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09·15页·1.1 M

重庆市长寿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沙尘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

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认为这是一种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和生态灾难。

千百万年来沙尘的持续堆积,孕育了我国的黄土高原,这里是中华文明诞生的地方。

在黄土高原,地下厚达数百米的黄土、红土从何而来、因何而来、何时而来?

我国黄土和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东生院士将黄土定义为“风力搬运、未经次生

扰动的粉砂质土状堆积物”。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郭正堂院士更是形象地将沙尘暴的源区——荒漠

比作黄土的“母亲”、强劲的风力比作黄土的“父亲”。关于沙尘暴的前世,第四纪科学家们在黄土高原

上的黄土——红土地层中,找到了至少 2200 万年以来风成“沙尘”连续不断堆积的证据,尽管在 260 万

年前,黄土高原似乎更应该被称为“红土高原”(如今看到的彼时形成的红土地层要比黄土地层更加“发

红”)。

更奇妙的是,在冰期(寒冷时期)和间冰期(温暖时期)交替出现的第四纪(260 万年前至今),黄

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古土壤层。前者的粉尘堆积较厚,后者的粉尘堆积较薄。这似

乎指示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粉尘输送的多寡,即沙尘暴发生的多少。丁仲礼院士更是在不同地点的黄土地

层中发现自西北向东南粉尘颗粒由粗变细等自然韵律,从而指示了古代沙尘的来源方向及其风力情况。可

以说,黄土高原见证了沙尘暴的前世今生。

与此同时,那些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沙尘暴,除了飘落在陆地上的粉尘,更有甚者可以漂洋过海,

堆积在北太平洋的海底、甚至到北美大陆。科学家们通过对深海沉积物和北美黄土的追根溯源,业已证实

这些粉尘部分来自于亚洲内陆。通过类似的研究,地质学家和古气候学家重建了千百万年以来全球的气候

变化特征……

网络上曾有一种声音:“三北”防护林为何挡不住沙尘暴?

实际上,”三北”防护林不应该为沙尘暴频发“背锅”:其一,在我国,相对于沙尘暴广阔的源区,

“三北”防护林的植被面积较小,在春季这段时间阻挡沙尘暴的作用就有限。其二,冷空气和大风影响范

围垂直方向主要是在千米以上高空,2030 米高的防护林可阻挡住部分地表的较粗的颗粒物,但远不能挡

住被大风带上高空的较细的颗粒物。“三北”防护林作为一项综合性重大生态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治理

工程、草原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也改善了下

垫面的自然条件,但“三北”防护林并不是“治疗”沙尘暴的“专用药”和“特效药”。我国的防护林建

设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春季沙尘暴天气也无法避免,如果没有防护林呢?后果将更加不堪

设想。

沙尘暴无国界,境外沙尘暴灾害随时有可能进入我国,周边国家(中亚一路、蒙古一路)沙尘暴的威

胁始终存在,荒漠化防治需要全球治理。天然沙漠、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既然人类不可

能消灭沙漠,也就无法消灭沙尘暴。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是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卢琦、崔桂鹏《飞沙万里入大海前世今生问何方》)

材料二:

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动力条件,只有在强风作用下,沙尘才能实现远距离传输。每年秋冬季节,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降温速度要远超海洋,这使得亚洲内陆的高纬度

地区(蒙古国以及北地区)上空会形成一个影响数千千米,顺时针旋转高压气旋,也即蒙古——西伯利亚

冷高压。高压气旋形成后会向南方暖低压地区移动,冷暖气团交汇,大气环流开始变得不稳定,易于引发

我国北方秋季的沙尘天气。进入冬季后,冷气团完全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因此我国冬季虽

然有强烈、寒冷的北风,但却几乎不会出现沙尘天气。进入春季后,我国南方地区先于北方升温,北上的

暖气团与南下的冷气团再次相遇,我国北方上空大气环流又进入了与秋季类似的不稳定状态,为春季沙尘

天气创造了风力条件。

沙粒尘土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亚洲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分布着大

