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答案

2024-05-11·23页·4.9 M

赣州市2024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024年5月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反映出( )

A. 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B. 手工业技术的 进步

C. 礼制的形成与发展 D. 远古文明多元一体

2.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

史料 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 《魏书序

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 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 《辽史》卷

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 《金史百官

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志》

A. 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 B. 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 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 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第1页/共7页

3. 东晋政权依靠士族势力的支持而建立,然而面对国家的贫弱,政府曾多次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还不时

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控制士族势力发展 B. 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C. 增强政府经济实力 D. 稳定南迁侨民人心

4. 《唐律疏议名例六》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真宗时期,官府已不允许将奴婢作为财产处

理,而且主人犯罪时,奴仆也不再被连带而没官,他们大部分被遣散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 门第观念淡化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贱民阶层消失

5. 明朝以前,作为中央机构的 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属仅有四司。而明清时期

的户部,按地区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这说明明清时期

( )

A.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 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C. 国家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D.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6. 如图反映的是清政府为应对时局的新举措,其目的是( )

A. 加强对外交流 B. 全面学习西方 C. 培养科技人才 D. 践行实业救国

7. 1893 年,在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终于下谕废除了 1717 年颁布的禁海令,允许人

民出海贸易和海外华侨归国,并颁布了许多保护归国华侨的条例。这一政策( )

A.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 B. 表明清政府谋求融入到国际社会

C. 体现政治体制重大变革 D. 一定程度保护了海外华侨的利益

8. 20 世纪 30 年代,朱德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

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

欺辱。”其主要目的是( )

第2页/共7页

A. 打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进攻 B. 团结彝族人民渡过难关

C. 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D. 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9. 如表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租界名称

苏州日租界、沙市日租界、福州日租界、汉口日租界、杭州日租

1945年 11

界、厦门日租界、天津意租界、鼓浪屿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港

月 24日

使馆区、上海公共租界。

1946年2

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月 28日

A.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升 B. 联合国维护了中国主权

C. 各国在华特权彻底废除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终结

10. 1984年6 月到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决定在武汉、沈阳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截至9

月,试点城市已达 52 个,其中省会城市 21 个,沿海开放城市8 个,其中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市实行

计划单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表明( )

A.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中国试图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D.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1. 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

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

害、债务、奴隶等方面。该法典( )

A. 规范并消除了社会矛盾 B. 体系较为完整和系统

C.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 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12. 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哥哥葛西姆在穷困潦倒时,来到城市里寻找工作机会……阿

里巴巴帮助马尔基娜卖布,虽然没有签订契约,但是双方按照约定完成支付。类似现象在古代波斯的城市

经常可以看到。这表明( )

A. 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 雇佣关系受法律规范的保护

C. 商业关系中重视契约精神 D. 社会稳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3. 如图是 1750 年的法国版画《哲学家的午餐》。举手发言的是主持这个时髦沙龙的伏尔泰,其右侧是狄

德罗等思想家。这反映了( )

第3页/共7页

A. 空谈哲学问题不利社会进步 B. 沙龙活动成为时髦休闲方式

C. 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主要诉求 D. 思想家们对思想自由的渴望

14. 1860年-1900 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 增长甚至比人口增

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 1.4%至 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

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A. 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B. 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 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 D. 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5. 1927年9 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 3000 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

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

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 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 B. 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

C. 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 D. 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

16. 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法国于 1959 年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并反对美国在法国领土上

存储核武器;1963 年法国拒绝签署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主导的《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1966 年宣布将退

出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摆脱美国控制保持独立自主 B. 提高自身在欧洲共同体地位

C. 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D. 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

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

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

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

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第4页/共7页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 236 处,前期为 155 处,后期 81 处,前期约占

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 104 处,南方 51 处,

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

情况看,后期 81 处水利中北方仅为 14 处,南方 67 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

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

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

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

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

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

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

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

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

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5页/共7页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非洲引起了重大变化,战时生产激增以满足原料和食物需求,许多殖民地

