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13人口与城市1.(2022江苏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1)画出“胡焕庸线”,并写出两个端点所在省份的简称。(2)简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3)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黑、云或滇(2)人口密度最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3)不赞同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解析】本题以人口密度概念、胡焕庸线及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胡焕庸线”端点、我国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及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由所学可知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直线。两个端点所在省份黑龙江省简称黑,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胡焕庸线”如图(2)由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复杂,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最小。(3)由材料知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各地在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上是存在差异的,并不代表人口分布不合理。2.(2022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与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表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亿人)。年代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城镇人口0.81.32.03.04.76.8乡村人口5.25.98.38.58.36.9(1)依据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下图中补充完善并绘制城镇化变化折线图。并据此说出我国城镇化的变化特点。(2)阐述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3)说明城市化对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作用。【答案】(1)折线图;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后城镇化速度加快。(2)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3)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变化、城镇化的作用和意义的有关知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根据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可以计算出各年的城镇化水平。从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后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可从促进工业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等来分析。城镇化加快,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城镇化会推进科技的进步,提高科技水平;城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速度会加快,会拉动巨大的经济内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3)城市化可从对污染物的处理、美化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来分析。城市化对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城镇化使污染物得以中排放,加强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城市化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和美化环境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加快我国乡村振兴的步伐。3.(2021北京昌平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表为1950-2010年巴西与美国城镇化率统计表(%)年份1950197019902010巴西35.255.873.384.3美国6473.67880.7(1)绘制1950-2010年巴西和美国城镇化率折线图,对比说出巴西城镇化特点。巴西首都,原来是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偏居东南一角。为了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和开发,1956年,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用了三年多时间,在原先荒凉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建筑独特、环境优美安静的现代化城市。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迁都巴西利亚。(2)分析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的主要自然原因。(3)说明巴西迁都对该国的影响。【答案】(1)如图: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水平已超过美国。(2)里约热内卢位于热带沿海,气候过于湿热;巴西利亚虽然也位于热带,但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四季如春),更适宜人类生活。(3)加强了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沿海地区城市的人口压力(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欠佳等问题);缩小了中部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差距;有利于国防安全。【解析】(1)以纵坐标表示城镇化率,以横坐标表示年份,根据表格的数据描出点对应的位置,然后用不同曲线连结即可。如下图。对比两国曲线可以看出,巴西城镇化时间晚,但发展速度快,2010年城镇化水平超过美国。(2)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两个方面分析。气候:里约热内卢位于热带沿海,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地形: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的定居。(3)巴西迁都对该国的影响:一方面,缓解了里约热内卢众人口、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巴西中部和内陆地区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平衡,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巴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第三,巴西把首都迁移到内陆,加强了对中部地区的控制,同时有利于巴西的国家安全和稳定。4.(2021山西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下,每一块土利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下图示意某城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的变化。(1)在图中用直线表示出住宅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的变化规律。(2)指出在图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并在图中画出最有可能成为工业区的范围。(3)我市某中学拟组织以“太原古县城空间结构研究”为主题的研学之旅。请你帮助他们确定研学的主要内容。【答案】(1)见下图(介于商业与工业之间)。(2)同心圆模式。见下图。(3)了解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绘制古城平面图;确定古城形态;了解古城的主要功能分区;找到古城的中轴线及其上的主要建筑;了解古城兴衰变迁的原因;提出保护建议等。【解析】(1)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的相同点是: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不同点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商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最大,工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最小,住宅用地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越远递减较小(介于商业与工业之间)。(2)在图示因素影响下,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自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最高,自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形成同心圆模式。