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 B. 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
C. 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 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
11. 中共某次会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
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
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一会议()
A.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 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 说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辩证地看待工商业。1949 年 9 月,
一方面为繁荣经济,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写入《共同纲
领》;另一方面,为限制私人资本的消极性,鼓励其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由此可
见,中国共产党()
A. 采用了符合时宜的经济政策 B. 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之中
C. 摧毁了国民政府的经济根基 D. 调动了工商业者建国的热情
13.下表是 1956 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 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 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 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B. 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C.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 D. 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14.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反过来又俘虏了野蛮的征服
者。”作者旨在强调
A. 希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 B. 文化先进国家军事实力弱
C. 罗马法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D. 希腊文明领先于罗马文明
15. 公元前 5—4 世纪中叶,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
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大的
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这表明当时雅典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16.12 世纪时,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建立司法令状制度,令状要求郡长调查被告的土地是
否被错误处置,王室法庭要根据陪审员的答复而作出判断,以便解决土地争端问题。
这使自由民纷纷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投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A.法制秩序破坏 B. 国王权力加强 C. 民族意识觉醒 D. 领主权力扩大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记述 文献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 《后汉书东
史料一
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 夷传》
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
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岘港);又船行四个
《汉书地理
史料二 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两个多
志》
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
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九年(公元 97 年),徼外蛮及掸国(今缅甸)王雍由 《后汉书西
史料三
调遣使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 南夷传》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
《史记大宛
史料四 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武帝)因益发使抵
列传》
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
材料二
中国丝织品的西传,在元代又出现了一个热潮。早在蒙古西征时期,就把一些中国织
匠带到伊斯兰世界。元朝初年,我国就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专门掌管海外贸易。元朝政
府于 1284 年在杭州和泉州设立市舶都转运司,由政府出船只和本钱,招人前往海外经商,
然后分成。14 世纪上半叶,大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出发,两次乘海舶周游世界。元代中西
往来活动的高峰,当推马可波罗的访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人头脑中的“西
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实实在在地扩展到了欧洲。欧
洲使者不断东来,蒙古也派使者西去。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文献记述蕴含的有关汉代对外交往的历史信息,并具体阐释这些
文献记述的价值。(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其成因。(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
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 年 4 月)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
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 年 3 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 年 2 月)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
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
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 年 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6 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8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系,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
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朝贡起源于先秦的分封制,秦汉以后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时
期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由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通的发达,朝贡制度更加完善。明代
是朝贡制度发展的顶峰,其制度达到了缜密的地步。然而,进入清代以后,朝贡制度出现
了严重的衰落,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国
际社会的融入更多地表现出中国式的“积极主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对与不同国家
外交关系进行的重新组合,以及由此展开的“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在外交目标上,更注重“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
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更强调“坚持开放、不搞封
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外交价值立场上,更明
确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摘编自刘骞《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时代意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朝贡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清代后,朝贡制度
衰落的原因是什么?(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外交新思路。(8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城市近代化是城市开始摆脱与乡村的多种同一性而具备独具个性的近代文明形态。具
体表现在工厂企业的兴起、内外贸易的发展、近代金融机构的出现、经济制度的变革、科
学技术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近代化、文化样式和价值观的近代化
等。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
建市镇的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与中国不同,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
力、工业革命等内力作用实现城市近代化。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影响中国与西方城市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并予以评述。(要
求:主要因素须具体,观点须表明,赞成材料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2024 届高三 12 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16 AABAA CCACB BAAAD B
17.(14分)
(1)信息:对外交往方式有战争,但以和平交往为主;对外交往的范围以周边国家和
地区为主;对外交往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贡赐贸易鲜
明。(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价值:史料一有助于研究西汉时日本的状况及与我国的交流;史料二有助于了解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与海外交流;史料三有助于了解东汉与西南周边民族
交往;史料四有助于了解西域诸民族历史及中原与西域的交往。(4分,任
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政府支持并鼓励对外贸易;政府设立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海陆交通空前扩
展与畅通;中外人员往来频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2分,任答2
点,言之成理即可)
成因:蒙古西征拓展了丝路;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疆域辽阔;农业、手工业、商
业高度发展,国力强盛;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政局稳定;海陆交通
发达;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18. 【答案】(14 分)
内涵:(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2 分)
表现:民主革命时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
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4
分)
(2)成就: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8
分,从理论、经济、政治、外交等四个角度作答即可,每个角度综述或回答典型成就均
可)
19.(14分)
(1)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受先秦时期分封制的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古代中国的繁荣富强);儒家传统文化和宗法观念的影
响;地理中心观和文化中心观的形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
善,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更加密切。(每点2分,任答2点得4
分)
衰落的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西方国家的侵略破坏了东亚传统的华夷秩
序;西方近代外交思想的传入。(2分)
(2)改革开放后,为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我国调整了外交思路,实行全方位外交的新思路。
(2分)这一外交新思路有利于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促
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或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
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助于反
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意义每点1分,任答四点给4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0.(10 分)示例一
主要因素: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促进城市近代化发展。西方:工业革命推动城
市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评述:赞成该观点。西方城市近代化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而中国城市近代化主
要受列强入侵的影响。
理由: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通
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城市,西方列强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开设
银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建设与管理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
城市之中。同时,在通商口岸的外资企业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所以,列
强的入侵使通商口岸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旅。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工业革命推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
诞生,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日常
生活的同时,也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管理
职能发生改变,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城市面貌发生改变。可见,工业革命是西
方城市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外敌入侵不仅开启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大门,而且持续推动着该进程的发
展;西方城市近代化则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所以,中西方城市近代化的
主导因素有较大差异。
示例二
主要因素: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促进城市近代化。西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近
代化的发展进程。
评述:不赞成该观点。中西方城市近代化的发展主要受内部因素影响。
理由: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兴办近代企
业,如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受洋务运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城市中的阶
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见,洋务运动大大地推动了中
国城市近代化发展进程。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近代工矿企业的创办吸引了大量人口
移居,一批新兴工业城市诞生,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也造
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犯罪滋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管理职能发
生改变,着手解决交通拥堵、治理环境污染等,城市面貌发生改变。可见,工业革命
时期近代企业的兴办是西方城市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中西方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开启均与内部兴办近代企业密切相关。
【评分细则】
未正确答出主要因素,扣2分;
未表明观点,扣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依据,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亦可同等赋
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将中西方城市近代化放置在时空背景下,认识到推动中西方城市
第一等级 近代化的主要因素,能运用辩证思维对材料观点进行比较合理的
(8—10 分) 评价。对影响中西方城市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概括比较准确,分析
有条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
第二等级 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只对影响中西方城市近代化的主要因素进行
(5—7 分) 简要概括和简要评价,条理较清晰,逻辑较严密,语言基本流
畅。
第三等级 未正确分析出主要因素,也未能结合时空背景,对材料主题概括
(0—4 分) 不准确,评价不全面,条理性差,缺乏逻辑,语言不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