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部分:《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
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
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
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
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
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3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
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
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
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
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
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
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
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
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
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
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
观点。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途径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优
秀作品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
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7、矛盾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
的,又是客观的。
5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对优秀作品事物在优秀作品进修,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8、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
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一种方法认
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世界上优秀作品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
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
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
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
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
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
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11、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6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
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姿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
得支票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
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
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
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
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
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
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
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
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方法论】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
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
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
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用;反之,起阻碍
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方法论】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反对脱离社会需要的自我设
计,也反对否定个人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8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
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科学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
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基本
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顽强拼博的精神,
立足本职,作出更大的贡献。
2. 第二部分《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家、国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
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国家机构
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
利和自由、公民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
利益
(一)我国的国体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P6
(1) 国家的含义
任何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组成。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
9
家具有主权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
性。
国家还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因此,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2) 国家的性质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
握国家政权)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
志。
(3) 民主与专政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
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关系 民主 专政
适用范围不 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和人民内 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
同 部 力量
区别
实施方式不 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以少 以国家力量的强制为实施
同 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 特征
10
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 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
功能不同 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 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
管 的稳定。
理国家。
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联系
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4) 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具有对内外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
定”、“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
和交往职能”)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P12
(1)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2) 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4)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5) 人们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的统一。表现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的广泛性表
11
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享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人民民主实行大多数人对少数敌人的专政。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
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人民民主专政,它在概念的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
(6)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重要性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现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新的时代内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3、我国的国家职能 P17
(1) 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反映。
(2) 我国的国家职能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
对内职能主要有:
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经济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
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建
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对外职能主要有: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