(3)研学主题是“太原古县城空间结构研究”,可以从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角度阐述;如可以了解古城的形成,探究古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绘制古城平面图,确定古城的外部形态;以及古城的主要内部功能分区选址的因素、地域结构模式等;找到古城的中轴线及其上的主要建筑,了解古城的文化与景观的关系;通过历史资料了解古城兴衰变迁的原因;针对古城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等。5.(2021陕西西安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北方M市城区规划图,图中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高级住宅区等。(1)说出影响M市城市形态的因素。(2)M市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拟建设生态防护带,在图中合适位置用斜线画出卫生防护带范围。(3)判断图中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形;河流;铁路。(2)画在功能区和之间。(3)合理。理由:功能区位于城市外缘;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少。【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M城规划在南北两处山地之间,又在河流交汇处,并且沿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发展,因此,M城的地域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铁路的影响。(2)本题考查生态防护带的相关知识。生态防护带的作用主要是隔离工业区的污染和噪声,故应分布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3)本题考查高档住宅区布局的相关知识。为高档住宅区,其布局合理:据图可知,功能区位于城市外缘;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少;地势较高,自然环境优越;有多条道路通过,且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6.(2022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的情况是____。(2)图乙说明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中增速较快的是____;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____。(3)图甲说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是____;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是____。(4)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在图丙中画出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曲线图。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年1970年1990年2025年发达国家50%66.6%72.6%80%发展中国家17.0%25.4%33.6%57%【答案】(1)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快(2)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3)起步早,目前城镇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起步晚,目前城镇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4)依据表格中的数据相应画在图丙上。【解析】本题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图和世界人口超过百万城市的数量及变化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化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城市人口增长快,所以图甲中虚线代表代表发展中国家,实线代表发达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较发达国家快(2)根据图中信息,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中增速较快的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会导致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3)根据前面分析,图甲中虚线代表代表发展中国家,实线代表发达国家,根据图甲中信息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镇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城镇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4)依据表格中的数据相应画在图丙上,如图所示,7.(2022山西大同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调查名称:城市空间结构调查资料: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的经济活动类型,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进行了调查,汇总统计了相关数据(下表)。某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情况距市中心距离(千米)各类土地利用的租金(元/平方米)商业住宅工业060004200320014000350028002200028002400302100200040140016005070012006008007004008000(1)据调查资料,绘制三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市中心距离变化图。(2)据第(1)小题绘图结果,比较三条付租线的异同。(3)如果城市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推测三类功能区的分布范围并说明理由。【答案】(1)(2)共性:随与市中心距离增加,各类用地付租能力逐渐下降。差异:各类用地付租能力下降程度不同;商业用地付租能力下降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3)市中心到距市中心1.5千米的范围为商业区,在此地段,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强;距市中心1.5千米到距市中心3.3千米为住宅区,在此地段,住宅用地付租能力最强;距市中心3.3千米到距市中心8千米为工业区,在此地段,工业用地付租能力最强。【解析】本题立足某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情况,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1)绘制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市中心距离变化图,结合材料即可。由材料可知,距市中心0千米,商业用地租金最高为6000元/平方米,距离市中心3千米时,商业用地租金为0元/平方米,据此绘制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线条;距市中心0千米,住宅用地租金为4200元/平方米,低于商业用地,距市中心5千米,住宅用地租金为0元/平方千米,据此绘制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线条;距市中心0千米,工业用地租金为3200元/平方米,低于住宅用地,距市中心8千米,工业用地租金为0元/平方米,据此绘制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线条。(2)结合材料和第一小题的示意图可知,三条付租线的共同点是随与市中心距离增加,各类用地付租能力逐渐下降;差异在于各类用地付租能力下降程度不同,具体来说,根据三条付租线的斜率差异可判断,商业用地付租能力下降最快,距市中心3千米处即降为0元/平方米,而住宅用地次之,工业相对最慢。(3)结合所学知识,如果城市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则市中心到距市中心1.5千米的范围,商业所付租金高,说明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强,应为商业区;距市中心1.5千米到距市中心3.3千米为住宅区,在此地段,住宅用地付租能力最强,应为住宅区;距市中心3.3千米到距市中心8千米为工业区,在此地段,工业用地付租能力最强,应为工业区。8.(2019山东高三专题练习)读表,完成问题。根据数据在图中画出各种土地利用随距离变化的斜线图,并标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答案】如图【解析】本题以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各种类型用地的付租资金为材料背景,考查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画出各种土地利用随距离变化的斜线图,就需要结合表格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商店代表的就是商业区,在距市中心的距离为0处,租金为300元/平方米,距市中心1千米的地方为200元/平方米,距市中心2千米的地方为100元/平方米,距市中心3千米的地方就是0元/平方米。住宅区和工业区根据商业区的规律依此类推。中心商务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地租最高的是中心商务区;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次高,地租水平次高的是住宅区;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低,所以地租水平最低的是工业区。