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历史+答案

2024-04-30·8页·1.3 M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汉代墓葬葬具、壁画上使用的主要颜料来源。这一变化

反映了

表1

时期 来源

史前 采集天然矿物颜料、动物鲜血、植物颜料

商周 提炼铜锡铅铁、铅白 铁黄等

汉朝 制作合成硅酸铜钡

A.审美情趣的提升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墓葬规格的提高 D.生产技术的进步

2.邓通受汉文帝宠信,获得蜀郡严道县的铜山,遂铸铜钱

(见图1)。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

而流布天下。邓通钱的流行

A.改变了汉初经济思想

B.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

C.体现了盐铁官营政策

D.中兴了秦朝货币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汉水中上游的南阳、襄阳、汉中等地,无

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这一时期聚落形态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动乱的加剧 B.宗法传统的影响

C.农耕经济的需求 D.士族制度的兴盛

高三历史——1— (共6页)

4.848年沙洲 (敦煌)人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 (河西以及陇

右地区)失地,向朝廷献上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867年,张义潮以

69岁高龄前往长安,并终老于此。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边疆治理能力提高 D.国家向心力犹存

5. 表2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

表2

皇室消费 俸禄支出 军费支出 赈济支出 赈灾数额

年份

(占比) (占比) (占比) (占比) (万两)

1480 23.37% 26.25% 49.15% 1.23% 7.67

1552 34.86% 24.06% 40.59% 0.50% 6.1

1602 52.89% 14.18% 32.44% 0.48% 13.8

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

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 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

6.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的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

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这一系列举措意在

A.逐步恢复社会秩序 B.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C.削弱地方军阀实力 D.满足北方粮食供应

7.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修筑了胶济铁路。该铁路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

段 (见图2),德国修建这些路段的主要意图是

A.扩大势力范围 B.掠夺经济资源 C.建立军事基地 D.镇压人民反抗

高三历史— 2— (共6页)

8.20世纪20年代出现一批探讨人类社会进化历程的作品,如蔡和森的《社会进化

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

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反映了

A.学术与时代紧密互动 B.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

C.救亡图存方式的转变 D.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

9.1937年11月成立的陕北公学开设了四门课程,即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由此可知,其创办的主要意图是

A.坚持敌后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

C.培养抗战人才 D.提高国民意识

10.表3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

中地区农村

表3

阶级成分 户数 人口数 田亩数

地主、富农 15 户 69人 2521.82亩

雇农、贫农、中农 327 户 1293 748.13 亩

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

11.1978年12月,我国52名访问学者和科学家赴美国进修、研究。这一年,我国还

向28个国家派出了480多名留学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B.实现了外交领域新突破

C.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D.基本完成教育体制转型

12.早期苏美尔城市的统治者有几种称呼,如“恩”、“恩希”、卢伽尔等,其原

意分别为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耕地之主、军事领袖。由此可知,当时的苏美

尔地区

A.王权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B.以农耕文化为主导

C.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D.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13.13世纪后期,意大利里卡迪尔银行曾为英王爱德华一世两次征服威尔士的战争

提供巨额贷款,英王则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并偿

还以往所欠银行定金。由此可知

A.国际贸易催生了近代银行业 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会特权

C.王权强化与银行业相伴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转型

高三历史 — 3— (共6页)

14.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 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

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 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

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

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

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

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

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 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 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

16.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在中学道德教育科目课程中大量引用了中国成语或

俚语,如“守望相助” “远亲不如近邻”;通过文天祥事迹阐释“义”的内涵

等。这反映了当时新加坡政府注重

A.倡导国家认同 B.完善基础教育

C.吸收优秀文化 D.提高儒学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8分, 18题8分, 19题24分, 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社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但多以失败结束。1171年

,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

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

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

丰年如遇人户请贷, 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 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

穷谷耕田之民。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

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

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 由担保户 “均备纳足”。

——摘编自朱熹《社仓事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的社仓能成功运营的原因,并概括其体现

的社会治理理念。

高三历史— 4— (共6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

地发现了13座曾侯 (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

为相关证据:

组别 序号 史料出处 相关信息

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

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 在曾地建邦。

第 合葬墓编钟的铭文

组 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

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合葬墓铜缶的铭文

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

第 曾侯璵墓编钟的铭文 期吴国伐楚, 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

组 奔曾国。

《左传定公四年》 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

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 常使马匹行人

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 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

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 以妨碍汽车行驶。在

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

,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

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 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

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

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 苏联援建的第

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

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 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

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品类齐全、配套

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

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 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高三历史— 5— (共6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

国不同的解决途径。(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8分)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

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 冲突、 融合。 图3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

者关系图。

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3 及所学知识,对这一

迁徙加以阐释。(要求:在答题卡的图4中用“”标出该人口迁徙活动方向;运用

图3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表述成文。)

高三历史 — 6— (共6页)

2023—2024 学年福州市高三 4 月质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D B A B A C C C A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8 分)

原因:利率有利于社仓良性运作;灾年、平年均行贷放, 既保障饥民必需的生 活,也保护生

产力恢复;官督民办,士绅参与管理,发挥社会基层力量作用,规 范借贷,减少营私舞弊;

民户具保的规定形成贷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作用。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理念:重视发挥地方在国家治理中积极性;社会救济与扶植生产相结合。基层

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相结合。(4 分,答出两点即可) 18.(8 分)

选择:第一组(1 分)

论证:出土于曾侯夫妇合葬墓的编钟铭文和铜缶铭文可相互印证。芈加嫁到 了随国,而

在出土的墓葬中,她是曾侯的夫人,由此推断出曾国和随国是同一个 国家。(3 分)

理由:第一组证据是出自同一考古现场的实物证据,且可相互印证;(2 分) 第二组证据

均记述了楚昭王亡命他国的史实,但出亡地的名称记述不一,仅可推

断出亡地可能异名同国。(2 分) 19.(24 分)

(1)问题: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 扰;传统观

念与舆论的影响;(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途径: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完善(4 分)

(2)从无到有;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品种单 调到完善的

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从单一机械化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

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8 分,答出其中 4 点即可)

(3)因素:政府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外来援助;行

业竞争;社会需求;(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0.(12 分)(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