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5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

2024-09-21·9页·111.2 K

2024 年 9 月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2 级高三9 月月考试题物 理命题人:刘兴叶 唐静漪 审题人:刘道欧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组成,共 6 页;答题卷共 2 页.满分 100 分,时间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 46 分)注意事项: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第 17 题,每小题 4 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第 810 题,每小 题 6 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 .如图所示,利用卷扬机将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当重物运动到图示位置时速度为 v, 连接重物的钢丝绳与竖直杆夹角为, 则此时卷扬机缠绕钢丝绳的速度 v0为A .B .C .D .v cos vcos v sin vsin 2 .如图所示,竖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为 112 m,升降机 运行的最大速度为 8 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1 m/s2。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 0,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 .14s B .16 s C .22 s D .28s3 .如图,轻质细杆 AB 上穿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C,将杆水平置于相互垂直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系统 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左侧斜面与水平面成 30角,重力加速度为 g,则右侧斜面对杆 AB 支持力的大小为A .mg B . mg D . mg4 .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下列速度 v 和位置 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5 .质量为 M 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内壁为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A 为半圆的最低点,B 为半圆 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恰好与竖直墙面接触,内有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用推力 F 推动小滑块由 A 点向 B 点缓慢移动,力 F 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此过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推力 F 先增大后减小B .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 .墙面对凹槽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D .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6 .物块 P 、Q 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 P 的质量为 2 kg,如图甲所示。开始 时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处于原长,t =0 时对物块 P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 F,t =1 s 时撤去,在 01 s 内两 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恒力 F 的大小为 1.6 NB .物块 Q 的质量为 0.5 kgC .t=1 s 时,物块 Q 的速度大小为 0.4 m/sD .t=1 s 后,物块 P 、Q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7 .如图所示,小明取山泉水时发现水平细水管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水桶高的三倍,在地面上平移水桶, 水恰好从桶口中心无阻挡地落到桶底边沿 A。已知桶高为 h,直径为 D,重力加速度为 g,则水离开出水口的速度大小为A . B . C . D . 8 .倾角为, 质量为 M 的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质量为 m 的物体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在再 对物体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 F 使物体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 .物体在匀速下滑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斜面体的总重力B.物体在匀加速下滑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斜面体的总重力 C .物体在匀速下滑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等于零D .物体在匀加速下滑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零9 .“刀削面”是我国传统面食制作手法之一。操作手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将面削到开水锅里,如 图甲所示。某次削面的过程可简化为图乙,面片(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 v0=2 m/s 水平飞出,正好沿锅边 缘的切线方向落入锅中,锅的截面可视为圆心在O 点的圆弧,锅边缘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45, 不计空气阻 力,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面片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为 0.2 mB .面片运动到锅边缘时的速度大小为 2 m/sC .若面片落入锅中后可沿锅内表面匀速下滑,则面片处于超重状态D .若面片落入锅中后可沿锅内表面匀速下滑,则所受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10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 v1=2 m/s 向右匀速传动。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 P 、Q 的质量均为 1 kg, 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 时刻 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向右的速度 v2=5 m/s ,P 与定滑轮 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小物体 P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4,传送带两端距离 L=5 m, 绳足够长,g=10 m/s2。关于小物体 P 的描述正确的是A .小物体 P 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14m/s2B .小物体 P 将从传送带的右端滑下传送带C .小物体 P 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 m/sD .小物体 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第卷(非选择题,共 54 分)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计 16 分)11.(6 分)某同学发现手机软件有测角度的功能,于是结合软件的这个功能,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和 一瓶矿泉水等器材设计了一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实验时,先将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墙 上的钉子 A 上,另一端挂一瓶矿泉水,如图甲所示;然后将两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A、B 上, 另一端连接于 O 点,在 O 点下方挂一瓶同样的矿泉水,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 与竖直方向的偏角 、, 如图乙所示。适当改变钉子 B 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多测几次。(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 .图乙中弹簧长度相同 B .测量弹簧的原长C .测量图甲、乙中弹簧的长度 D .实验中结点 O 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2)该同学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分别作出了图丙和图丁,其中正确的是图 (选填“丙”或“丁”)。 (3)该同学测得甲图中弹簧长度,乙图中和, 他 (选填“能”或“不能”)根据(2)中结论 求出一瓶矿泉水(含瓶)的质量。12 .(10 分)智能手机内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显示手机运动的加速度。某实验小组利用智能手机 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实验步骤如下:将轻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与手机相连接,手机下端通过细绳悬挂钩码并记录钩码的 质量为 m;开始时保持手机和钩码处于静止状态,并打开 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功能;剪断悬挂钩码的细绳,手机加速度传感器记录 手机加速度 a 随时间 t 的变化并拟合绘制出 a-t 图 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面问题:(1)剪断细绳瞬间手机的加速度对应图乙中的 (选填“A ”“B”或“C”)点加速度;(2)剪断细绳瞬间手机受到的合力大小 F 等于 (用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改变所悬挂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测得多组(a ,F)数据并绘制 a-F 图像,如图丙所示,由 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该小组同学要根据绘制的 a-F 图像进一步测量手机的质量,他们对该图像分析得知,图线的斜率为 k, 则手机的质量为 ;(5)从乙图可以观察到,即使整个实验装置看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手机依然显示有微小的加速度扰动,为了减少该扰动造成的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选项代号)。A .使用质量较大的钩码组 B .将弹簧更换为不可伸长的细线C .将弹簧更换为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 D .让钩码组的质量远小于手机的质量三、本大题 3 小题,共 38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步骤和明确的答案。13 .(10 分)如图所示,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倾角为 。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电动机作 用下,从斜面底端 A 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至 B 点时达到速度 v,之后做匀速运动至 C 点,关闭电动机, 物块到达最高点 D ,CD 段长度恰好与 AB 段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求:(1)CD 段长 x;(2)AB 段电动机牵引力 F1 与 BC 段电动机牵引力 F2 的比值。14 .(12 分)如图所示为跳台滑雪轨道简化模型,AB 段光滑曲面为加速滑道,BCD 段圆弧滑道为半径 r=16m 的 姿态调整滑道,左侧与 AB 段平滑连接,右侧与水平跳台 DE 连接,EF 段为倾角为 30的速降斜坡。质 量为 60kg 的滑雪运动员从加速滑道滑下后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点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v1=20m/s,经过 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2=15m/s,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的最高点 P 恰好在 E 点的正上方 h=7.2m 处,最后落 在斜坡上的 Q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速降斜坡足够长,sin37=0.6,cos37=0.8, 求:(1)运动员在 C 点时受到圆弧轨道的弹力;(2)水平平台 DE 的长度;(3)经过 P 点之后,运动员距斜坡的最远距离(结果用根式表示)。15 .(16 分)如图所示,质量 m 1 kg 的长水板 A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 m 1 kg 的物 块 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 0.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0.1。现用一水平力 F=9N 作 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 t 1 s,撤去拉力。最终物块没有滑离木板。设物块 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10 m/s2 ,求:(1)撤去拉力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v1;(2)木板的最小长度 L;(3)物块最终与木板右端的距离 s。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