9.(2022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下图为福州一中校区平面图,请根据学校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特点,在图上绘制出不同功能分区(区域)。要求各区域之间要有分界线,在图中用、、、符号(至少四个)来表示划定的区域,并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出符号所代表的区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为教学区,为办公区,为运动区,为生活区。【解析】本题以福州一中校区平面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学校不同区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读福州一中校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可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实验楼、教学楼、科技楼和图书馆,属于教学区,标号为;行政办公楼,属于行政区,标号为;图中礼仪广场,篮球、排球、网球场,游泳池,足球场,体育馆属于运动区,标号为;食堂小卖部、宿舍楼,属于生活区,标号为。10.(2022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教学研究室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城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该市总体布局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构筑青山、秀水、绿树、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规划区功能不同,星马新城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高星组团是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暮云组团则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下图示意长沙市2003-2020年城市空间结构规划。(1)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2)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下图),绘制地租大致变化曲线。【答案】(1)区域产业分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楔入,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2)绘图如下:【解析】(1)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式易导致产业和人口过度集中,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向组团式发展,不同组团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促进区域分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有效避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同质竞争,组团间的相互干扰小,保证城市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进行。长沙市通过规划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组团之间嵌入有相应的绿地和风光带,既避免各组团的无序扩张,也保证了城市绿地和水域,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2)首先根据图示信息明确主轴线的位置,其中城市主体的地租应最高,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应为地租的次高值(地租整体低于城市主体),湘江风光带和浏阳河风光带作为城市生态用地,其地租相对较低。另外,沿主轴线的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的外围地区,其地租较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地区更低,由此绘制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地租变化曲线即可,如下图:11.(2021海南临高县临高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年份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19201.05.619403.64.819604.86.119807.94.4200011.14.4(1)根据表中提供的相关数据,在图中补画出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2)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指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3)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答案】(1)首先计算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然后利用描点法即可作图,如下图所示。(2)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较高;有的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城市在周边建设了一系列卫星城和工业区(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解析】(1)首先计算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方法为:城市人口除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总和,然后利用描点法即可作图。(2)从上小题绘制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曲线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加速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起步早,2000年后城市化水平超过70%,城市化水平高,但增速放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的国家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居住、就业条件逐渐恶化,加上私人小轿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城市居民陆续外迁;由于市中心地租昂贵,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人口增加;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卫星城和工业区。12.(2022山东青岛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镇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英国的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和规划师着力开发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区,并改善其生活环境,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城工作和居住,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1)参照19世纪和21世纪以来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下图),画出其他两个时期的人口流动方向。(2)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绘图如下:(2)伦敦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优美;城乡间有公路相连,交通便捷、小汽车的普及。【解析】本大题以英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不同阶段城镇化的特点及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1)根据材料“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可知,此时英国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即人口由城市和乡村迁往郊区。由材料“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可知,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画图如下:(2)由材料“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可知,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可从城市和乡村两个角度分析。城市由于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导致人口迁离;乡村地区则由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较少,环境优美吸引人口迁入;城乡间有公路相连,交通便捷,以及小汽车的普及,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13 人口与城市 (解析版)
2023-11-19·23页·2.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