大力发展了基础设施以增强重要战争物资的采掘和运输。此外,数十万非洲军队不仅在非洲,而且在欧洲

和亚洲服役和战斗,因而一代新人阅历了更加广大的世界,他们在战后回来时带来了与他们离开时大不相

同的观点。每一场战争结束时,复原的军人无例外地都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非洲的情形正是如此。

此外,曾经用来争取非洲人支持战争的反法西斯主义和亲民主主义的宣传,并未从非洲人心消逝,既然值

得为了民主到欧洲去战斗,那么为什么不能为了民主在非洲战斗呢?非洲民族主义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到

了。

——摘自凯文希林顿(英)《非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殖民国家侵略非洲的进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非洲民族主义的一个新时代即将来到了”的原因及意

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 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以下是夏衍 1949 年前的简历。

1900 年 10 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 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 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 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第6页/共7页

1919 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 2 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 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 年 2 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 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 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 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 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

《狂流》等 4 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 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 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

密,条理清晰)

第7页/共7页

赣州市 2024 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024年5月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反映出( )

A. 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礼制的形成与发展 D. 远古文明多元一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图1 是蛋壳黑陶高柄杯,它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

陶,是龙山文化蛋壳黑陶器的典型代表,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和数量较

多,线切割技术和玉雕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技法娴熟,玉料的切割技术在制作斜口筒形玉器、曲面牌饰

等器类上广泛使用,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 项正确;蛋壳陶杯反映的技艺高超无法体现阶级分化和

礼制的形成,排除A 项和C 项;图片中的陶杯和玉器是不同类型的手工技术,无法体现一体化,排除D

项。故选B 项。

2.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

史料 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 《魏书序

第1页/共 16页

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 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 《辽史》卷

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 《金史百官

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志》

A. 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 B. 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 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 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

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民族的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

所尊,宜先。”可知,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的文化认同;根据材料“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

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可知,对华夏既有文化认同又有制度认

同,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

断增强,未体现边疆治理,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未涉及因俗而治,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 东晋政权依靠士族势力的 支持而建立,然而面对国家的贫弱,政府曾多次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还不时

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控制士族势力发展 B. 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C. 增强政府经济实力 D. 稳定南迁侨民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政权虽然是在士族的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国家经济比较

薄弱,东晋政府多次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可以增加田税;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

使北方南渡的民众土著化,让他们同本土人一样承担赋役,这有利于增强政府经济实力,C 项正确;东晋

政府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及“土断”政策虽然触及一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但无法达到控制士族势力发展的目

的,相反,士族势力在东晋时期得到发展并控制了朝政,排除 A 项;上述政策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没有必然

第2页/共 16页

联系,排除 B 项;要求南渡人口与当地人口一样承担赋役不利于“稳定南迁侨民人心”,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唐律疏议名例六》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真宗时期,官府已不允许将奴婢作为财产处

理,而且主人犯罪时,奴仆也不再被连带而没官,他们大部分被遣散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 门第观念淡化

C.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贱民阶层消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奴婢地位低下,“律比畜产”而宋朝真宗时期,“官府已不允许将奴

婢作为财产处理”“奴仆也不再被连带而没官”“大部分被遣散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政府对奴婢的人

身控制相对松弛,A 项正确;“门第观念”是基于人出身的家族不同而形成的观念,而材料强调的是奴婢

的人身依附关系,两者不是同一概念,排除B 项;“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是指士族与庶族的身份和社

会地位缩小,而材料所指向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两者的指向不同,排除C 项;“贱民阶层”在元朝得到

强化说明该阶层并未消除,排除D 项。故选A 项。

5. 明朝以前,作为中央机构的 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属仅有四司。而明清时期

的户部,按地区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这说明明清时期

( )

A.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B. 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C. 国家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D.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以前的户部机构相对简单,而明清时期的户部“按地区

划分辖司,下设十三个清吏司,各掌其分省之事,每司下属四科”,而且管理的事务增多,可知“国家治

理水平有所提升”,C 项正确;户部的设置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管理与治理水平上,与“君主专制制度”

无关,故排除A 项;“封建经济日益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B 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D 项。故选C 项。

6. 如图反映的是清政府为应对时局的新举措,其目的是( )

第3页/共 16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