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1.A(A 项,以偏概全。“认为”应加上“有人”或“某些人”。)
2.B(B 项,曲解原意。“直接传承”不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结合了现实需求和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一原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中国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差异,创造性地提出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3.B(B 项,谈的是“联合国存在的意义”,要“强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没有具体谈
到联合国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的具体举措和作用。)
4.中国人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中国始终倡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历史上从未殖民和侵略他国。
中国交往国际朋友,以合作共赢为思想起点,以和平发展为路径选择,以多元共存为价
值追求。
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会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时间贡献中国智
慧。(每点 1 分,能答四点即可)
5.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
供新机遇。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
应对全球威胁。
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点 1 分,能答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 4 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从材料二第二段“中国
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
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
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摘句子回答,可给一半的
分。因为材料二第一段侧重总结成绩,即“所做出的努力”,第二段侧重点是今后努力的
方向。这些表述分得过细,概括性不强。)
6.D(D 项,“哭声悲惨,张和就预感到要出事”与原文内容不吻合,有主观臆断的成分。也
许这个梦给张和带来了不安,但也可能是这个梦勾起了他对家人的思念,毕竟“他已经有
一年多没回家了”。)
7.B(B 项,整体表述似是而非,明显错误:一是“倒叙”,二是“趣味横生”。)
8.标题中的“紫禁城”是朝廷所在地,“鲥鱼汤”鲜美至极。以“紫禁城的鲥鱼汤”为题,更能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紫禁城的鲥鱼汤”为题,表明鲥鱼汤只供统治者“专享”,将矛头直指统治阶层,点明
了悲剧的社会根源。
标题中“鲥鱼汤”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捕鲥鱼——送鲥鱼——做鲥鱼汤等,使情节展
开的脉络更加清晰。人物的命运也因鲥鱼汤而浮沉。
正是这一碗“紫禁城的鲥鱼汤”,却使做鲥鱼汤的张和痛失爱子,这个小题材揭示了广大
老百姓被统治阶级所鱼肉的大主题。(每点 2 分,能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6 分)
9.以小见大。小说主要写的是捕鲥鱼、运送鲥鱼、做鲥鱼汤等小事,但这些小事都与“朝
廷定鲥鱼为皇宫贡品”相关,揭露了封建王朝贪婪腐朽、草菅人命的本性。小题材反映了
大主题。对比鲜明。刘老六与张和的对比,一喜一悲,悲喜皆因鲥鱼;官差送鲥鱼进京
供皇帝“专享”与张和堂弟进京报丧形成对比,对比中揭示主题。善于铺陈渲染。如开头
写春景和捕鱼过程不厌其烦,突出了这是个看似寻常却不寻常的日子以及鲥鱼的罕见珍惜。
并且运送鲥鱼、烹饪鲥鱼汤也用了铺陈渲染的手法,读来并不觉得繁琐,反而觉得构思巧
妙,重点突出。
(每点 3 分,其中手法 1 分,结合文本分析鉴赏 2 分;答两点即可给满分 6 分。若答其他
的表现手法且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10.D(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
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11.C(文中的“伯”不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而是指爵位等次“公侯伯子男”中的“伯”。)
12.D(D 项,整个表述对孔子的思想境界有所贬低,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死后留名”是针对
“君子”而言的;留名的目的是要传其道,影响后世;《春秋》“千古留名”不仅仅是文辞简
约,更是“指博”。)
13.(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
当,这样以后,才能成为君子。(“野”、“史”、“然后”各 1 分,大意正确 1 分)
(2)它的文辞描写都是都是寻常小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切近(身边
小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称文小”、“指极大”、“举类迩”各 1 分,大意
正确 1 分)
14.好礼守礼,为官有道,虚心好学 (每点 1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
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
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
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
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
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
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
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
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
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
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
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
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
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
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
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思想啊。”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