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
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单项选择题:1-13 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
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并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
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
( )
A.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C.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D.使民本思想贯穿于周朝始终
2.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
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
因是( )
A.统治者的雄才伟略B.君主权力的强化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D.综合国力的增强
3.西汉政府将百姓编户入籍,被正式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
口数,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
专卖,官营贩运,并对工商业者加重征税。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有效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直接促进西汉商业繁荣D.政府对城市控制更严格
4.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
是( )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
农村劳动 农村劳动力人 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 户数
力人数 数
980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75 5.4%
1078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
1102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5.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
狄传等境内民族传,《元史》中《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
贡属关系的诸国,不再为境内各民族立传。这一变化说明元朝( )
A.朝贡范围的拓展B.华夷思想的淡化
C.行省制度的推行D.对边疆控制加强
6.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
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
7.《共同纲领》第 55 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有利于 ( )
A.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开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
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D.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
8.图一是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
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
是( )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 50 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图一
9.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 个,超过8
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 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
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私营经济的发展受限B.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0.9-13 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如图二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实质上反映了庄园
图二
A.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单位B.各项设施的基本齐备
C.掌管从生产到精神等各方面D.耕地全部由农奴耕种
11.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
贵的”;17 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
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12.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 个,1965 年增至 10 个。下表是按地,区分
配情况,这表明
A.非洲已开始主导安理会席位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第三世界”影响力提高D.两极对峙影响席位分配
13.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1999年 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单项选择题:14-15 题,每题3 分,共6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 分,选出最
佳选项,多选不得分。
14.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
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
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综合
上述材料可知,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 )
A.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B.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C.反映了古代大一统宇宙观念D.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和时代性特点
15.18 世纪以前,英国公路发展缓慢。18 世纪下半叶开始收费公路的普及进程加快,出现“收
费公路热“,到 18 世纪晚期,伦敦、中西部和北部的大城市及其周边道路都已成为收费公路。
英国公路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推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资本的扩张D.工业革命的推动
第卷(非选择题,共 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其中 16题 20 分,17题 20 分,18题 15 分,共 55 分)
16.(2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给予北方移民安置点以郡、县的建制,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称侨郡、
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至数百”,
形成了州中有州,县中有县的“插花地”,同一地区出现了不同行政区划,造成地名系统的大
混乱。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晋成帝时下令土断,将白籍用里伍形式重新编制,
使之固定在土地上,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税役,改籍当地州郡县。许多侨州郡县也被省并。
但直到隋朝重新划定政区,大举省并州县,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才根除掉侨置州县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政府采取“侨郡、侨县”管理模式的原因及弊端。
(10 分)
材料二 宋代把全国人户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两大类。坊郭户是城镇居民,乡村户则是居
住在乡村的人户。在户口版籍上还有主户与客户之分。坊郭户划分主、客户的依据主要是有没
有房产等生活资料,乡村的主户是指那些占有土地、向国家交税的农户。因为主户一般都要向
官府交税,又称为税户。
在宋代以前,客户的含义是外来的客籍户。到了宋代,客户成了佃客的同义语。一些没有
任何生产、生活资料,只能租种地主土地和租赁房屋的客户,又被称为“浮客”。唐代以前佃
客只作为地主的部曲,不另立户籍,宋代的客户另立户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摘编自吴泰《宋朝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0 分)
17.(2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臧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
化,并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8 分)
材料二 1921 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
下,现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 年 5 月,全俄中央执委会
须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祖(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同年 10 月,全中央
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偶劳动的范围,把土地的期限是长
到 12 年。
一一据王斯德《20 世纪的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921-1922 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
方面的异同,并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农村改革政策(12 分)。
18.(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三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
图四19 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
阅读和分析两幅地图,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 年天津市滨海八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45分)
1-5 CBBDD 6-10 DCCCA 11-13 ACC
14:A1分,B0分,C1分,D3分 15:A1分,B1分,C0分,D3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其中16题20分,17题20分,18题15 分,共55分)
16.(20 分)
(1)原因: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难度;促
进江南地区开放的需要;维护南方政权稳定的需求。(6 分,任意三点给 6 分)
弊端:造成了地名系统的混乱;“白籍”的存在不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4 分)
(2)特点: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出现主户与客户之分:让农民全面编为国家的编户齐民。(4 分,任意两点给 4
分)
影响:有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打击了衰落的士族地主力量。(6 分)
17.(20 分)
(1)变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全面抗战时期,推行“减
租减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平分土地的政策。(6 分)
共同因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 分)
(2)异:苏俄:允许土地出租和使用雇佣劳动;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的,农民
掌握土地的使用权。(8 分,其中相同点的 4 分,土地公有制 2 分,使用权 2 分)
评价:一方面,解放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模
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无法适应新时期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改革。
(4 分)
18.(15 分)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2 分)
15、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直接练习,世界开始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伴随着欧洲的殖民
扩张、殖民掠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 分)
19 世纪晚期,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实力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半
殖民地,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掠夺,将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工业革命还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电报等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
、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8 分)
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全球化。(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