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生物+答案

2024-03-11·10页·1.2 M

石家庄市2024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

生 物

(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可作为维生素 D 等物质的溶剂

B.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

D. 细胞质中的 RNA 均在细胞核内合成并经核孔输出

2. 拟南芥发育早期的叶肉细胞中,未成熟叶绿体发育所需 ATP 须借助其膜上的转运蛋白 H 由细胞质基质

进入。发育到一定阶段,叶肉细胞 H 基因表达量下降,细胞质基质中的 ATP 向成熟叶绿体转运受阻。

成熟叶绿体方可正常行使其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B. 细胞质基质中的 ATP 进入未成熟叶绿体主要参与暗反应

C. H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表明叶肉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化

D. 成熟叶绿体行使其功能所需 ATP 在类囊体膜上合成

3. 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向酵母菌培养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出现灰绿色,说明一定有酒精产生

B. 依据绿叶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层析分离

C. 调查遗传病时,选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更容易推断其遗传方式

D. DNA 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中,在凝胶中 DNA 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有关

4. 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使细胞内 CO浓度升高时,CO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

B. HO 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更多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C. Ca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但载体蛋白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 大分子物质胞吞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膜上蛋白质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

高三生物 第 1 页(共 8 页)

5.某地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已知穗发芽率与淀粉水解有关。为探究 -淀粉酶

和 -淀粉酶活性在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

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经相应处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红粒管 1、白粒管 1 各加入相应提取液 0.5ml加入 1ml 缓冲液加入适量某试剂使 -淀粉

酶失活加入 1ml 淀粉37保温适当时间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

乙组:红粒管 2、白粒管 2 各加入相应提取液 0.5ml加入 1ml 缓冲液X 处理加入 1ml 淀粉37

保温适当时间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

结果显示:甲组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乙组的红粒管 2 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白粒小麦提取液应去除淀粉,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 pH

B. 乙组实验中的 X 处理是加入等量某试剂使 -淀粉酶失活

C. 甲、乙两组利用减法原理,分别研究 -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对发芽率的影响

D. 实验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6. 关于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B. 呼吸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C.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路径是光能ATP、NADPH 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 呼吸作用的能量转换途径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和 ATP 中的化学能

7. 空间转录组技术可测定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 mRNA。该技术设计了一种标

签 TIVA-tag(包括一段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该标签进入活细胞后与 mRNA 的腺嘌呤序列尾(真核

细胞 mRNA 均具有)结合得到产物 TIVA-tag-mRNA ,回收并纯化该产物之后,将 mRNA 洗脱下来用

于转录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IVA-tag 的主要组成元素与核糖体、染色体的基本一致

B. 推测 TIVA-tag 与 mRNA 结合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C. TIVA-tag-mRNA 的形成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该技术可获得特定活细胞中全部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表达信息

8. 关于基因结构、功能和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中的嘧啶数和嘌呤数不一定相等

B.基因工程中的抗逆性基因常来自于极端微生物

C. 基因指导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中,其化学本质不一定相同

D. PCR 技术可以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录和翻译

9. 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基因中胞嘧啶脱氨基转化为尿嘧啶属于基因突变

B. 栽培香蕉与其祖先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二者的性状差异仅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C.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出的单倍体玉米可提高玉米产量

D.若基因突变使 mRNA 序列延长,则其编码的多肽链一定会延长

高三生物 第 2 页(共 8 页)

10. 转基因抗虫棉可有效防治棉铃虫。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用在转基因棉田周围

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或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

A. 不同生物和棉铃虫的细胞色素 c 氨基酸种类的差异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B. 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没有影响

C. 这种混作种植方式使得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速变快

D. 种植高粱和玉米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维持棉田物种的多样性

11. 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之后,会诱导免疫调节性 T 细胞的增加,该细胞具有高度抑制活性,可在细

胞毒性 T 细胞清除病原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平衡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可能是 DNA 或 RNA

B. 人体内的 APC 都能特异性识别肺炎支原体

C. 调节性 T 细胞的增加使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D. 阿莫西林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12. 科研人员以油莎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6-苄基腺嘌呤(6-BA)和 -萘乙酸(NAA)对其

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CK 为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通过预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

B. CK 组油莎豆能萌发是因为其自身能合成 6-BA 和 NAA

C. 据图分析,生产上建议优先选用 2mg/L 的 6-BA 溶液处理油莎豆

D. 本实验中 6-BA 和 NAA 对油莎豆种子萌发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13. 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 -淀粉酶

B. 使用耐热的酿酒酵母,不会降低发酵时冷凝的成本

C. 加大酵母菌种的接种量,可缩短生产发酵周期

D. 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高三生物 第 3 页(共 8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14. 铜绿微囊藻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水华蓝细菌之一。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非核糖体肽(NRP)对铜

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科研人员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 NRP 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铜绿微囊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原核生物