片戈壁、沙漠。它们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沙源”基础。再配合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我国沙

尘天气的雏形就逐步形成了。我国沙尘暴主要有境内和境外两个沙源,境内沙源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以

及靠近中蒙边境的荒漠、戈壁和沙漠。境外沙源主要是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荒漠

区。目前蒙古国 72的国土面积都已经荒漠化,在其南部有超过 40 万平方千米荒漠戈壁,是我国沙尘天

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在其 14 个州中有 7 个州的荒漠化面积超 5000 平

方千米,其东南部的东哈萨克斯坦州、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也是我国沙尘天气的重要境外沙源地。

除沙源、风力等形成条件外,人为因素是沙尘暴形成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类的过度

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

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沙源条件。

(摘编自安磊《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研究成果,黄土高原至少有 2200 万年历史,它见证了沙尘暴的前世今生。

B. “三北”防护林可阻挡地表较粗的颗粒物,但挡不住被带上高空的较细颗粒物。

C. 入季后,冷气团控制我国北方,南方距离沙源较远,所以南方几乎没有沙尘暴。

D. 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荒漠化严重,这给我国沙尘暴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进入“人类世”后才逐渐认识到沙尘暴的破坏作用,是因为之前沙尘暴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很有

限。

B. 黄土高原在冰期时发育堆积较厚的黄土层,在间冰期发育堆积较薄的古土壤层,这说明冰期时沙尘暴

更多。

C. 我国北方每年春、秋两季出现沙尘暴的共同原因是南下冷气团与北上暖气团相遇后形成不稳定的大气

环流。

D. 虽然人类目前无法消灭沙漠,无法消灭沙尘暴,但不能否定人类为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所做的努

力。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 2023 年 3 月份以来,蒙古国以及我国内蒙古东北部积雪覆盖面积较常年偏小约 30,冻土层融化,

产生了更多疏松的沙尘物。

B.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的农民和牧场主过度开垦土地,造成土地严重退

化,沙尘暴不停袭来。

C. 2023 年,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北京,这次沙尘暴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富含粉砂粒的尘土(一种天然物理

肥料)约 2.44 万吨。

D. 每年进入 5 月份后,我国南方、北方气温都有明显升高,暖气团逐步控制我国北方,大气环流趋于平

稳,沙尘天气减少。

4.结合材料文本内容和示意图,下列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沙源地粉尘可以被带至低空,更多被带至万米高空。

B. 粉尘在空中传输过程中遇降水天气可能形成湿沉降。

C. 粉尘可以在风力系统助力下远距离传输,可达深海。

D. 距离沙源地越近,沉降的粉尘就越粗,越远则越细。

5.结合文本谈谈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海蒂姑姑来访

(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年,海蒂姑姑突然来访,和我们一起过夏天。那时候小镇

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

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燥,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

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

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因此,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亲切地称她为“海蒂姑姑”

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

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她甚至连来都不来了。”

我妻子补充道。“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

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

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

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事实上,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

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

这件事了。琼斯夫人虽然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教堂没有钱支付给她。“如果有人愿意捐出

一两个小时来抄写的话,”牧师说,“我们会非常感激的。”

海蒂姑姑站了起来,“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

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

让人没法读。后来,牧师悄悄地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去找了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而琼斯

夫人最后也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

人。人们都认为这一次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谁不会扫地和擦桌子呢?但我们的海蒂姑姑就不会。她扫地的

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

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

士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

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这虽然不容易,但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

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做

每件事都能够胜任的话,事情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她让不去教堂的

人又继续去教堂了。

在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她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

了人,有每周都来的,还有许多新朋友。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你们的教堂真美丽,”她

说,“这里的人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在花园里》。我很喜

欢这首曲子,因为它让我们大家离得更近。”

我从来不知道大家会这么专注,但我害怕有人叫海蒂姑姑离开管风琴,因为她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

维。但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

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

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

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

演奏得如此优美。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

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关于这一点,海蒂姑姑从来没有说过。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