B. NRP 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一定浓度范围内随 NRP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C. 随着时间的增加,NRP 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效果先增加而后降低

D. 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一定浓度的 NRP 处理可以抑制水华的发生

15. 女娄菜为 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体植物,其常染色体上 A/a 基因会影响性别,当 A 基因不

存在时,XX 个体发育为雄性不育株。为研究女娄菜高茎(B)和矮茎(b)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矮

茎雌株与高茎雄株杂交,F中矮茎雄株:高茎雌株:高茎雄株=4:3:1。若不考虑 XY 同源区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a、B/b 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 AaXX、aaXY

C. F雄性个体基因型共有 4 种,其中雄性不育株占 1/5

D. F中的高茎雄株可产生 2 种类型的正常配子

16. 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血清 TSH 水平是评价原发性甲减患

者甲状腺功能的最佳指标。维生素 D 缺乏会导致 Ca通道关闭和 Ca内流阻断,从而影响 TSH

信号通路,进而刺激垂体代偿性分泌更多的 TSH,同时也会使得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及利用能力

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甲减的发生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正常人相比,甲减患者体内 TRH 和 TSH 水平通常较高

B. 充足的维生素 D 水平有益于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C. 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甲减患者不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现象

D. 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调节紊乱的症状

高三生物 第 4 页(共 8 页)

17.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对猞利和雪兔的种群数量

做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 K 值,在 1890-1935 年,雪兔的 K 值大

约为 60000 只

B. 猞和和雪兔相互制约,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存在负反馈调节

C. 可食植物增加和猞州减少是雪兔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 猞利占据着稳定的生态位,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猞猁个体间及猞猁和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18.为了快速检测某病毒,以该病毒外壳蛋白 A 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 步骤和步骤分别向小鼠注射的是抗原和抗体

B. 步骤所用的 SP2/0 细胞的生长特点是能在体外无限增殖

C. 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可通过原代培养扩大其细胞数量

D. 利用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9 分。

19.(10 分)某团队研究了同一光输出功率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花形态建成的影响,结

果如图甲所示;同时研究了不同光质配比对火龙果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分组如下:CK

组(白光)、A 组(红光:蓝光=1:2)、B 组(红光:蓝光=3:2)、C 组(红光:蓝光=2:1),每组光输出功率相同,

结果如图乙所示。

高三生物 第 5 页(共 8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光既可为火龙果的光合作用提供 ,又能作为一种 影响和调控花的形态建成。

(2)由图甲可知,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 ,该光源的最佳补光时间是 小时/天,判断该光

源是最佳补光光源的依据是 。

(3)光合作用时,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 。由图乙可知,选用红光、

蓝光配比为 最有利于火龙果产量的提高,其原因是 。

20.(10 分)2023 年杭州亚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中,中国队夺得金牌。在激烈的比赛中,游泳运动员机

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迅速做出动作开始比赛,该反射属于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

件”),其最高级中枢位于 。

(2)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动作电位传到肌纤维内部可引起肌肉收缩。肌细胞膜产生

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 (填离子)的内流。

(3)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出现肌肉酸痛症状,主要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 积累了较多的乳酸,

该物质 (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运动前后能保持相

对稳定,原因是 。

(4)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催化乙酰胆碱分解,终止乙酰胆碱对突触后膜的兴奋作用。为进一步探究不

同负荷的游泳运动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做了如下实验:选取体重、年龄等身体

状况相似的成年雄性大鼠若干只,将其分为对照组、低负荷运动组(每天 15min)、中负荷运动组

(每天 30min)和高负荷运动组(每天不少于 2h,力竭标准),以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 AchE 活性

为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对照组 低负荷组 中负荷组 高负荷组

大脑皮层(U/mg) 0.69 0.58 0.51 0.52

海马组织(U/mg) 0.77 0.56 0.50 0.73

据结果推测,适量负荷运动可能导致大鼠 ,进而提

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但高负荷运动效果并不理想。请根据此项研究结果,为同学们提出改善学习

记忆能力的合理建议是 。

21.(10 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人类过度开垦以及气候变化造成土地退化。科研人员对三片面积相同

的弃耕农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和人工种植乔木等措施开展研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草本植物和节肢动物发生显著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

样地类型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 (只样本)

弃耕地 1.1 3.1 0.6

围封禁牧草地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地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地 1.6 10.0 1.1

注: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高三生物 第 6 页(共 8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去的几十年,气候变化使农牧交错区的草场逐步退化。人类开垦强度加大后,仅几年的时间

就出现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日天”的景象。与该地区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

响是改变了演替的 (填“速度”、“方向”或“速度和方向”)。

(2)物种丰富度指的是 。调查草本植物种数常用 。上述样地中,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 。人工乔木林地中草本植物种数比人工灌木林地低的

原因是 。

(3)在农牧交错区,往往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这既能保证农牧交错区的粮食产量,又能减轻该