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

(《微型小说选刊》 2009 年第 15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镇干旱三年,许多家庭搬到别处,资源贫乏,居民们关系紧张甚至信仰缺失。这是小说开篇时人物

活动的背景。

B. 海蒂姑姑的行为,使梅布尔和琼斯夫人主动回到工作岗位,使一年不讲话的两位女士自愿代替海蒂姑

姑打扫卫生。

C. 海蒂姑姑不惜通过自毁形象的方式,拯救了小镇居民干涸的心灵,创造了“奇迹”,重新唤醒了人们

的生活热情。

D. 由海蒂姑姑来访前的“小镇期待奇迹”,至篇末处的“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奇迹”一词是

全篇的文眼。

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了小镇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后文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比,突出海蒂姑姑的人物

形象及其作用。

B. 同《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见时误会他的好意一样,本文也故意制造“误会”,以展示人物形象,造

成文章的波澜。

C. “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亲切地称她为‘海蒂姑姑’了”“我愿意为大家演奏”等,直接描写了海蒂

姑姑的美好品质。

D. 小说叙事的“藏”与“露”设计巧妙,海蒂姑姑一直藏巧露拙,直到弹奏《在花园里》才揭秘,增强

了叙述的张力。

8.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表现的海蒂姑姑的情感。(4 分)

9.《边城》中的湘西民风淳朴,人物淳厚,这是作者沈从文所构建的“美”的世界。这篇小说也能引发人

们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构建美好社会,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

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

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

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

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

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

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

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

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

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

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

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 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 ,何乎?”孔子

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

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

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

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

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诬:谎言。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有罪者 A 惧 B 是听 C 之 D 察 E 刑之 F 当也 G 无 H 罪者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革车千乘”意为一千辆兵车,与《劝学》中“筋骨之强”的句式不同。

B. “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C. “耻”意为对……感到羞耻,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

D. “盛于礼而薄于刑”的“而”与《论语》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

会使用战士。

B. 晋献公善于用人,使得国家领土增加了许多;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了邺地,打败了楚军,得

到霸主之名。

C. 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

证实了这一说法。

D. 孔子认为治国和驭马同理,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

是靠鞭子的帮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 2)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

14.孔子认为先王时期百姓服从命令,现在百姓更加暴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6 题。

桃花

林古度

几树桃花一色红,野人篱落见春风。

种来无意看偏好,开到多时赏复空。

可奈蝶蜂群采处,亦闻鸡犬数声中。

曾宜潘岳《闲居赋》,别有芳名自不同。

[注]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家财尽失,以遗民自居。潘岳:西晋文学家,有才

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时年五十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几树”与“一色”两个数量词巧妙地点出篱笆旁桃花盛开、颜色纯粹的美景。

B. 鸡犬与蜂蝶相和,“鸡犬数声”与《桃花源记》中的“鸡犬相闻”异曲同工。

C. 诗人认为潘岳《闲居赋》中描写的桃花比“篱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

D. 本诗从不同角度描写桃花,借桃花寄托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6.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请分析本

诗颔联蕴含的理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八个字凝练传神地塑造了曹操文武双全、雄心勃勃的形

象。

(2) 《登岳阳楼》中的“ , ”两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的哀伤。

(3) 古诗词中常以成双入对之物反衬作者或抒情主人公孤寂之情,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

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

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

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

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

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

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

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

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8. 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所具有的表现力。(4 分)

19. 文中加点的词语中,前两处为什么用“你们”而不用“它们”,后三处为什么用“它”而不用

“你”?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

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下列各项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范围之广、频率之繁、时间之久。

B. 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

C. 三个叠词连用,更突出了杨柳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杨柳的喜爱。

D. 三个叠词连用,生成一组抒情式排比,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杨柳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10 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

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的同时,大脑会

分泌大量多巴胺,带来愉悦感。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很

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

足感。

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 多巴胺水平

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

鲜的刺激来 B 。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买买

买”。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 来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