地区的风沙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此种植体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在农牧交错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其原因是

22.(15 分)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科研小组从瘤胃中分离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

物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以纤维素为 的选择培养基进行 I 过程,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

(2)将 I 过程得到的菌液接种到充满 的密闭试管中进行过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试管壁的薄层

培养基上获得单菌落。与 I 相比,所用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是 。培养瘤胃

微生物时,除考虑营养物质外,还要考虑 、 和渗透压等条件。

(3)分离出某真菌的 W 基因可编码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中 W 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向右。

为使大肠细菌产生该酶,以图中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基因操作。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

点如表所示。

高三生物 第 7 页(共 8 页)

W 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利用 PCR 技术对 W 基因进行扩增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

与质粒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 。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

入 W 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 的启动子。

限制酶主要是从 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应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中质粒,

使用限制酶 切割图中含 W 基因的 DNA 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 W 基因的重组质

粒。

23.(14 分)桑蚕(2n=56)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桑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

料。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a)为显

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 I区

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对桑蚕进行基因测序,应检测 条染色体的核苷酸序列,图示中“?”应为 (填

“雌”或“雄”)。

(2)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雌桑蚕基因型是 。选取纯合结椭圆形茧体色正常雄桑蚕与纯

合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雌桑蚕杂交获得 ,表型及比例为 ,F自

由交配获得 ,中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3)纯合体色正常雌桑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杂交,子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桑

蚕,检测发现,该突变体染色体数目正常。学习小组对该突变体出现作出假设:此体色油质透明

雄桑蚕是染色体上片段丢失导致的。经查找文献发现,桑蚕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不能存活,

染色体片段缺失的杂合子可存活,且非专业人员对桑蚕的性别辨别出错率较高。

请设计杂交实验对学习小组的上述假设加以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则假设成立;否则该假设不成立。

高三生物 第 8 页(共 8 页)

石家庄市 202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摸底检测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1-5CBDCC 6-10BCDAB 11-13CC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14.ABD 15.AC 16.ABD 17.BC 18.AC

三、非选择题:共 59 分。

19.(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能量 信号

(2)红光+蓝光 6 (不同的补光时间条件下)该补光条件下平均花朵数均最多(2

分)

(3)叶绿素(或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3:2(或 B 组) 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

光反应(1 分);氮含量高,酶和 NADPH 等含氮物质的合成量大(1 分),光合作用最强(只

答出叶绿素和氮含量高,光合作用强只给 1 分)

20.(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条件 大脑皮层 (2) Na+(钠离子)

— 2- —

(3 )无氧呼吸 属于 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对或 HCO3 /H2CO3;HPO4 /H2PO4 )

进行调节,使 pH 保持相对稳定

(4)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 AchE 活性降低,导致 Ach 水平升高(2 分) 保持适量

规律的运动(“适量”“运动”二者都有即可,合理即可给分)(2 分)

21.(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速度

(2)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2 分) 样方法 围封禁牧草地 林下植物

的生存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或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乔木郁闭度

高于灌木(或乔木植物遮光能力强于灌木,使林下草本植物可利用的光照强度不足),导致

部分草本植物物种无法生存(2 分)

(3)直接和间接

(4)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

能力更强(2 分)

22.(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唯一碳源(不答“唯一”不给分) 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

(2)琼脂 温度 pH(无氧)

(3)乙链 5'3' RNA 聚合酶 大肠杆菌

原核生物(2 分) MfeI、Hind(2 分,缺一不得分) EcoRI、Hind

(2 分,缺一不得分)

23.(14 分,每空 2 分)

(1)29 条 雌

(2)AAZBW、AaZBW (缺一不得分)

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雄桑蚕: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雌桑蚕=1:1 0

(3)实验思路:选(多只)体色正常雌桑蚕与该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杂交(1 分),统计

子代的表型及比例(1 分)。

实验结果与结论:子代体色油质透明与体色正常之比为 1:2 (只写雄:雌=2:1 不得分)

【解析】

(1)需对桑蚕 27 条常染色体和 2 条性染色体进行测序,图示中为 W 染色体,“?”为雌

性,即雄性抑制区、雌性可育区、雌性启动区。

B

(2)A/a 位于常染色体上,B/b 位于2 区域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雌桑蚕基因型为 AAZ W 或

B B B b B b B

AaZ W,亲代 aaZ Z 与 AAZ W 杂交,F1 为 AaZ Z 和 AaZ W 比例为 1:1 F2 中结圆形茧体色油

质透明的雄性个体 3/40=0。

(3)实验思路:选多只体色正常雌桑蚕与该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交配,统计子代的表型及

性别比例。若是由 Z 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油质透明的基因型为 ZOZb,与体色正常雌桑

蚕(ZBW)杂交,由于 ZOW 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所以子代的表型为体色油质透明与体色

正常之比为 1:2。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